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世界范围内民族国家间交往、迁徙、竞争、合作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探索、追求世界大同和世界和谐的历史。冷树青教授新著的《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初探》(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正是深度探索人类民族国家间交往的佳作。拜读后,很有收获!这部著作以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从系统哲学的视域对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既体现了作者对  相似文献   

2.
释净空 《市民》2006,(6):80-81
世间人事,可说是重重无尽。现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连,也是无有穷尽。如果能明了关系间的连接,就会明白其实整个世界是一家人。扪心自问,我们爱自己、爱家人,但爱邻居吗?  相似文献   

3.
进入公元2008年,预示着我们进入了不平凡的一年。这里既有我们满怀信心筹办奥运的自豪,也有我们临危不惧应对突发危机的磨难。走过这不寻常的一年,中国将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也将给世界再一次感动。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西南地区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彝族也像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面临着文化的流失,但是从大凉山的彝族人办的彝族服饰文化节,也看出了彝族人在努力地为自己的文化做宣传和发展。民族间的矛盾总会有,但是希望我们可以去除文化间的隔阂,与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来维护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希望今后可以使世界都了解中国的56各民族。  相似文献   

5.
秦海 《社区》2014,(29):50-50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喧嚣的世界。这既是客观世界的喧嚣,也是主观世界的喧嚣。车水马龙,眼花缭乱,驴声马叫(要真的是驴声马叫那倒好了,这里用这个词,是指各种噪音也),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客观世界。而心情浮躁,梦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乃是我们主观世界的喧嚣。我们不能不哀叹,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所在了。  相似文献   

6.
1992年,《调研世界》应运而生.当我们共同迈入1993年之际,编者没有忘记、相信作为《调研世界》的作者、读者也不会忘记:"我们同在调研世界".在此,我们特向所有参与我们办刊的同仁志士和关心、支持本刊的所有作者、读者致以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祝愿我们《调研世界》的每一位同仁,在1993年有更多的新篇,更新的收获,更大的作为!办好《调研世界》杂志,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对象是人,在教育世界中人应该是完整的,那么学习活动也不应该偏离人的完整性。主体间性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学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用一种生成性的人学思维来看待受教育者。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开展的,学习就应该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 《社区》2013,(29):5-5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作为一个单个的人,必然要了解这个世界。不仅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也应该了解整个世界。在今天,了解世界的途径可能有很多,但读书,依然是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生”——“世界”,一个自古就有却永远新鲜的话题,世世代代吸引着无数的探求者和思想家,也吸引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轻的小说家路遥同志。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他关于这个话题颇有见地、独具风采的发言。人生在世界中演进,世界是放大了的人生。人生是世界的结构元素和纵向揭示,世界是人生的结构形态和横向展现。人生与世界的结合,构成了历史。要真正理解人生、解释世界,唯一办法只是寻求历史与现实的神秘对应,“因为我们每个人是某种历史的产物。”①这是我们解读《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基本出发点。在一篇旧作中,我们说过:  相似文献   

10.
国际格局,也称世界格局,是一个战略概念。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经济因素、科技革命因素、综合国力因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素等。它们各自都以自己的表现形态和作用方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的演变规律和大国兴衰的力量消长,给我们以启迪,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陈劲松  程鸿蔚 《社区》2005,(17):60-60
有一件特别尴尬的事,让我们几年过去了都不能忘怀。那是一场有关华侨城规划的研讨会,我们准备的讲题是“社区精神营造”。《世界建筑》的吴老正好在我们前面发言,向来直抒胸臆、放胆直言的吴老对“社区精神”不屑一顾,一上来就大批,“别刚开始有了点私人空间和钱,就瞎折腾社区,就我们这个水平,也配?”,一番冷嘲热讽的妙语,让我们原先拟定的话题只能作罢。事后感觉我们的尴尬,其实是被吴老点到了穴位和盲点。社区虽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却也有着它存在的前提,那就是我们不可轻慢的“社区教养”。汪丁丁先生正好有一篇文章叫做《都市是一种教养》…  相似文献   

12.
正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它的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子总共近9000间。但我们会吃惊地发现,皇帝住的地方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10多平方米而已。那张"龙床"也不比百姓的大,而且在睡觉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当一个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结识不复存在的世界,在人的想象中,它能引起共鸣。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提示我们自我意识的存在,还可以彰显一种道德的力量,所以读书也有这样一种诠释自我意识的力量。一部文学作品应该立足现实,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但是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定都有未来,都有梦想。文学给人们带来力量,文学会以一种精神继续存在。作家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对语言的贡献,没有语言,就没有那份新的体验、新的力量和那份细腻,不可能带来更为真实的表达。文学的方法可能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或者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文学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类的语言不会消亡,因此文学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学"是一个形成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的概念.它表征为一种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世界化功能、交流互换等的关系运动,并受到民族文学内部各要素结构关系的制约.它的性质依各民族文学的动机与方式不同而不同,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方面.比较文学研究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国梁 《21世纪》2006,(10):23-25
世青赛已经结束了,她留给人们的是永久的记忆,也是中国在奥运之前一次成功的预演。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虽然已闭幕一段时日了,但她留给世界各国运动员的记忆却是永久的,她带给中国人的希望是光华四射的。通过这次世青赛,各国运动员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心愿,希望2008年来北京参加奥运会;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北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热情好客,中国政府办事高效务实,中国有能力、有实力举办任何大型的运动会。当然,我们国人通过这次世青赛也证明了自己,证明了我们可以做好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美好的事情可以给人以激情、给人…  相似文献   

16.
帮助他人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已经走错了方向。但如果我们接受这个世界的法则,按照这些法则生活,让最有权、有钱的人主导世界,那表示我们也走错了方向。世上有许多人毫无尊严地活着,许多人甚至无法生存。如果我们接纳这种现状的话,那我们真的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7.
论战     
崇拜偶像既是积极之举也是一种享受? YES崇拜偶像没有什么不好。人生就该有追求,就该有目标。偶像就是我的目标与参照,向他们学习,我们的世界会丰富多彩。学习他们,我们会更有自信,也会更加努力积极向上。我们对崇拜的理解就是喜欢,崇拜偶像并不与学习、生活相冲突,我们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别总拿崇拜偶像会耽误学业,对学习成绩没帮助等等来教训我们。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存在 ,离开历史积累或历史性的支撑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实 ,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历史生成的产物 ,而且都将必然成为历史。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哲学理论 ,它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正像我们的世界有时间延续和空间展开一样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有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方法。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之间不应水火不容 ,而应该相互补充与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9.
《源流》2008,(9)
北京奥运会闭幕了。在这16天里,世界领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有欢乐、有悲情、有汗水、有收获。中国借助此次盛会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如果说奥运会是中国的一次大考,那么,我们已经交出一份让世界惊叹的答卷。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思潮与反思现代性危机的双重语境中,审美主体间性理论是我们考察中国古典艺术特质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主体间性特质主要体现在浑融感知的艺术体验性、辩证对举的艺术张力性和艺类融合的文本互渗性等三个方面,蕴含这种审美主体间性特质的中国抒情美学、抒情艺术同西方表现主义艺术、表现主义美学虽有些许关联但判然有别。前者必将会对未来的世界美学有所助益,它能够成为也应该成为世界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