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生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理念在全国各学校得以推广,这一理念是人文主义在教育中最直接的体现,符合当代教育观念的发展趋势.体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体、育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文献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出体育在"三生教育"中的特殊价值,并根据体育的特性找出体育与"三生教育"的结合的契机,为"三生教育"的贯彻实施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学校“素质体育”内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应试体育"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应实施"素质体育"教育,即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指导思想,以体育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以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造就合格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将面临重大改革,新课标新课改的实施等都将引发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通过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的研究,目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学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校体育应强化健康教育的改革,以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角色理论为视角分析我国校园足球活动与教育、体育体系的关系,结合社会背景对校园足球活动进行角色定位.认为校园足球活动在教育体系中是以足球运动为媒介,以摆脱"教育困境"为目的而开展的特殊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本质;在体育体系中应以提高国民体育素质为旨归,以解决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缺位危机为目的,以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重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校园足球活动角色定位的落脚点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夯实中国足球发展的青少年基础,国民体质的增强与"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是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的社会使命,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研究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建设世界体育强国中的战略作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是培养高素质合格建设人才不可轻视的环节。但我国目前轻视体育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而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 ,再不能低估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反思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迷失困境及根源,梳理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探求其复归路径.研究认为:学校体育的历史起源决定其生命本质的根本性,而非外界事物对学校体育本质的依附,生命的三个维度赋予学校体育生命本质以丰富内涵.应试教育问题生成对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遮蔽,生命教育滞后阻碍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复归,体育课程内容的"去生活化"束缚学校体育生命发展价值的实现.以生命完整性为取向整合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以生命为目的实施学校体育改革,以生命教育为手段融入学校体育,以体育生活化为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实践主张是学校体育生命本质复归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对"本""末"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中出现的几种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这种异化现象的建议。认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中出现的几种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人"与"物"的体育理念、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知识技能"与"活动为本"三组概念未能一一厘清上。最后指出,要消除这种异化现象,一要树立正确的体育理念,二要完善学校体育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处于外界的低评价状态进行了分析,认为:外界对学校体育的低评价有历史遗留因素,但自身不足是更为直接的原因;同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重视理论课的地位,加大课程的信息量;并加强体育师资培养中基础知识教育;树立新时期体育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大规模实施,为厘清学校体育"网课"实践限度、更新学校体育"网课"建设理念提供了新的契机.研究表明学校体育"网课"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增强体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共情"缺失、主体"独舞" 、"迭代"不足、"治理"缺失等问题.因此,学校体育"网课"应建立"以生为本"的伦理规范,推进"智慧联动"的资源建设,建构"上下互补"的共享模式,融合"生命教育"的健康维度,助力学校体育"网课"从"临时教改"转向生命教育的"质量行动",满足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适应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