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颖华 《现代妇女》2014,(3):263-263
本文通过讨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问题,阐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定义。同时,对外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探讨,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构建检察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云龙 《现代妇女》2013,(10):55-55
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作为环境诉讼的发动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缺乏明晰界定,使得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往往因不合资格而启动不了。如果要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起诉资格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日益增多的社会公益问题和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公益诉讼案件的发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热潮。在这股研究热潮中,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诉讼原告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普通民众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二是由特定的公益性团体和部分自治组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三是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笔者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研究分析,发现上述三个主体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分别具有其相应的优缺点,若决断地选择其中一个来作为原告又显得太过武断。但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三者相较之.还是有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公益诉讼也呼之欲出,去年我国人大审议的《民诉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如果该修正案通过生效后,环境公益诉讼将有法可依,而短短的一句话并不能全面的规定环境公益诉讼所有相关问题,首先就是适合的原告问题,这也是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民诉修正案》(草案),从目前几类潜在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  相似文献   

5.
郭晓泽 《现代妇女》2014,(3):I0054-I0054
《民事诉讼法》第55条之规定虽赋予公益诉讼团体以原告资格,但立法显然过于简陋,"公益团体"要件资格需要重新认定。本文将就美、德两国公益诉讼团体资格确认制度加以梳理评析,以期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环境司法的专门化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表现为环保法庭纷纷设立并呈现“过度”量化表征。与环境司法专门化配套的保障机制建设却相对滞后,环境司法专门化运行开始偏离制度初衷,导致其价值与功能未能实际发挥。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和:反思当前环境司法专门化发展所面临的机制性障碍,通过运用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完善环境诉讼制度,等综合手段寻找出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李亚婷 《现代妇女》2014,(8):110-111
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公益诉讼愈发重要,本文从法社会学角度出发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内数起大规模环境侵权纠纷事件的发生,人们开始对经济发展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反思,众多环境侵权纠纷的悬而未决呈现倒逼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之势。目前,我国的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诉讼解决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完善环境侵权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同时,探索建立环境侵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等非诉讼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而忽视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但由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其性质方面与普通的民事诉讼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时,社会本位观念、法的社会化运动以及对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度改造,使该类诉讼在我国的构建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正在审议的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规定,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将只限定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家。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华环保联合会采取企业、个人两种会员方式。企业会员分5个级别,根据级别不同,每届分别缴纳1万至30万不等的费用。而在这些企业会员中,很多都是曾被曝光的污染大户。(7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这就产生了许多关于环境的法律诉讼。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加,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现在对环境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借鉴民事诉讼的宝贵经验,系统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的特殊性,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定义重新进行阐述。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2.
王楚雅  苏仕 《现代交际》2022,(11):89-98+123-124
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规则可简化为行为模式(重大风险)和法律效果(预防措施),两个要素都十分抽象,无法为裁判提供明确具体的结论,存在着法律漏洞。指导性案例173、174号分别使用了后果论证和利益衡量的法律方法对这一法律漏洞进行填补。通过对二者进行分析和对比,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方法运用可改进的方面包括提高论证的细致程度、使用更契合的法律方法(后果论证)。  相似文献   

13.
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所指涉的公共利益呈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公共性特质,此特质对监督行政机关提出了现实要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监督功能共同塑造了此类公益诉讼的制度机理。因此,应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监督行政机关履职的制度功能,以此破解无障碍环境建设因主体交错而存在的责任判别困境,亦需要通过类型化拓展受案范围的方式,分类别明确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领域的重点工作,以保障日益多元的无障碍权益。此外,应考虑赋予残疾人联合会等主体以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并允许公民通过无障碍私益诉讼维护公共利益,以此回应“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立法吁求。  相似文献   

14.
环境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性损害赔偿方式,产生于责任保险。起初,环境责任保险并不包括在责任保险中;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侵权事故的频发,传统民事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不足。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为维护各自的利益,以减少各方因环境侵权事故造成的损失,开始将责任保险应用到处理环境侵权事故中,便逐渐产生了环境责任保险,学者将其定义为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不断的对自然社会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为了发展经济不停的破坏环境,今天,自然社会开始报复人类,我们是时候考虑保护资源环境,同时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我们也要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所谓绿色建材环保玻璃就是能够清除粉尘污染,减少噪声、光污染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玻璃。具有环保功能的玻璃适应了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方面的贡献是无庸置疑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功能玻璃将不断涌现。拥有先进技术,突破创新,就会在玻璃行业竞争中成为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现状的认识 人口资源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有1/3天然不可居住了。这是两千多年来多次人口的迁徙和几次大屯垦造成的,一次在秦汉、一次在宋元、一次在明清,尤其是明清。三次大的迁徙,1/3的土地没了,沙漠化、荒漠化了。建国以来,土地又因水土流失减少了1/3,现在可居住的国土面积是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得到较快的发展,为我国水利水电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必要的补充.但是,介于我国环境因素和地域差异方面受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影响,从而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使我国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就这些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和解决相应的环境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谭霞 《职业时空》2008,4(4):82-83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各个独立的图书馆从读者对信息资源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的有目的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总是与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共同形成的网络环境,为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世界环境,信息网络化无疑会给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资源的共享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但是,高校图书馆的针对于本校学科建设等所要求的特色建设也同样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一个是讲思想观念问题.建国58周年,前半段是阶级斗争,一切以政治为中心,以阶段斗争为纲.后半段是改革开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我们走入了误区,就是把发展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等于单纯的GDP增长.认为只要GDP增长了,人口、资源、环境、政治、文化等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都有了充足的物质条件,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思路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