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逸其人     
自1991年5月26日起,萧逸先生的武侠小说《玉兔东升吨上海《新民晚报》上连载,追看率(指欲罢不能,每天等着阅读)相当高。这几年萧近的名字在中国大陆读者中的行情,似乎一天天在看涨,有人认为可以与金庸、古龙一起,称为当代武侠小说的“三点甲”,与金庸相比,又有“南金北萧”之说。随着他越来越多作品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和流传,萧逸的其人其事更为广大读者所瞩目。萧逸,本名萧敬人,台湾武侠小说家,祖括山东菏泽,从小在南京、上海上小学,后去台湾,幼时便对武侠文学发生兴趣。1960年从台湾海军军官学校体学回家后,当时正值台岛…  相似文献   

2.
他不是电影明星,但却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追星族”的围堵;他也不是轰轰烈烈的大英雄,但一提起“萧股市”,相信每一个股民都不会陌生。他,一个跋涉在中国经济改革征途上的学者,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事业,耕耘着人生。  相似文献   

3.
在瑞士,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中国打工者:虽然他相貌平平,身高仅1.62米,整整5年一直干的是搬运大型汽车轮胎和洗车之类的粗活,但他却被瑞士人称为“真正的英雄”,并多次受到总统接见。如今他还是铁力士雪山索道公司和浪琴表等多家欧洲品牌的形象大使。他就是体操“鞍马王子”李东华。  相似文献   

4.
轰动大江南北的“贾老师现象”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2000年的中秋,贾志敏老师又获得了大丰收。9月8日,在庆祝第15个教师节的时候,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授予他“名师”的光荣称号。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成绩,多次受到政府的嘉奖:曾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个人”、“特级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两个文明建设先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个“3·15”消费者权益日。每到这一天,中国的消费者格外精神抖擞,中国的厂家和商家则加倍小心翼翼。因为,投诉者那怕一个柔和细语的电话,足以毁灭一个厂家或让你的经营大厦瞬间坍塌。 “3·15”的日子,号称“中国第一变性大师”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陈焕然博士也受到“冲击”,“冲击”来自本院本科室的护士小姐,她们不允许他在这一天“造假”,请他务必“歇工”。而那些“假冒产品”却在1999年3月 15日这一天自报家门,欢天喜地给他送来一个大匾,上联写着:再造红颜;下联是:上帝化身。横批:赠陈焕然…  相似文献   

6.
话说金庸     
作为中国第一高等学府的北京大学经常会授予一些著名学者、杰出人物或是政坛铁腕名誉教授称号。对于一个北大学生来说.“北京大学将授予某某人士名誉教授”之类的消息已是见怪不怪了,很少有因某人到来而在校园里掀起轩然大波的情况发生。可是今年10月25日金庸的到来却是一个例外.事先校园里并没有公开张贴广告,但在主角到来之前,北大电教报告厅门口已聚集厂近百人,他们都是未破获准进入的。当金庸出现在报告厅时.他发现有近五百人在等候着自己。整个大厅在沸腾.所有的人都起立.不约而同地鼓掌、那经久不息的掌声令这位久经沙场的“…  相似文献   

7.
浩然 《人才开发》2009,(12):13-13
在中国,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几年前的一次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中。钱学森与鲁迅、金庸等人一起名列十大,成为唯一上榜的科学家。钱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代表。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的“科学偶像”。他的治学严谨、敢于创新、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新杭州人,我是杭州人!”2019年,于恒顺利拿到了中国“绿卡”,这对在中国生活13年的他来说,是一种温暖的身份认可,“我可以以中国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这儿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9.
高阳本名许晏骈,1922年3月15日生于杭州。1951年,他在台湾开始写作生涯。早年创作现代小说,1962年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从此走入历史小说园地。高阳一共留下89都著作,内容涵盖历史小说、文史评传、诗选及杂文,其中以小说影响最大,读者遍及全世界华人社会。中国大陆近几年印行了大量高阳和金庸的著作,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形容  相似文献   

10.
改革事业需要人才,这已是重复国了亿万次的大实话。 改革家要善于发现、使用、爱护人才,这也是听腻了的老生常淡。 然而,“天下人才都是我的人才”这却是一个新鲜的、现代的人才观。 提出这个命题的不是人才学家,而是广东的一位农民企业家钟华生。他凭着围海围出的一片荒湖,硬是办成了一个在国内算得上一、二的旅游度假中心,并以此为媒介,把城里人、城里的信息、资金、技术和公共关系引到他所在的农村,进而迅速改变了那儿的产业结构.闯出了一条变革中国农村的新路。可是,他那几千人的发展总公司里,绝大部分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至今只有两位大学本科毕业生。怎么成事的呢?他的回答很新鲜:“在我们这儿领工资的,  相似文献   

11.
杨斌被喻为中国的“企业黑马”。他的欧亚集团被《福布斯》列为“全球200家最佳小公司”。杨斌认为这是实力和成长的象征,未来10年才是欧亚崛起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什么样的大学生就业最“吃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将进行大调整,主要特征就是从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工业国,这必将带动就业结构大调整。入世后,中国法律、政策、政府行为将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之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对外资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中国有望继“二战”期间的“美国制造”和70~80年代“日本制造”后,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从长期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但入世初期,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踏上中国,便被这片土地深深地迷住了走进比尔·林教授在北京公寓里的家就好像走进了一个老北取人的门户。客厅通往厨房的门上贴着一个大红倒悬“福”字与阳台相连的窗户上贴着一张花卉图案的中国剪纸两面的墙壁上务悬吊有一个手工做的老虎样子的纸玩具和一幅绘有中国古代女子吹笛子的中国画通往卧室的门上贝’」挂着一件做工精致的中式对襟的小孩穿的央扶。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的比尔林教授兴奋地告诉我这是他第三次来中国工作7。他第一次来中国是ms年那时他还只有30多岁现在转眼已经年过50但他对中国的迷恋却日益深厚。比尔…  相似文献   

14.
“绿科园,梦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梦,这两个现在都实现了。”“尹集宪是坚守‘共享’信念的人,他把‘家’的概念扩大到‘大家的家’。”“当你开始为他人服务时,你生命的意义才真正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来,他2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向白浆土和盐碱地发起挑战。在中国工作的700多个日夜里,他自掏腰包500多万日元,改土作业30万亩,改土效益期内创造经济效益6505万元,新家宪为改良东北的白浆土已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他又将目标锁定在改良盐碱地上:投入5年、10年、甚至20年,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它拿下来。“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课题了。为了它,未来的岁月里中国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他被人们誉为“洋雷锋”。他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儿童设立助学金,为中国高校的新兴学科尽心尽力,他还真诚地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两年前的一天,潘维廉博士投书《厦门日报》,叙述他当天上街,不慎把二百美金和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证弄丢了,就在他着急的时候,一对中国夫妇叫住了他,说:你丢的东西在这J[。潘博士写道:“我的钱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如数还给了我,而且无论如何不肯接受我的酬谢,甚至连一件小礼物也不收,他们说:‘能帮别人一把,这就够了。”’潘维廉在信中还针对有人对他说“你在美国可以赚…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1月30日凌晨,一代棋圣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0岁,留给世人的是无限敬仰和怀念。聂卫平作为围棋界的后辈表示:“吴清源先生一生执着棋艺,心无旁骛,对围棋的贡献很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说:“吴清源在围棋界的地位比爱因斯坦在物理界的地位还要高。”著名作家金庸说:“古今中外我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曾在田壮壮执导的电影《吴清源》中扮演吴清源的演员张震说:“吴清源老师就像一直走在前面很远的一个人,令人想要追随,相信他现在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研究围棋。”  相似文献   

18.
到家了     
我的一个邻居,喜欢喝酒,常醉。有一次,他喝醉之后上了出租车,司机缓缓开着车等他说去哪里。可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回头一看,他正脱衣服昵。司机吓一跳,连忙问:“先生,你这是干什么!”他说:“到家了,我要脱衣服睡觉!”司机赶紧告诉他:“这是我的车,不是你的家。”他呆呆想了一会儿,大声喊:“快,快回到我上车的地方去!”司机问为什么,他说:“我刚才以为到家了,把鞋给脱门口了!”  相似文献   

19.
各地信息     
“秀才镇”的富脑工程 “现在搞市场经济,当农民的要发财致富,不但要解放思想换脑子,而且要学技术、懂法律、富脑子。先游‘书海’,再游‘商海’,那就‘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了’!这是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养鸡状元”史品成10月中晚对笔者介绍的一条“致富秘诀”。 史品成从事养鸡专业10年,一直因为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法律水平低,形不成规模效益。1991年以来,他一鼓作气地攻取了农函大、农广校两项文凭,还自修法律专业和养鸡专业。1994年,他将鸡场猛扩到4亩,今年又投资5  相似文献   

20.
金庸先生在杭州讲学时,概括人生有“七苦”。除生、老、病、死之外,还有“三苦”: 一为“冤家会”。有的人生性凶悍好恶,言辞刻薄,又工于心计。对这种人避之惟恐不及,可偏偏他是你的同事,或不幸成了你的伴侣,怎么办?只有苦中忍耐。 二为“爱别离”。一个人一生要遇到一个真正倾心相爱的人很不容易,遇到了却要分手,岂不叫人痛彻肺腑? 三为“求不得”。一心想追求的东西,诸如金钱、地位、荣誉等等,尽管费尽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