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格名 《华夏少年》2007,(10):53-54
爷爷,我知道您不太喜欢我,因为我是女孩。 俗话说: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儿女当自强。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替夫挂帅,宋代有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们哪一位不是女儿身?哪一位不是巾帼英雄?  相似文献   

2.
李智伟 《职业》2012,(24):156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词人。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李清照前期词的基调是缠绵清丽的,靖康之难后,词在感情上转向凄苦悲冷。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特别坚强的女性,许多人曾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批判的观点,我认为,对于一位历史上伟大的女词人,我们必须尽量把她放在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早年就有了词名。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后,这位坚强的女词人一反"思妇"之风,以柔美的意象、纯熟的技巧、沉着的气蕴抒写着国破家亡夫死之痛,从而成就了她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5.
翻译美学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她的词主题广泛,《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英文,几个译本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依据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声声慢》的原作及三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这首词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的美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声声慢》原作中的美学意蕴,并分别对比原文本与三个译本,指出三个译本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的得失。希望能为提高李清照词英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阳文湘 《职业》2012,(12):179-180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代言人。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笔者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以及一连串的变故后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14,(8):4-6
2014年,是80后山东大妞李潇的丰收年。前不久,由她和编剧丈夫于淼合写的电视剧《大丈夫》,一经播出稳居收视之冠。随后,她任编剧的《我爱男闺密》也在全国热播。而在此之前,李潇打造的《搭错车》《麻辣婆媳》《大女当嫁》等多部电视剧,无不因接地气而大受观众追捧。这对小夫妻是怎样炼成中国当红编剧的?他们的生活何以如此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
燕原 《当代老年》2010,(7):26-27
丁建华,我国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曾参与上千部电影和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先后获得“上海青年艺术十佳”、“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等多种荣誉称号,担任主创的8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她在《追捕》、《魂断蓝桥》、《战争与和平》、《茜茜公主》、《真实的谎言》等影片里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仗义的玫瑰     
游宇明 《金色年华》2010,(11):69-69
已故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创作上非常有成就,大陆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集改编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她早年在北平编过《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再后来又编《文星》、《纯文学月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作为编辑和出版人的林海音口碑极好,她最引人注目的性格就是仗义。  相似文献   

10.
“昔时赵李今程沈”,“易安之后见斯人”,这是沈尹默、朱光潜诸大师对程千帆、沈祖夫妇的评价。当代女词人沈祖《涉江词》所呈现的异彩,决不让李清照(易安)《漱玉集》专美于前,而作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千帆的学术成就,则是早逝的赵明诚无法比拟的。关...  相似文献   

11.
才女试新郎     
《老年世界》2010,(2):30-30,35
花烛之夜,在书房里,著名词人李清照对赵明诚说:“我出一谜,如果你猜中,我就允你进洞房,猜不中,你就在书房独度良宵。”说罢,挥笔书写一谜:三面有墙一面空,妙龄裙钗住其中,有心和她说句话,可恼墙外有入听。赵明诚思索片刻,写了一个字。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是著名的英国女作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一生创作了将近30部长篇小说,1950年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的发表,使她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在创作上一直进行着实验,《金色笔记》是其实验过程中的巅峰之作。从题材、文体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对莱辛作品中的实验性进行细致研究,从而说明莱辛在创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宋词从类别上又被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开创自苏轼,后者则始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存词43首,在数量上虽然比同时期许多大家学者相去甚远,但是在熠熠生辉的两宋词坛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其词耐人寻味,而在这数量不多的词中,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满纸皆愁"。可见,"愁"与李清照本人以及她的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当火车从吐鲁番驶向乌鲁木齐途经达坂城时,大家都不由得想起这首著名的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原名《马车夫之恋》,是音乐家王洛宾先生整理的一首维吾尔族民歌。1938年,有一支运送苏联援华抗战物资的新疆车队经过兰州,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在联欢会上,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歌,因为是用维吾尔语演唱的,谁也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但是王洛宾为这首歌的旋律所打动,他用速记方法记下了这首歌的曲调,并请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作了简单的翻译。歌词的大意是:达坂城的姑娘漂亮得很,我想娶她做老婆;还要她的妹妹和嫁妆,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6,(Z1)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人能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本文主要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和一连串的变故而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方文山是中国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歌词创作的革命,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娱乐大众,这更是一种文学现象。他将李清照《词论》中的核心观点,融入到当代歌词的写作中,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颇大。本文将从内容的主情致、尚故实,风格的尚文雅、巧铺叙、尚浑成两个方面,来阐述方文山创作过程中对李清照《词论》中核心理论的秉承。  相似文献   

17.
杭州桂雨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仙吕洞·望海潮》,极写钱塘(杭州)的美丽繁华,其中有句日:“重湖叠掀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的重湖是指西湖,说湖周有隐隐青山,秋天的湖边有飘香的桂树,湖中有弥望无边的荷花。柳永把桂子作为杭州的一种代表性花卉指出,可见桂花在宋初的杭州已是相当有名气的了。宋代杭州籍女诗人朱淑真在她的《秋夜牵情》中也极为赞颂桂花:“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  相似文献   

18.
电影《上甘岭》中,当美丽的女卫生员王兰唱着《我的祖国》出现在荧幕上时,感动了亿万观众。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兰”的原型王清珍至今还健在,她已经在荧幕背后雪藏了很多年。原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一位朝鲜战场上的女兵事迹:“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17岁,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护理20多个重伤员,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9.
宋俊宏 《现代妇女》2010,(11):66-69
甘肃女作家薛霞以她女性的独特情思和情韵在短篇小说集《女之耽兮》一书中给我们塑造了一群为爱而活着的女性形象,无论她们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还是为人师,她们都将女性那种宽厚温柔无私的爱浸注于每一个自己所爱的人身上,让这股爱的暖流流遍每一个被爱者的心灵,让他们枯竭的心灵得到润泽和救赎。即使在《招魂》中写“失魂”的男性为自己“招魂”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因为爱心的复活,才使他找到了心灵救赎的路。  相似文献   

20.
吉红 《职业》2014,(34):77-77
《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说,君子怀有卓越的才能,不必炫耀,而到合适的时候,才把才能施展出来。台北的著名词作者方文山就是这样的人。方文山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幼年时,迷恋古典诗词,将《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背得烂熟,那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诗人。年龄稍大点,他迷恋上了各类电影,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导演,拍摄出优秀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