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弗雷格的语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徐明明弗雷格在1884年出版的《算术基础》一书的引言中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其中之一便是语境原则,即“决不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在一个命题的语境中询问词的意义”①。弗雷格运用这一原则对算术中数的概念进行了逻辑分析,给出了...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地指出:“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我们知道,微积分的理论基础是极限的理论。因此研究一下极限概念中的辩证法,能使我们对微积分中所反映出来的辩证法的本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一个无穷数列(或称为序列、数贯)的极限定义是这样的:对于一个实数贯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的逻辑和数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中阐述了三条基本原理 ,这三条原理一方面说明他为什么要构造他的人工语言系统 ,另一方面说明算术何以能够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之上 ,这是从哲学的高度出发论证他的逻辑和数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突变数学是最近十多年来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Rene Thom)创立的一门研究突变(不连续变化)现象的新兴数学,它建立于拓朴动力学、微积分、奇点理论以及结构稳定性等数学理论之上,专门研宄不连续变化。突变,即质变现象,它被誉为“微积分以后数学的一次革命”。传统的观代数学主要是处理连续过程,微积分就是研究连续变化和光滑过程的数学模型。但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进展,不仅要求数学研究连续(即渐变或量变)过程,而且要求研究不连续(即突变或质变)过程,突变数学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1968年托姆发表了一篇论文,1972年又出版了“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突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半叶是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的金色年代。它始于哲学家罗素证明基本的数学理论是不一致的,这导致数学基础的危机和关于数学性质的激烈争辩。卷入这场争论的涉及蓝姆塞、维特根斯坦、弗雷格、胡塞尔、皮尔斯、罗素和怀特海等一流哲学家,以及外尔、彭加勒、哥德尔、希尔伯特、布劳维尔、策梅洛和塔斯基等杰出数学家。然而,这一史诗般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多久,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很快结束了。经历了多产的30-40年代之后,逻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似乎对先前的哲学争论失去了兴趣,至少他们不再热衷于20世界前半叶“大主义”的那种数学、逻辑的哲学争论。然而,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仍在发展,新的问题很快又进入了当代哲学争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关于变数和运动是如何进入数学的,在解析几何中已表现出来。至于辩证法是如何进入数学的,这在微积分中,特别是在无限小量概念上表现得尤为鲜明。本文试图通过对无很小量在微积分的萌芽、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便从中揭示出无限小量的辩证本质,获得有关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更好地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化交往中的公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何一个文化理念的产生,都必然有一个背后的文化支撑,体现了一种集体性思考,并在历史的积淀中,以稳固的具有本文化特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一种“文化三段论”。作为其公理基础的是本文化历史形成的价值判断。但如果把这种具有本文化特征的价值判断张扬为“终极公理”,会导致文化短视与狭隘的自负,影响正常的文化沟通。因此,有必要在文化交往过程中消除这种“终极公理”,而消除它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列宁曾经说过:"思维对运动的描述,总是粗糙化、僵化."①这种粗糙化和僵化是一切理论思维在反映客观现实时所不可避免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式同样不能例外.因此,运用这一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也必定要与客观现实保持着距离.这一点正是我们全部分析的根据所在.当我们严格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概念发展的逻辑体系,并用它来反映和把握客观对象的发展历史时,尤其是用它来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时,必然要导致的粗糙化和僵化至少有六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建立理论时必须撇开大量存在的偶然性的因素和事  相似文献   

9.
被视为逻辑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德国数学家弗雷格,对数概念的分析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驳了经典作家把数看作一种物理对象、属性或主观创造的观点;另一方面是运用新方法论原则对数概念进行分析,指出数的给出包含着对一个概念的陈述。其中,驳论与立论都有其方法论支撑,而这种方法论既生发于数学,又涉及哲学思考,对后人影响很大,为之后数学、逻辑以及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区分了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意义与指称以及对象与概念,在对象处于概念之下的观点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函项的方法提出了命题函项思想。同时,他引入逻辑联接词和量词对语言进行了刻化,奠定了一阶谓词演算系统的基础。为了研究弗雷格的命题函项思想对现代谓词逻辑的影响,本文从命题函项提出的原因、基本要点以及命题函项的影响对弗雷格的这一思想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弗雷格的命题函项是以逻辑本体论为基础,以求真为落脚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弗雷格对分析哲学的两大贡献是分别提出了概念和对象、意义和所指之间的区别.他作出这两种区分,根本动机可以认为都是出于对语言作解释的考虑,但又不尽相同.前者完全出于外延解释上的考虑,通过对语言表达式的分析,使他得出结论: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所要谈论的东西有着根本相区别的两类:概念和对象.比如在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谈到的是三个对象,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和真(True),而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成立于……”谈到的则是概念:……成立于…….弗雷格告诉我们概念和对象绝不是一类东西,他借用数学上的说法指出,可以认为概念是不饱和的,而对象却是饱和的,就象函数2x~2+x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自变量的某一取值5以及相应的函数值52是确定的数一样.如果采用他的逻辑语言,可以这样来理解他说的概念和对象:我们使用谓词谈到的是概念,而使用个体常项谈到的则是对象.由于“所有”(“x”)、“有些”(“x”)在他的逻辑语言里并不是作为非逻辑常词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表达式时谈到的就既不是对象,也不是概念,而是所谓的二阶概念.相应于概念和对象的区分,他把语言表达式也分为  相似文献   

12.
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他在1879年写的《概念文字》是第一个一阶谓词演算系统,标志着现代逻辑的诞生。弗雷格所以能突破传统逻辑的局限,开辟逻辑科学的新时代,主要是因为他对于逻辑的哲学问题特别是逻辑观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的逻辑观是他创立现代逻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本文旨在从逻辑的对象问题、逻辑规律、逻辑科学的性质问题以及逻辑与其他科学的关系问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弗雷格逻辑观的基本内容,分析它的理论基底,并且阐明它对于现代逻辑的影响。弗雷格逻辑观是紧紧围绕他的“真”理论而展开的。而“真”理…  相似文献   

13.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卢文忠 《南方论刊》2010,(7):33-34,32
家务劳动向来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社会也存在激烈争议。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中政协委员张晓梅提出了“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以作为女性争取劳动认可、提升女性价值的一种选择。通过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家务劳动工资化”不是公理而是悖论。这一悖论在“三化”选择之下化为公理。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严格的意义上说,美学应该是高度抽象的、思辩的科学;或者说,它应该是哲学化的理论科学。而中国古典美学却恰好缺少这种严格的意义上的特征,是一种向伦理和心理“潜化”的美学理论。这种“潜化”的美学,没有严密规范的理论表现,但却具有深远充实的思想内容和情调高雅的艺术趣味,在一个“朦胧的自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在粗糙、模糊和片断性中,闪烁着熠熠的理论光彩。尤其是它在活跃的生长状态和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大的理论可塑性,显得古老而又富于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6.
怎样理解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两大对立学派——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一初步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看法。一、逻辑主义的“划界”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根植于本世纪二十年代逻辑经验主义的维也纳学派。他们企图在实证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用弗雷格—罗素模式的形式逻辑来分析经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哲学”来拒斥“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经验自然科学理论中充塞着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成分,造成了思想和概念的混乱。因此,“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自由法运动是在批判德国概念法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场运动对法律的确定性观念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自由法学者提出的法律漏洞理论、活法理论、自由法理论以及自由裁量权理论直接导向了法律的不确定性。自由法运动给了概念法学和制定法实证主义致命的打击。自此以后,以概念法学为代表的法律形式主义式微,随之兴起的是法律现实主义,但自由法学者没有完全否认制定法对于法官的约束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法学者没有倒向绝对的不确定性立场。  相似文献   

18.
分析哲学起源于德语作家的德语著作,分析哲学与现象学具有共同的根源:从心灵驱逐思想。导致二者分歧的是对于涵义概念的不同取向:弗雷格是从“思想”、“真”的角度分析涵义概念的,从而走向了分析哲学;胡塞尔是从“意向性”的角度去分析涵义概念的,把涵义概念扩展为意向对象,从而走向了现象学。达米特的研究为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走向沟通与理解,打通不同的哲学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1859年4月和5月,马克思和思格斯分别给拉萨尔写信,批评了他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恩格斯在信中写道:“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恩格斯所说的“历史观点”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有些评论家认为,“历史观点”也就是历史真实。我以为,这种解释颇值得商榷。评论家们都娴熟地运用着历史真实这个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历史真实,也就是说,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则迄今没有弄清楚。一般说来,所谓历史真实经常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着。一种是指对历史运动本质规律的揭示。这种揭示必然是扬弃了历史进程中的个别的、偶然的、表面的现象,必然是理论的概  相似文献   

20.
自从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以来,存在问题得到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何谓存在”问题上出现了“存在”是不是个体的属性并进而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三派观点:弗雷格、罗素等对此予以否定;而皮尔士、斯特劳森等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达了个体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谓词;自由逻辑学家则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何物存在”问题上,蒯因的本体论承诺标准机智地揭示了存在问题的语言学实质。如果说弗雷格等较好地解释了前一问题,则蒯因成功地解答了后一问题。如果将弗雷格、罗素的一阶语言扩展到高阶语言,则既能与蒯因的理论连贯一致,又能便于解释各种本体论问题。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存在”具有了层次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