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双才 《齐鲁学刊》2005,(6):158-160
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现象,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甚至对同一问题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回答,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对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标准有不同的把握,对基础教育发展失衡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为了使我国基础教育能够健康、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澄清人们对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错误观念,消除人们对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不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规模快速扩大的背后,隐含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主要表现为:经济存在内外失衡,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显,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收入分配比重偏低且差距过大,阻碍了全体居民对成果的共享。就现行的财税制度而言,又集中明显地体现出不足之处:过于扩张的财政政策;负向激励的税收制度;纵向失衡的财政体制;尚需调整的财政支出结构。基于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思路与对策是: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方式;积极构建内生增长机制;优化现行税制结构;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出现了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结构失衡、中观经济结构失衡与微观经济结构失衡三个层次。经济结构失衡的新特征造成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一致性失衡、资本回报率和生产要素回报率的长期失衡、长期要素投入失衡,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相背离,经济增长表现出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特征。结合新阶段中国经济转轨的特征和结构失衡的新特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通过完善结构转化机制、建立供给主体结构的优化机制,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宏观结构转换、产业结构转换和空间结构转换,来解决结构失衡和结构升级的双重任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经济发展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面临着众多的抉择.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资源,如何看待和把握好发展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及经济增长点,把握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制定正确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转型期行政权责失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景城 《齐鲁学刊》2005,(1):157-160
保障行政权责的对等和一致,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塑造责任政府的关键。但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 实践中,权力与责任脱钩,有权无责现象较为普遍。“政府本位”、“全能政府”、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缺陷、“暗箱行 政”等等是造成行政权责失衡的主要原因。消除行政权责失衡,实现行政权责对等和一致,关键要进行制度创新, 全面构建新型的行政权责对等保障机制:加强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行政文化建设;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责 任法定化;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扩大监督主体知情权。  相似文献   

6.
试论廉价劳动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些目标的实现最终依赖于科技、管理和制度的创新。但是,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却日益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改变我国劳动力成本过低的局面,对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强化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缓解就业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期的价格扭曲,使得市场机制在粮食供需调节中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国家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导致粮食产销各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大量转移给粮食主销区和粮食经营者,从而影响了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进而对我国的长期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协调粮食产销利益关系,解决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对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弘 《天府新论》2011,(5):64-68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外部需求,我国严重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已经表现出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并且,这种不确定性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传递到了我国内部,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损害,削弱了宏观经济绩效和微观个体的福利水平。在全球失衡、危机四伏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将内需替代外需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可靠推动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有益尝试。它标志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更多地得到来自金融层面的制度性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享不均衡的问题,已有的研究难以有效地解释同一时期内资源较富裕省域出现经济后退,而资源短缺省域反而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等资源诅咒现象.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结果,从行为、禀赋、制度差异以及外部间接影响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区域利益失衡的成因,其结论显示,我国区域间的利益增长不仅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存在空间抑制作用.未来政策着力点应在逐步消除空间差异,扩散增长成果方面.建议建立区域利益一体化的投资目标体系,有效利用溢出效应带来的经济优势,提高非资源型产业在自然资源禀赋富裕省域的发展,从制度安排中加强中西部与东部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人的全面发展讨论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四十年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价值取向。学术界分别从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及其他学科视角,重点围绕理论内涵、教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主题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达成了许多共识,但也存在理论宏观研究居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趋同,微观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较弱等问题。总结梳理四十年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内容应更加具有时代性、研究方法应更加具有实践性、研究角度应更加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9,22(1):5-12
此轮全球性经济危机引发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但其最终根源却是由近代以来所形成的以物质幸福无限论观念所导向的国家经济增长无限论、市场主体财富增长无限论与普通劳动者的现代贫困之间所形成的矛盾、冲突积累到无法消解时的市场爆发。基于此,消解此场经济灾难以及最大限度地杜绝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循环的根本之策,是全面确立整体生态的视野和限度生存的原则,重建以生命——人之存在自由为最高原理,以普遍平等为共享平台,以广阔博爱和全面慈善之人道为价值导向,以全面公正为实践指向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不良资产比例高、风险隐患大、经营效益和竞争力较低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已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英美日的兴起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成功,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产生这一经济发展奇迹的深层动力源泉是资源的资本化,它将人类主体的经济欲望转化为客观的强制力量。包括西部大开发在内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必须充分发挥资本的动力作用,进一步深入进行资源的资本化,同时也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扼制资本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其他负面作用,以实施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市场化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自身也有了重要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历史地实现了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的相对独特的研究内容与风格。这一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简要概括为:速度理论→优先增长理论→增长方式理论→周期与波动理论,它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理论逐渐由零散向系统化发展、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由本土化向国际规范化发展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财政体制创新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薇 《学术探索》2004,(6):36-38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新的发展观的确立 ,当前 ,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以外 ,还需要在实践中对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同时 ,西部地区要以财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创造好的环境 ,吸引人才 ,吸引投资 ,加快发展 ,尽快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推动政治发展的创新,始终坚持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上推进政治发展,始终坚持运用渐进改革的方式逐步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始终坚持在推进政治发展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发展的主要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深入推进我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升我国政治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或不能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云南城市化水平低。经分析,云南城市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1.云南省城市化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2.云南城市规模偏小及城镇密度低影响多元经济增长点的形成;3.云南城市化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4.云南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制约着工业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教育经济效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对教育经济效益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分析了教育经济效益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教育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并着重探讨了教育经济效益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指出教育经济效益论研究必须采用发展、联系和对立统一的理论研究范式,并通过定性与定量、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和系统地认识与研究教育经济效益。最后,作者提出教育制度创新是提高我国教育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