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同心回民话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调张安生同心北片回民话,是一种具有回族特色的汉语方言。这种方言中活跃着相当数置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这些借词的音义表现、结构形式与其他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不完全相同。本文列举同心北片回民话中的常用借词200条左右,不包括...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语汉语借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和汉族人民或密切往来,或杂居一处,在长期的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借入了大量汉语词语,使汉语借词在维吾尔语词汇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事实,论述了汉语借词进入维吾尔语的历史过程、汉语借词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捷 《回族研究》2007,(4):67-69
针对语言发音特点中鼻音的前后位置问题,通过对同心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发现同心方言不但有将前鼻音读为后鼻音的情况,同时还有将后鼻音读为前鼻音的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特殊的发音特点与回族先民的母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以同心方言为代表的回族的鼻音特点是受其先民母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词中不表示基本意义,只能加在词根前后表示词的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成分叫做附加成分。(qo∫umtfε) 维吾尔语的附加成份可以分为构词附加成份(sφz jasibutfi qo∫umtfilar)和构形附加成份(S φZtyrligytfi qo∫umtfilar)两类。其中构词附加成份地位更加重要。但它们不全是维语中原来就有的。其中一部分是从外语中引进的。这里我主要谈的是维语从阿拉伯语、波斯语吸收的构词附加成份。...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不同时期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背景,这些不同时期分别是突厥时期、高昌回鹘汗国时期、喀拉汗王朝时期和察合台王朝时期.  相似文献   

7.
波斯语教学及经典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斯语是伊斯兰文化东传中国进程中最主要的语言之一。元明以来,波斯语的教学及经典学习,在官方机构和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中广泛使用,政府并设有专门教学、翻译机构。经堂教育的主要经典中,波斯语典籍占有很大比重,对中国穆斯林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影响深远。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9.
经堂语是我国穆斯林学者在经堂翻译经典或演讲时所使用的融汉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一体的混合语言.本文试图从"语气"着手,对经堂语从其中枢部位进行解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吸引来众多的外国商人,其中阿拉伯人占了大多数,从而形成了阿拉伯人的聚居区——蕃坊。阿拉伯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举足轻重,曾控制泉州的对外贸易。宋朝政府为了管理外商,设置了蕃长。元时蕃长又称"亦思巴奚"。蕃长和亦思巴奚,波斯语称为沙班达尔,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波斯人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元末,泉州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以阿拉伯 -波斯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现象 ,有其形成的过程。以唐元以后入华西域人后裔为主体形成的回回民族中 ,有相当部分其祖先的母语为波斯语。波斯文为蒙元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 ,时称回回字。元、明、清三朝均设有官办教授波斯语的专门机构 ;而随着同汉族的多方接触 ,汉语逐渐成为以回族为主的甘宁青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交际语 ;同时在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回族学者创造了用阿拉伯 -波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新母语———汉语的方法 ,主要用作解经 ,兼用于日常 ,形成了现在称为“小经”的文字。而其他一些操突厥语的西北民族 ,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 ,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仍然保存了自己的母语 ;受其影响的穆斯林民族如东乡族 ,则在保存自己母语的同时 ,在回族“小经”的影响下 ,创造出东乡“小经”。  相似文献   

12.
书面定型于11至12世纪的多部波斯语史诗,如《列王纪》《戈尔沙斯帕传》《库什王纪》《亚历山大王纪》等,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多载跨文化交流内容,涉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罗马、古代操突厥语诸族群、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阿拉伯—伊斯兰等多个古代文明。古代伊朗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经历过多次异族进入而诱发的文化整合。11至12世纪,在伊朗人重述本民族历史与传说的浪潮中,诸般跨地域、跨族群交往的史事和诸多外来文化元素集中投射在波斯语史诗的叙事中。通过对古代伊朗口头、书面传统和“大地七境域说”地理观念的继承,以及对波斯—阿拉伯语史地著作提供的新知识的吸纳,波斯语史诗传统展现出真正的世界性视野,其本身也堪称古代各族群间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语波斯语专业与穆斯林大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根据统计策料,现有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各八百余所。其中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普通高校仅七所,即: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15.
"麦西热甫"一词为阿拉伯语,表示"开放的场所"之意,在现代的维吾尔语里表示"集会""聚会""场所""宴会""茶会"的意思。经过逐渐演变,如今"麦西热甫"成为在维吾尔族民俗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一现象承载着维吾尔人的传统文化,通过阐述民间传统"麦西热甫"的传承特点,总结出"麦西热甫"民俗活动多样性、多元性、民众性、教育性、实践性、娱乐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以丰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著称的阿拉伯香料在阿拉伯民族的物质生活乃至精神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独特的阿拉伯香料是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的产物,其中蕴藏的精神情结被传承和延续了数千年,不但体现了阿拉伯香料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对东西方其他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贵琼借词作为语言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了研究文化变迁的"活化石"。借词可以折射出族群文化的变迁,概念的建构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能反映族群的现实认知机制和价值观。民族的语言发展和变化无不渗透着简单的隐喻思想,通过隐喻这种认识文化的新途径,我们可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思想倾向以及价值观,从而建构族群文化概念与范畴。  相似文献   

19.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四大名著维译本中运用了大量具有丰富语义内涵的歇后语。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四大名著中歇后语维吾尔语问题的分析,对比出汉语、维吾尔语歇后语存在的语义差异并归纳四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回族目前普遍使用汉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一些波斯语词汇。我们从研究回族先民语言到现代回族汉语代演变历程,来探讨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