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特殊的承诺     
父亲离开家时,夏尔才10岁。夏尔一家住在一座远离陆地的小岛上,岛上没有中学,家里又没钱供父亲去宾塞港读书,所以他读完了小学就再也没有上学。可是父亲非常喜欢读书,在这座闭塞的小岛上,他总能找到一些书回来,点着油灯一直读到深夜。父亲走的时候对夏尔说,地球很大很大,比我们  相似文献   

2.
灵魂的高度     
他是天生侏儒,终生100厘米。7岁那年,他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父亲就买来一架钢琴。他要别人抱着上下钢琴座,父亲又在钢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来控制踏板,使他的脚容易牵动踏板。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7,(10)
观众每一声喝彩都像一支利箭深深地扎进他的胸膛,他终于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自己花的每一分钱竟然都是父亲用命赌来的。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遥遥相望,中间有铁索相连。当  相似文献   

4.
慈绳爱索     
有个年轻人决心征服一座高峰,在向导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苦,他总算如愿以偿,完成了壮举。  相似文献   

5.
给父亲买书     
转眼,父亲退休已5年有余。这些年来,父亲平静地过着晚年生活,而我则为自己的事忙乎着,很少能为父亲做点什么,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有一种深深的内疚。父亲在工作岗位时,并没有做多大的官。然而,他在我们这座小城,名气却很大,因为他非常爱读书,是公认的图书收藏家。不久前修订的县志里,父亲的藏书量排名全县第三。退休以后,父亲读书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书房里的近4千册书籍,他已通读了一遍,并且在书上作了不少的圈点。有时晚上,父亲能看书到深夜一、二点钟。对父亲的这种学习精神,我深深地敬佩。去年以来,父亲又多了一项新的工作。他被聘为县…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承诺     
父亲离开家时,夏尔才10岁。夏尔一家住在一座远离陆地的小岛上,岛上没有中学,家里又没钱供父亲去宾塞港读书,所以他读完了小学就再也没有上学。可是父亲非常喜欢读书,在这座闭塞的小岛上,他总能找到一些书回来,点着油灯一直读到深夜。父亲走的时候对夏尔说,地球很大很大,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人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岛上,孩子,爸爸先出去闯荡,等挣足了钱,一定带你去周游天下,见识见识小岛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父亲谈生死     
正军人嘛,活下来就是幸福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的顶端,有一狭长的间歇半岛,叫镆铘岛。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从那座奇妙的岛屿中走出来,当了兵,参加了革命。因为有点儿文化,一直做思想工作,从指导员、教导员干到政委。父亲曾对我说,他们一同出来当兵的人有3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就剩一个半了——他一个全活人,还有一个负伤致残的。  相似文献   

8.
莫扎特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的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小城市,莫扎特就诞生在这座小城里,他的父亲奥波德是萨尔茨堡宫廷大主教的乐团里的小提琴手,同时也是一名作曲家。由于父亲是一位音乐家,所以家里的孩子们都受到音乐方面  相似文献   

9.
赖晨 《山西老年》2013,(5):30-31
在莫言通向文学高峰的攀登中,他的大哥是其引路人之一。管贻范、高淑娟夫妻生了八个孩子,养活了三男一女,即管谟贤、管谟芬、管谟欣、管谟业(莫言)。管谟贤比莫言大12岁,他是1943年出生的,莫言是1955年生人。管谟贤小学毕业考初中第一年没考上,父亲很生气,命令他到田里锄草,夏天,让高淑娟送饭给他吃,中午不准回家。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除了玉米就是高粱、豆子,人像掉在井里一样。从此,他发疯似地学习。1963年,管谟  相似文献   

10.
杨海林 《可乐》2008,(7):42-42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等的兔子来了;所谓无奈,就是兔子后面跟着狼。父亲很小的时候,外公就认定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好木匠,于是找到我爷爷,让父亲跟他学木工。外公最拿手的木工活儿是雕花。外公雕只凤,最后一根尾翎交给父亲去做;雕一朵牡丹,花蕊留给父亲。  相似文献   

11.
兰馨 《老友》2011,(12):4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父亲已去世20余年,但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导我一直铭记心间,让我坚持着"与人为善"的信念,一步一步地走入了花甲之年。我父亲是位普通工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听说书,每当月亮悄悄地爬上树梢时,他不顾一天工作的劳累,雷打不动地去茶馆泡上一杯茶。那浓浓的茉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没有带我回家,而是赶上一班火车,直奔开封。父亲那时的表情,我从未读懂。  相似文献   

13.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姚淑芳 《山西老年》2012,(12):23-23
在父亲的相册里,有一张他与四个战友一起在北京照相馆的合影。前排正中间的就是父亲,其他四人都是他的战友,坐在父亲左边没有佩戴徽标的战友叫黄亚杰,因当时巳办理了转业手续,故合影时不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徽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两座高峰:一是汉代,二是唐代。这两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可以相提并论之处,因而,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也与社会发展相适而耸立在汉、唐两代。 汉代这座散文的高峰可以司马迁为代表,他的《史记》“驰骋古今”、“贯紬经传”,汇聚了前代及汉初散文发展的成果,从而获得了“六经以后,便有司马迁”(王若虚《滹南遗老集》)的赞誉。而顶天立地于唐代散文高峰上的大树韩愈,其创作业绩,也赢得了“文起八代  相似文献   

16.
晨光 《社区》2004,(10):47-49
王志文深情地说:“我父亲去世早,母亲一直守寡到现在。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就是一座伟岸的大山,她用瘦弱的肩膀承担着生活的风雨,艰难地把我们三个儿子抚养成人。我走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母爱焐暖他孤独的童年王志文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他们兄弟三人,上面有两个哥哥。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带他们兄弟三人去看电影,王志文至今还记得当时看过的《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影片,那是他最初的艺术启蒙。然而,童年的欢乐是短暂的。13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的生命。那时候,王志文三兄弟都还在上学,…  相似文献   

17.
张羽军 《新少年》2013,(4):16-17
在外人眼里,房祖名是典型的"星二代"和"富二代"。他的父亲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功夫巨星成龙,母亲是影后林凤娇。然而,他也因此饱受痛苦。童年时由于父亲拍戏十分繁忙,一年只能和他在一起十几天,父子俩因此产生了内心的隔阂;长大后他也踏进演艺圈,却一度被父亲光环的"阴影"所笼罩。随着心态的成熟,房祖名体会到父亲其实就是他的榜样。他终于在事业上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新一代的偶像。  相似文献   

18.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吃惊,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  相似文献   

19.
黄殿琴  孙维媛 《社区》2008,(29):4-6
阅读老人的历史,就仿佛在瞻读一本厚重的《春秋》。走近冯其庸老人,宛若走近一座学术上的高峰。他学识丰厚,秉性正直,言出行随,表里清澈。”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生日     
汪萍 《老友》2009,(12):19-19
转眼间,父亲已步入古稀之年了。这之前,我同弟弟曾几次商量要给父亲做寿,可父亲就是不同意。父亲不同意我们为他做寿有他的理由。父亲年幼丧母,生活贫困,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准确的出生日期。所以,从儿时起直到现在,他都没有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