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群体的语言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沿线来华留学生官方语言众多,文化风俗多样,语言水平不均,教育背景不同,师生互动方式不一致,知识点理解与掌握存在差异,为来华留学生语言教学工作带来挑战.该文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论个体语言权及其立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畅 《学术交流》2005,(10):49-52
个体语言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我国个体语言权立法《通用语言文字法》存在着不以保护公民的语言权为立法目的、对个体语言权与群体语言权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对个体语言权内容的规定不全面、对于行使个体语言权的场合规定得过于笼统等问题。应在进一步探讨个体语言权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借鉴国外个体语言权立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语言政策是关系到民族关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语言政策已经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民族语言的地位大大提高。但政治民主化和民族语言扩张这两个过程在本质上产生了矛盾,语言改革面临的问题说明苏联解体后的政治变革已经陷入了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个国家身份与文化的象征。随着世界全球化,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迅速占领了许多国家的语言领地,威胁到了其他民族语言的生存和发展。汉语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威胁。本文在对目前语言使用现状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汉民族语言所面临的危机,藉此提高民众保护中国民族语言的意识,推动中国民族语言的纯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泰米尔语是达罗毗茶语系中最古老、最丰富和结构严密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至今它不仅在南印度的泰米尔纳杜邦通用,也为居住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斐济、南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泰米尔人所使用。泰米尔语是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的民族语言之一,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捷克斯洛伐克一位研究达罗毗荼文化的著名学者卡米尔·兹维勒皮尔(Kamil Zvelebil)说过,我们把泰米尔语称为“世界性语言”,也许并不夸张。  相似文献   

6.
东孟加拉语言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国人民极其珍惜自己的光荣历史传统,把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语言运动看作是为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斗争的第一次发难。诚然,这一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孟加拉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里所说的语言运动,简而言之,是指东孟加拉人民为争取本民族语言——孟加拉语获得应有的法律地位,即使这一语言成为当时巴基斯坦国语之一和本地区行政、教育媒介而开展的群众性运动。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己的语言怀有特殊的情感;人类不但使用语言、依赖语言,同时还惧怕语言和崇敬语言。但是,人类对语言的畏惧和崇敬能否归结为人类对语言的图腾崇拜呢?人类文化中存在“语言图腾”现象吗?本文试图就人类对其语言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内容、形式和差异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一、图腾与“语言图腾”图腾系指保护人或其祖先。它是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某种物,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狭义上讲,图腾仅指原始部落人相信某物(实体或  相似文献   

8.
剧学理论是罗兰·巴特文艺理论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巴特认为,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并存或冲突即是戏剧性生成之根源,这一类的观念并存或冲突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广义上都可被视作文本,文本无处不在,戏剧性亦无处不在.巴特试图以这种无处不在的戏剧性为自己的欲望化主体构建正名,因此巴特的剧学可被称为“欲望剧学”.巴特的剧学理论颇为有力地预言了近来先锋戏剧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但是,就理论而言,巴特的剧学思想远谈不上自洽,它的价值命意存在着强烈的自反性.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尽管存在着在哲学意向、哲学目标与风格、哲学论题与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在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仍然发生过一场争论、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的冲突:问题主要涉及对本质直观的理解。它首先通过石里克和胡塞尔之间的相互批评而表露出来,此后又在石里克与维特根斯坦的谈话中得到继续。本文首先是对此冲突的一个回顾,但本文的基本意图并不仅仅在于对这个至此为止一直被忽略的历史事实的发掘和再现———这只构成本文第一节的主题,而主要在于对争论问题的重申与分析:什么是观念存在?什么是对它的观念直观?———这是本文第二、三节的讨论内容。尽管在第三节的结尾处已经给出了一个对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各自立场的小结,第四节仍然保持总结的形式,但眼光有所放开,一直扩展到对两种时代精神的观察上:观念主义的和语言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要了解日本道德教育的特点,就必须考虑几个条件:1.日本是一个岛国。2.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以农业为主。3.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的社会,只讲一种语言。4.日本有三大宗教。神道教发源于日本,佛教于十六世纪传人日本,儒教于三世纪传入日本。由于三教并存,所以日本人民产生了一种独有的宗教观。这就是宽容忍耐而优柔寡断。历史上曾几度出现过宗教之间的冲突,但在大部分时期,各教之间是和睦的,大多数人同时信仰三种宗教。在宗教问题上不存在排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吴丽华 《江右论坛》2007,8(10):19-22
本文阐述了数学语言的概念、特点,以及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并例证了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数学语言各形态间的互译,不仅有利于解决难题,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为合理、简洁、准确地用其表达数学思维过程铺平道路.流畅的数学思维是建立在准确、娴熟的数学语言基础上的,因而,这种互译能提高我们的数学素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获得更宽的思路及更多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2.
达尔认为规模与民主单位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能力以及在军事入侵和政治统治的威胁下维持其独立和自治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民主的目标相互冲突,没有一个单位或一类单位对于同时获得公民效能感和体系能力这两个目标是最优的.民主理论的一个任务可能不是阐明一个最优的单位,而是必须根据民主的或者其他可接受的优良政治的标准,帮助人们确定单位的最优数量、它们的特征、相同点、不同点,以及每种类型的单位中好的政治生活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恰当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流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主要部分.互联网不仅在个体之间,而且在机构之间传送着世界上大量的信息与交流.今天,有许多趋势威胁着语言多样性,尤其是互联网上的语言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律合法冲突的制度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的冲突可以分为违法冲突与合法冲突两类。法律的合法冲突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而引发 :一是立法权限不明确 ,导致法律规范之间的合理冲突 ;二是立法授权不明确 ,由此引发“政出多门” ;三是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 ,使得相关立法依据条款界限不清 ;四是立法的连续过程 ,即法律的废、改、立引起相关规定难以及时配套。因而 ,如何通过相应的制度配置来消除法律之间的合法冲突 ,成为保障法制统一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满语是满族的民族语言,随着满族入关,满语经历了由"单一民族使用"到"满汉两族通用"的繁荣时期,然而随着满汉两族的文化交融以及汉语语言的文化强势性,在满语和汉语的语言接触中,满语的官方地位逐渐下降并最终被汉语代替。直至今日,满语已成为了"全世界识讲满语者不足百人"的一门消亡语言。归根究底,满语的消亡是由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也是一种语言在接触中受到另一种语言侵袭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戴昭铭 《求是学刊》2007,34(6):139-143
语感是对于语言系统存在的心理感知,是一种语言心理现象,不是语言能力。语言系统存在于语感之中,表现为言语。语感有经验习得性、个人心理性、群体可通性、前理性、主观直觉性、可意会性和可验证的现实性等属性。语感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应当确立语感在语言学理论的适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人会用两套语言,第一语言即作为公民用的公共语言;第二语言即作为个人其本身群体交往的语言,一个人的宗教语言可以是这个人的第二语言。要以公共语言的词语来言说宗教语言,我们就要仔细审视宗教语言和宗教信仰。与宗教语言有关的元素包括一个关于人神关系的属灵向度、一个关于群体价值的社会向度,以及一个关于个人素质的个人向度。虽然大部分关于宗教的讨论都会包含此三个向度,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长远策略是把宗教语言中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素质加进公共语言中。  相似文献   

18.
任海棠  杨娜 《唐都学刊》2011,27(4):96-99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西安地区人们的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话语码转换的影响。试图解读陕西方言文化自信与官方语言推广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可忽视西安人对其地域方言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9,(4):82-89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存在一个以俄语为联系纽带的独特"语言国家群体",即俄语国家,主要有"东斯拉夫三国"和"中亚五国"八个国家。无论在苏联加盟共和国时期,还是当代民族国家独立发展阶段,语言法治化一直是俄语国家国家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各俄语国家语言法治化进程中存在诸多表象性的关联,在共性与差异之间、在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国家治理的相关性背后,存在深刻的文化隐喻。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深入地探寻多语种国家语言法治化背后的文化机理,既能促进中国与各国在多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文化自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悖论是由于语言表达层次出现混淆而导致的一种自相矛盾.通过分析著名的理发师悖论、金山悖论和说谎者悖论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一直以来在语言学研究范围内被学者广泛争议和探讨的语言悖论所体现的哲学问题.即人们可以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建造一种克服日常语言缺陷的理想语言,用这种语言表达思想,就会像用数学和逻辑语言那样精确和严格.但是,由于人类思维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因而造成了语言悖论存在的特殊性.正如日常语言的模糊性更好地体现了语言本身的魅力,语言悖论的存在也从哲学方面说明了人类思维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