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人才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史》王彝中国是世界上率先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之一。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人们在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内容丰富的人才思想和人才制度。这是一份丰富而又珍贵的历史遗产。科学地总结、批判、继...  相似文献   

2.
关于朱元璋集权的若干思考吴祥安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在国家制度方面的重大发明,标志着官僚政治的成熟。中国的管理制度与儒家学说相结合,对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与发展,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目前,我国通过高考选拔人才制度的改革,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二千多年,虽有其罪恶的一面,但也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其一,巩固和扩大了中华民族大一统局面。其二、组织社会生产,抵制天灾人祸。其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和文化艺术。对于君主专制制度应给予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制度建设从封建经济制度向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转变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制度建设融入到世界历史的制度建设中的过程。其本质上,则是经济制度的价值性从纯粹的体现为“物”(作为制度的制度)的价值,转向体现为以人为中心的制度的伦理价值建设之路。一、经济制度变迁历史轨迹的勾勒中国经济制度的历史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封建大一统经济制度与自然经济时期自封建社会产生之后,封建国家统一的土地私有制制度和自然主义的小农经济方式的中国经济制度,直至建国前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也出现了一些所谓民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不仅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使人事和人才工作迅速走出了思想僵化的误区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机构改革到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氛围的形成,到人才流动大潮的兴起;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形成到党的十五大带来的人才工作新的历史时期─—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到来。纵观改革开放的历史,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为人事人才工作带来一轮新的机遇;每一次思想解放,都给人事人才工作带来新的…  相似文献   

7.
庞滨 《殷都学刊》2009,30(1):152-156
中央集权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二千多年,虽然有其罪恶的一面,但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起源、特点和影响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因素三方面入手,试图深入地剖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以冀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给予较为客观的、接近历史原貌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才测评思想 ,研究和挖掘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 ,对于弘扬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促进当今人才测评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研究 ,较为系统地采集了中国历史上文人学者在知人识才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 ,探测了史料中所蕴含的人才测评思想 ,并在现代人才测评理论的指导下 ,从人才测评的目标、方法、计量体系以及影响人才测评结果的诸多因素等方面 ,对史料作进一步的考察 ,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辞典》序陈锡祺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的历史巨人。他以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他在晚年毅然决定联俄联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获得了新的历史特点,促使...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并且明确指出,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的科学内涵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的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历史逻辑是对党的百年人才工作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揭示;现实逻辑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的实践路径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叙述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制度问题上的重大分歧。总结和探讨了新民主主义制度最终被放弃的深刻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也有过一党统治的实践,但都因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最终被历史所淘汰。我国现在实行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一方面是历史做出的公正抉择,另一方面又是我国的国情所使然。  相似文献   

13.
杨辉 《理论界》2008,(12):10-12
党的十七大报告规划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蓝图。现阶段,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阶级属性和环境依赖性,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体现中国特色。本文认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借鉴我国历史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如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民族问题上亦是如此。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主进步的道路,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对外对内的民族问题。所谓解决对外的民族问题,就是赶走了日、美等帝国主义对中国各民族的侵略、奴役和掠夺,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解决对内的民族问题,就是消灭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历史上存在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制度,在思想和行动上努力铲除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历史和现实来看,西方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政党制度,完善这一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苏勇强 《社会科学》2007,(12):139-148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技术上为北宋书籍印刷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因此,关注南唐印刷传统的意义就等于关注北宋书籍刊刻的继承源头。  相似文献   

17.
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秀生 《文史哲》2002,(2):147-150
官僚特权制度,官为贵的社会等级制度,一元的人才培育、选拔、激励制度,是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官本位思想弊害深重,既造成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科技、工商人才奇缺,又因官位资源稀缺,导致官场恶性竞争。推进社会多元发展,使社会精英多向分流,是克服官本位意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真理性,即理论的逻辑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实践相统一的现实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8,21(6):66-70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变迁过程。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当前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齐秀生博士的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一书,不仅首次对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环境与人才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系统分析了该时期人才大量涌现的社会环境因素,探寻了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和有益的启示;而且对古代世族世官制度的解体,以文武分职为标志的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将相制、郡县守令制、封君制、荐举制、客卿制、养士制、考选制、军功制、俸禄制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这些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对秦皇朝以至后世官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当代人才战略的实施也有借鉴意义。可以说该书是近期出版图书中把历史学理论研究与应用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部成功的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