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萍属于那种走到你身边你也嗅不出名人气的人:一抹齐耳短发,一件浅色毛衣,一条旧牛仔裤,一点儿妆也不化。采访她时就像与邻家大姐晓嗑儿的感觉。我们的话题当然从《综艺大观》开始。陈晓夏(以下简称“陈”):1990年1月你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的第一个栏目就是《综艺大观》,广大观众也是通过这个栏目从认识你到认同你的,你能谈谈当初进入《综艺大现》节目组的情况吗?倪萍(以下简称“倪”):我进入《综艺大观》时是个无名小辈,电视台里没人知道我是谁,也没人愿意搭理我。《综艺大观》与《正大综艺)是节目上的竞争对手,节目上…  相似文献   

2.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小我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9岁,小妹倚在门前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3.
郎潜白发     
有一次,汉武帝乘着车子到郎署去,看见一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人,穿的衣服也不像个样子。汉武帝就问他:“你什么时候到这里当郎这个小官的?现在怎么这样老了呢?”老人回答说:“我姓颜名泅,文帝时就到这里做郎的小官了。”汉武帝说:“怎么到这等年纪还没得到提拔重用呢?”颜泅说:“文帝喜爱学文的人,而我偏偏是学武的;景帝得用年纪大的,而我当时还年轻;你呢,信任年轻力壮的,可我年纪已经大了,所以三代都没有得到重用,现在台了仍在郎署里。”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感慨,于是就提升他任会稽都〔点评]这则故事使人很容易想…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每到晚上,楼房里就传出琴声。我写完作业,走到阳台,在月色下静静地听着,对钢琴和弹钢琴的人充满向往。有一天,我问母亲,这是谁在弹琴啊?母亲告诉我,就是那个小茜啊,跟你念同一所学校的。我既惊且喜,便问母亲她的住址。当天晚上,我便急匆匆地奔向她家。  相似文献   

5.
我还很小时.母亲就告诫我:“走路的时候.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回头、不要顾盼,专心走你的路就是了。”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路上有不干净的东西,你要招惹了它,就会被摄了魂。”母亲不止一次这样说.我的心中慢慢生出一些对夜晚的恐惧。记得小时候.天黑我是不敢出门的.生怕遇到“不干净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一位清瘦的女士走了进来。她笑着对我伸出了手说:你就是夏悲女士吧,我和她的手握在一起正纳闷着不知道怎么去称呼她,然而这位女士却是:梁陈明任。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女国会议员。她坐定后的第一句话就惊破了天地。她说:“我这个人很平民化。没有人相信我能够成为一个国会议员,但是,我是。”她的开场白完了。简单明了,但却是掷地有声的。她把我心里的问题主动地答完了。她看出了我的疑问?我,不得而知。第一次要采访的10个问题,我一起倒出来交给了她,她在回答完我9个问题的时候,头脑非常清晰地说“还有一个问题,留在下一次…  相似文献   

7.
第3节:第一回(3) “以为是你妈妈么?” “嗯……她明明说自己加班的。” “哦。”就知道是这样,两家家长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倘若圣轩的父亲加班,那政颐的母亲多半也会如此,“那你来我家吃饭吧。”  相似文献   

8.
约会     
一直到了初中二年级有了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星期版》栏目自开播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栏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了。除了栏目本身办的很棒以外,其实许多人是冲着节目主持人张越。正如一位观众在《戏剧电影报》上撰文说,喜欢张越主持节目不矫情、不无病呻吟、不顾影自怜。而立之年的张越祖籍江西,生于北京。当她得知我是天津人的时候,眼睛一亮,遂用天津话说了一句:“我是半个天津人。”说罢便笑,那笑很真。张越说,她母亲是天津人,所以她也是半个天津血统。每隔一两个月,她都要回天津看一看。从张越开始懂事起,她母亲就常带着她…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夏天,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毫无意外地,我落榜了——化学和物理都没有超过40分。母亲决意让我去当木匠。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当地有很多有名的木匠,但我母亲请不到,她请了家里的一个亲戚。这个木匠因自己是有手艺的,觉得自己特别牛,很是凶悍。他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的,不严厉是学不出来的,我要是打他你会舍得吗?  相似文献   

11.
它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一出生就见不到父亲了,而且一直不知道父亲姓啥叫啥。不过,在母亲的培育下,它总算茁壮地成长着,可它的家境太差,常常三餐不饱。 很小的时候,它便学会了抓老鼠的本领,其实也没办法,因为家里穷,要生活嘛。不过也好,穷猫家的孩子早当家,它从小便立下伟大理想:做一位出猫头地的猫。  相似文献   

12.
站在窗边,凝视着远方,在大海的尽头,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梅干(Meghan)--我的第一位外籍教师,也是第一位敲开我心灵大门的外教。她来自美国芝加哥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来中国的大学担任一年实习老师,每周我都会和她在一起练习口语。梅干长得白白净净,一双湛蓝色的大眼睛,身上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气息,嘴角常挂着微笑,笑靥如花。她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因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直到如今,每当看到她送给我的礼物和她每节课写给我的单词讲义,都让我不禁想起她:“梅干,你在美国过得还好吗?”  相似文献   

13.
从小我就看不起自己的母亲,嫌她没工作,只会在家煮饭、洗衣服。她既不像我同学的母亲那样有工作有收入,也不像邻居没工作的阿姨,自己会做点小生意,并且每天打扮得体,举止优雅。母亲总是那么忙碌,还没完没了地唠叨,连打扮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整日里蓬头垢面,她的手还特别粗糙。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坚守     
自懂事起,3个姐姐就告诉我,母亲太傻。 当年,父亲与母亲已经有了我们姐妹4个,母亲却主动放走了父亲。 父亲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下放在母亲所在的偏远小村。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村小学的代课老师兼扫盲班的老师。父亲来到村里后,经常帮她,成了她的老师,爱情就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相似文献   

15.
恭业说他母亲1914年曾在那里读书,与宋氏姐妹是很要好的同学。有一次,宋美龄还相求恭业母亲转话其姐宋庆龄,让她姐姐不要太“小气”,每个月多给她一些零花钱……  相似文献   

16.
12岁时,我在台湾拿了第一个魔术奖。母亲特意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奖赏我。我双手在她面前比划着,得意地说:“妈,您现在还烦不烦了呀?”  相似文献   

17.
她学得轻松,学得潇洒。广博的知识使她常常能迅速运过事物表层,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屡屡成功的经验,又使得她想要做什么就能够做成什么1935年8月,朱丽兰出生在上海一个银行高级职员家庭。父亲严伯献。母亲朱志们,婚前曾在上海海关工作,英文极佳。由于母亲是独女,朱丽兰是长女,她也就随了母姓。朱丽兰的外婆信奉佛教,乐善好施,自己的家境虽不很富裕.但经常关心、帮助周围的穷人,有着一颗菩萨般的心肠。朱丽兰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外婆美好、善良的品德在朱丽兰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生极发芽。如今每每回忆起在外婆身边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泉水的歌唱     
在那个火热的夏天,一个更加火热的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几天后,兰花花就要到城里上大学了! 兰花花在心里想,离开村子前,肯定会有一个仪式的,肯定会有的。但她想不出仪式的具体内容,会不会像新娘出嫁那样呢?如果真是那样就好了,真是那样的话,她就可以……想到这里,兰花花脸蛋儿红了,红得很厉害。  相似文献   

19.
缘由:一个平凡的日子,在一家普通的麦当劳快餐店,一个偶然的事件,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小女孩在快餐店就餐,当小女孩食用面包还剩一点点的时候,突然将面包放到餐盘里,告诉她母亲不想吃面包了,要买冰淇淋吃,母亲不同意。于是一场谈判开始了:母亲说要吃冰淇淋可以,但必须先将剩余的面包吃掉。小女孩坚持不吃面包,改吃冰淇淋。但是母亲的态度更坚决:不吃掉面包,绝对不可能买冰淇淋。经过反复几个回合,小女孩妥协了,为了吃到冰漠淋,只好将剩余的面包吃掉了。  相似文献   

20.
她与父亲之间,一直拘谨而且少言,见了面,还没等开口,就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她一直认定父亲对母亲的去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假若当初他能从外地赶赴回家,而不是为了坚持给一个买家讨两万块钱的旧账迟迟不归,那么或许母亲就不会因为无法及时送至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