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天地》2013,(9):25-27
浙江临海最大的一家副食品批发公司的总经理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兄弟姐妹,他们齐战商海,抱团创业。都说“亲兄弟,明算账”,他们不但没有明算账,还实行起标准的“糊涂账”大家不分功劳大小,平分股份与利润。他们不光在一起做生意,还跟着70多岁的老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四世同堂,吃着“大锅饭”,所有生活开支“公款报销”,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婚前财产公证”的概念,一时之间,支持者与反对者展开了辩论,其中心便是“夫妻该不该明算账”。以传统的眼光看,夫妻也要明算账当然是有悖常理的,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几乎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的,她们恪守着这样的信条: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而男人更是理所当然地把女人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归于名下,这时结成的夫妻在思想观念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女人和男人是隶属关系,一切财产(包括女人在内)都是男人的。在这种环境下,夫妻之间根本涉及不到算不算账的问题。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  相似文献   

3.
这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十多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吃着“大锅饭”,所有生活开支“公款报销”,他们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有钱平均分,过着“共产主义”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当 年轻人准备走进结婚的殿堂时, 他们想的是百年合好。但是,有一对夫妻,他们结婚的时侯,首先想到的却是离婚。他们还在一起写了一个婚姻合同,准备十年后离婚。那么,现在已经到了当初他们约定的十年,他们生活得怎么样?记者带着这个问号,走进了辽宁省抚顺县东部的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通过文学, “兄”“妹”相识 1970年,刘文娟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阎家乡田家村。从小,她就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尤其喜欢写文章。15岁的时候,她是当时全村惟一的一名女高中生。那时,她多么想看到更多的书啊。但是,她能借到的书很有限。看…  相似文献   

5.
《现代妇女》2009,(2):4-4
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寻找伴侣,所以加拿大的科学天才勒同(Le Trung)花费14000英镑制作了一个“完美女人”——机器人“爱子”。勒同希望将来爱子可以充当“妻子”的角色,一天24小时照顾他。据悉,这个“美女机器人”可以打扫房间、记住主人爱喝的饮料、读报纸、甚至还可以帮勒同算账。  相似文献   

6.
朋友们常常诧异:“为什么你的状态总是这么好,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我也会诧异地反问:“有吗?”某一刻,我突然明白,他们问话的背后是:你还在那么忙碌地工作,没感觉到该歇下来过退休生活了吗?说真的,要是别人不提醒,我从来也没想到自己的年龄,就像一个“无龄感”的人. 在国内生活,除了不能用GooGLE之外,我觉得最难逾越的障碍就是整个人际圈氛围,让我感到大家都过早放弃自己。就好像一起爬山,爬到一半,绝大多数人选择不再继续,有些干脆往山下走,而一个想继续往上的人,难免寂寥。  相似文献   

7.
《当代老年》2010,(4):52-52
《当代老年》2009年第2期刊发了《虎年,让我们“开博”吧》一文后,激发了不少老年朋友的兴趣,他们纷纷来信表示要尝试“开博”,给自己创建一个空间、给生活增添一份精彩,与广大朋友一起同享喜乐人生。  相似文献   

8.
一个是住在英国的瑞士老头,一个是留学英国的郑州小伙,一次异国他乡的偶遇,他们结下“忘年交”——当小伙在伦敦照顾这个陌生老人整整8年之后,又万里迢迢把老人带到中国一起生活。如今,这段异国情缘已跨过13年。  相似文献   

9.
不识字,打算盘可溜啦。家里的大小账姥姥三下五除二就都扒拉清楚了。为什么我妈上学选择了做会计?莫不是因为他们家有个算盘。有个会算账的姥姥? 姥姥说她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她活得很知足,用她的话说:“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相似文献   

10.
徐云 《华夏少年》2007,(11):69-71
说实在的,我只要与这帮“小家伙”溶在一起,粘在一起,没话可说,他们再也不在乎我是他们的老师了。这不,“娃娃脸老师”就是他们送给我的雅号。  相似文献   

11.
沉默像一颗定时炸弹,横在夫妻中间。喂!你们为什么不说话呀?夏天明和冯卫红夫妇、人到中年,都是很有上进心的人,奋斗得还算]顶利─-夏天明现在一家大银行的保卫处工作,冯卫红是报社有名的笔杆子就在这个夏天,他们的独生女儿考上了外地的一所中专,读书去了。这么多年来,为女儿当着大后方。现在,本来该是夫妇俩无牵无挂地享受快乐人生的开始。巴可是,他们发现,除了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再也找不到共同的语言了,坐在一起的时候,简直就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幸好,繁忙的工作使他们整天都离不开办公室.只是晚上才回到家中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一位90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每月有2000元退休金和一套住房。一位50多岁的进城务工农民,勤劳朴实、生活拮据。一纸不寻常的协议将他们“绑”在了一起:“儿子”给“父亲”养老送终,可继承所有财产。如今,特殊的父子关系已持续了13年。 在我国,养老有多种方式,诸如养儿防老、社区养老,还有眼下被热议的“以房养老”,但这种“协议养老”的方式还不多见,它会被社会认可吗?又具有什么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2004,(6):10-11
“小鞋”实录一:张姐是齐琪到新单位后认识的第一个同事,见齐琪第一面就夸她“眼晴好漂亮”,还带齐琪熟悉环境,和她一起去餐厅吃饭。张姐的关心和善解人意让初来乍到的齐琪非常感动,很快就和张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几天公司让齐琪他们部门做一个广告策划,齐琪几个晚上没睡觉,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  相似文献   

15.
花忆 《女性天地》2007,(10):30-30
错过的爱情,还可以重来吗? 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从前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一起牵手走过田野、走过大地,一起坐在广场的香樟树下,数枝桠里的星光。后来呢,后来他们分手了,然后在故事里等待着编剧给他们一个重逢。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思市冰河村,有12位老人为他们自己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5年前开始,他们一起买地,一起请了一名建筑师,一起设计住房,一起买保险,最后当然是住在一起。他们说:“我们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家庭。我们都很衰老了,子女不跟我们住在一起。为了避免孤独和无助,得到关心和爱护,我们就选择年龄接近、兴趣相投的老人组成新的家庭——老人合作社区。”  相似文献   

17.
有许多人长期上访,变成“老访民”,变成“缠访户”。很多人会觉得那是不理智的执著,为一个事情搭进很长的时间,远不如早早放弃来得划算。不过,这是回头算账的话,所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罢了。  相似文献   

18.
“习惯了网络,习惯了手指在键盘上的敲击,你是否还能拿起笔,写上属于你的字迹,用最原始的手写,来记念我们曾经的相遇,”大学生小宋在豆腐网发起了“秀出你的字迹”的活动,到截稿时止,已经有超过1200名网友上传了自己的作品,网友中80、90后的居多,他们将自己的烦恼,爱情、生活写下来,和网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9.
势利     
清云  晓科 《现代交际》2002,(4):48-49
人们总是把“势利”同“小人”联系在一起,说明“势利”是一种人人鄙夷的恶劣行为。 衡量一个人是否势利的标准,要看他待人的态度是否根据财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势利的人重权势,他们以权势的大小、财富的多寡为处事依据,有权有势的就巴结奉承,无财无势的就冷眼相待。 势利的人为结交有权、有钱、有势的人,往往作出一副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样子,显得低俗、下作。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心甘情愿地肉贬身价呢?我想,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利益在做内驱。势利的人结交有权势的人,目的就是为了从结交中获得利益。 观察生活我们还可…  相似文献   

20.
两兄弟     
《老年世界》2007,(8):1-1
两兄弟一起在家里的农场耕作,然后平分收成。 哥哥已婚,拥有一个大家庭,弟弟则是单身。弟弟想:我们平分收入是不对的。我自己光棍一条,哪需要那么多粮食。于是,每天晚上,他从自己的粮仓中取出一袋粮食,偷偷溜到哥哥家中,把粮食倒进哥哥的粮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