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游宇明 《老年人》2013,(8):44-44
谭鑫培是十九世纪中叶与二十世纪初中国最杰出的京剧大师。他工老生,对武生也很擅长,一生出演过《空城计》、《李陵碑》、《定军山》、《战宛城》等优秀剧目。谭鑫培戏路活,他将青衣、花旦、花脸等角色及昆曲、梆子、大鼓等地方戏的发声技巧,不着痕迹地融于老生唱  相似文献   

2.
1913年,梅先生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新编京剧《孽海波澜》,外加一出老戏;而不远处的丹桂戏院,正由著名老生谭鑫培演出。两家对台,结果是吉祥的观众挤不动、丹桂的座儿掉下去几成,最后两天更冷清了。事情过后,梅兰芳有一天去逛西山戒壇寺,忽然碰上一位举步轻健、风度飘逸的瘦  相似文献   

3.
《文昭关》为传统大戏《鼎盛春秋》中的一折,又名《一夜须白》。《文昭关》原是清末著名老生演员汪桂芬的名剧,唱法以声音洪亮、激越著称。汪桂芬去世后,王凤卿最擅演此戏。京剧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于1923年3月14日推出了全部《鼎盛春秋》,包括“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浣纱计”“鱼肠剑”“刺王僚”六折。高庆奎饰伍子胥。杨宝森崛起后,对此剧全面改造,《鼎盛春秋》后来成为杨宝森的代表剧目。在后来漫长演出的日子里,《文昭关》从《鼎盛春秋》脱颖而出,成为观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剧目。  相似文献   

4.
朱买臣是西汉大臣,人们知道这个人,主要缘于《三字经》的记载和戏文《马前泼水》的演绎。喜欢看戏的读者都知道,《马前泼水》又名《买臣休妻》,是一出西汉故事戏,事见明人《烂柯山》及《渔樵记》传奇,至今京剧、河北梆子、秦腔、川剧等剧种还不断演出此剧目。戏演朱买臣家贫,上山砍柴为生,其妻崔氏忍受不了这种贫寒生活,终日吵闹,最后逼朱买臣写下休书,改嫁泥水匠张三。  相似文献   

5.
《打渔杀家》不仅京剧多有演出,而且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梆子剧种中也是常演剧目。清升平署的京剧本是现存较早的戏剧本。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劫牢”“珠圆”等组成。后来,“打渔”和“杀家”两折并成一出,便是《打渔杀家》。  相似文献   

6.
近日,山东省“敬老、助老、养老山东行”演出活动在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开锣。 据悉,本次活动是专门面向各地敬老院开展的公益性演出。表演中,省话剧院的优秀演员带着各自的绝活,为老人们送上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京剧选段《卖水》、《苏三起解》拉开了演出的帷幕,演出现场掌声阵阵,  相似文献   

7.
京剧《打渔杀家》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打渔"和"杀家"原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这出戏从萧恩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余玮 《职业》2014,(25):16-17
邓敏主演的京剧《图兰朵公主》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和8个单项奖,邓敏个人也荣获“文华表演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图兰朵公主》赢得了近年来新创作京剧少有的好评,也创造了京剧新创作剧目在一年内演出70余场的佳绩。且看这位被称为“邓执著”的京剧艺术家,如何成就精彩的职场生涯。谁说女子不如男1978年,邓敏考进湖北省戏曲艺术学校。“汉剧梅兰芳”陈伯华先生看上了邓敏“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相似文献   

9.
《宇宙锋》是全本《指鹿为马》中的一折,是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通过多年的演出实践和对人物的揣摩,使我对剧中的主人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浅谈我的表演体会。  相似文献   

10.
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崭露头角。他身材魁伟、嗓音宏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在继承其父秀山创造的铜锤唱腔基础上,吸收架子花脸的唱腔和做工,突破了两者严格分工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桑园会》又名《秋胡戏妻》,是一出春秋时期的故事戏,生、旦(老生、青衣)并重,京剧有演出,河北梆子演出更多,千百年来久演不衰。该剧故事的发生地。史料上虽记载不一,但考证为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的说法还相对符合逻辑。  相似文献   

12.
朱维民 《公关世界》2009,(11):53-5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越剧院到人民大学去慰问正在大炼钢铁的人大师生。演出的剧目是傅全香和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表示对艺术家的尊重,那天晚上学校有关人员特地请来了老校长吴玉章同志观看演出。  相似文献   

13.
胡铁华  金勇勤 《老年人》2013,(11):20-21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京剧院演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不但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人物,而且座山雕、小炉匠等反面人物的刻画也是栩栩如生,让人记忆犹新。光阴荏苒,转眼五十年过去了,当年剧中的演员有的已经离世,有的歇演多年,惟有小炉匠栾平的扮演者——“中国名丑”孙正阳仍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4.
张志远 《老人世界》2013,(10):41-41
前几天,应邀观看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宝莲灯》的演出,很受感动。戏演的很成功,使我这个老河北梆子演员心情激奋,久久不能平息。五十多年前排练《宝莲灯》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里呈现开来。《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是河北梆子传统剧目。1959年由河北省青年跃进剧团集体讨论,王昌言执笔改编而成,我在该剧中扮演二郎神。  相似文献   

15.
京剧源流     
文华 《老年世界》2006,(15):35-35
京剧起源于清朝初期,当时,推动京剧的形成与发展的有两位剧作家.一位名叫李渔(1610-1680),字笠翁。他的戏曲理论载于《一家言·闲情偶寄》,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等一套完整的剧本结构原则。对于戏曲语言(曲文、宾白)提出了“重机趣、贵显浅、忌填塞、声铿锵”等要求。对戏曲的表演,提出了“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的内容。他创作的《风筝误》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洪异(1645-1704),字唠思。他创作的《长生殿》三易其稿、历经十年。由于情节高度典型概括,人物性格鲜明饱满.曲词优美生动,在当时传唱不息。  相似文献   

16.
从来没去过剧院,今年有幸看了几场秦腔,都是经典的剧目,如《西京故事》《春江月》《关中往事》等。昨天又看了现代青春秦腔剧《杨家女将》,精彩纷呈,历史重现,看完剧目,大家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17.
冯轩 《老年世界》2014,(15):21-21
建军节来临之际,7月4日,内蒙古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艺术团举办“民族歌舞进军营”活动,走进位于呼和浩特的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进行慰问演出。演出在无伴奏合唱《四海》和《红旗颂》中拉开帷幕。艺术团为这次进军营活动特意赶排了具有浓郁部队题材的舞蹈作品《洗衣歌》,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双人舞《额吉》触动了战士们思念母亲、思念亲人和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令许多战士热泪盈眶;京剧《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充分展示了“民拥军,军爱民”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8.
—提起李少春,京剧《野猪林》中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形象马上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他在戏中那英俊潇洒的扮相、高亢激越的唱腔、功底深厚的表演,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李少春作为河北走出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艺术造诣深厚,做人也非常正直,是一位对祖国充满深厚情感的炎黄子孙。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以李少春、袁世海等为主要演员的北京实验京剧团应邀到哈尔滨演出时,就在当地留下了一段梨园艺人忠心爱国的佳话。  相似文献   

19.
悟也 《老人天地》2010,(7):16-17
管宗祥是专业影视、话剧演员,出演歌剧、话剧、京剧近20部,主演过《包氏父子》、《智取华山》、《神秘的大佛》等影片,还参加过《浪迹天涯》、《黄粱梦》等电视连续剧的拍摄。  相似文献   

20.
金毅 《老人天地》2013,(4):20-21
提起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人们至今还对剧中人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记忆犹新。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传人沈金波。与毛泽东切磋《逍遥津》沈金波生就一副超高清亮的“金嗓子”,他的演唱风格,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内部晚会。在一次晚会上,兴致勃勃的毛泽东竟先后点他唱了11段高派名剧。其中,对《逍遥津》毛泽东更是百听不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