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打镏子”的沿革和称谓.土家族“打镏子”,是一种独具土家风采的打击乐演奏形式.由三件或四件铜乐器组成(另有五人吹打,则加一唢呐).主要利用节奏、音色两种要素的复杂组合、变幻,以绘声、摹神、写意的手法,来摸拟自然界各种生灵的音响、动作、神态,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歌颂.  相似文献   

2.
冰盏儿:它是一副2寸多高、直径约3寸的铜碗,分为上碗和下碗.它是老北京街头、商场、庙会一年四季货声吆喝叫卖的响器,又有黄铜和青铜之分.  相似文献   

3.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管会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鲜虞中山国故都灵寿城遗址发掘了两座大墓,即1号墓和6号墓。其中1号墓出土了载有长篇铭文的礼器三件:铜方壶一件,铁足铜鼎一件,铜园壶一件。因鼎、方壶上均有中山王(?)十四年造器之明确铸铭,发掘简报已将1号墓定为中山王(?)之陵墓。此后不久,鼎、方壶在一些同志的文章中开始分别被称为(?)鼎、(?)壶;铜园壶因其刻铭中有“胤嗣(妾子)(次虫)”,被称为(次虫)壶或(妾子)(次虫)壶。1979年李学勤、李零同志在《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文章,称上述三器为“平山三器”。我们认为,将平山1号墓出土的载有长篇重要铭文的三件礼器命名为“平山三器”是完全必要的,它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4.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相当丰富,具有特色。从结构类型来看,不仅有双音节的,还有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双音节的有单音重叠不能再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1式;有单音重叠能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2式。三音节的,有叠音语素在前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式;有叠音语素在后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BB式。四音节的,有叠音语素与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B式;有非叠音语  相似文献   

5.
二、施耐庵是怎样创造水浒寨梁山泊的明李贤《天下一统志》卷二十八《怀庆府·山川》写道:“碗子城山,在府城北五十里,山势险峻,上有古城.”明程百二《方舆胜略》卷五《河南怀庆府》写道:“太行山畔有碗子城关”.按:碗子城即《水浒》的宛子城,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杂剧第四折又作皖子城,当是《水浒》英雄活动于大行区域的根据地.《宣和遗事》元集写道:“这李进义同孙立商议,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  相似文献   

6.
“河南曲剧”(下称“曲剧”),即以往的“高台曲”。它是植根于辽阔中原大地上的一株艺苑香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它较早地而又较集中地在南阳、洛阳等地区流传、发展,故而有“南阳曲子”与“洛阳曲子”的称号。又因南阳一带盛行“大调曲子”(下称“大调”。即“古子曲”),所以又有着“南阳大调”与“洛阳小调”(下称“小调”)之  相似文献   

7.
福建长汀方言隶属于闽西客家方言。长汀方言名词后缀“哩”和“子”,跟其他名词后缀“头”(碗头、灶头)、佬(大伦、阔佬)、兜(烟兜、饭兜)、公(蝦公、蚁公)等一样,也是本身不能独立的附着成分,附着在与之组合的单位之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和“子”尾。不过“哩”又跟勺“儿”尾不完全相同,普通话的“儿”是“儿化”尾,“儿化”韵[ar]跟前字连成一个音节,本身一般不单独成一个音节,它的语言随着前字尾韵发生“儿化”音变而有所不同。比如,鸡儿、歌儿、街儿。长汀话的“哩”  相似文献   

8.
梁山的原名叫“良山”。据寿张县志载:汉文帝的第二子封为梁孝王,曾经在此山北麓狩猎,因此改名为“梁山”。今梁山西麓有梁孝王墓遗址。梁山位于现在梁山县城附近,西南距菏泽一百公里。它由九个雄峙的山峰组成,东高西低,形势险要。“八百里水泊”的说法是夸大了的,但当年的梁山周围确是一片茫茫大水。据《宋史·河渠志》载:“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河大决于澶渊曹村”,“灌郡县四十五”,“坏田三十万顷”。《宋史·  相似文献   

9.
眉县方言的“AA(子)”式名词有小称作用,人民币面值有“数量数量”重叠式,两相关的单音节形容词AB可以重叠为“ABAB"式;眉县方言的个别名词后缀与普通话的“子、儿、头”等后缀及名词构造法不尽相同,眉县第五村一带有子变韵等特殊形式.眉县方言的人称代词单数形式“他”受到“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也读作上声调,指示代词“兀”受到“这、那”两个去声字的感染也读作去声调.普通话的“了1”和“了2”在眉县境内秦陇片方言的读音是:“了1”读作.liau,“了2”读作.lia,以“了2”的使用频率为高;表示判断的语句里,眉县城关等多数地区以句末有虚化了的“一个”为标志,第五村以“一开”为标志.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作者用两相对比或映照的笔墨描绘人事的文字.小说《萧萧》一开始就用两相映衬的笔调写童养媳的出嫁: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唢呐后面一顶花轿,两个伕子平平稳稳地抬着;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没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萧萧做媳妇就不哭.这小女子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到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因此到那一天,这女人还只是笑.  相似文献   

11.
唢呐·喇叭     
史文霞 《社区》2008,(26):27-27
在中国,唢呐俗称“喇叭”。当属最“民间”的乐器,发音高亢、嘹亮。在我国农村一些地方,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它,唢呐手更是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12.
南通风筝     
南通是我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分两大类:一类叫“活鹞”,即造型风筝,取材于鸟兽虫鱼2类动物,形象生动,色彩华丽,做工精细,多为文人雅士及市民玩乐放飞用。一类叫“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南通风筝,其结构多为平面的长方、正方、六角、八角等形状,小的三尺之高,大者可达丈余,风筝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子,分高中低三个声部,上天后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一部动听的和弦。现在,南通每年都要举办国际性的风筝节,吸引国际国内的风筝爱好者前往放飞,试比高低。南通风筝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爱将各门类的佼佼者称之为星,于是歌星、影星、笑星就应运而生。长寿者也是一颗星,名日寿星。在天上确有此星,叫南极星或老人星。此星在南部天空,亮度仅次于天狼星,我国南方可见它在近地平线处出现。古人认为此星为主寿考之神。相传其现则天下太平,不现则兵灾起(《史记》)。秦代即设祠祭祀之,到汉代则成为象征长寿的神。 在青花瓷上被绘成巨脑老翁,长须、持杖,名日南极仙翁,寓长寿之意。图中这片系明代弘治年碗片,老人端坐,仙鹤伴舞,一片祥瑞之气。  相似文献   

14.
1.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说到耳朵,你一定会用下去摸摸它,但你摸到的只是“耳郭”(也叫“耳廓”),足耳朵的一部分,仅能收集到声音,使声音顺着耳朵眼儿(即外耳道,长约2.5-3.5厘米)向里面传。声音传到耳朵眼儿的深部,被一层很薄的肉膜阻挡住了。这个肉膜就如蒙在鼓上的皮,故叫“鼓膜”。声音使鼓膜振动起来,与鼓膜紧紧连接的三块很小的骨头(叫“听小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也跟着振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浅论“书评”袁琳蓉书评即图书评论,书评工作即围绕图书评论而开展的活动。书评是更深刻地揭示图书内容的一种方法,所以它属于目录学范围。一书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大概始于春秋战国,孔子的弟子子夏为《诗经·国风》中的首篇《关睢》写了一篇大序,叫《诗大序》...  相似文献   

16.
《易》之卦爻辞或为叙事,或为歌谣,二者用字有正有误,但即或字有错讹,语义还比较易于切磋,唯如《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这等上下无文、只可看作一则标题的爻辞最难通释.按此语“箕子”二字,焦循训为“其子”,赵宾训为“荄兹”,近人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训为“孩子”,这大致均不合原意.顾颉刚先生、李镜池先生、高亨先生都按本字解释“箕子”即殷末贤人箕子,这大抵不会错误.但顾、李、高三氏对于此条爻辞的揣想,却又彼此不一,出入悬殊.这主要牵涉到“明夷”二字.顾氏以为“箕子之明夷”是古代的一个成语典故,那意思犹同现代人说“某人的晦气”一般(《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见《燕京学报》第六期).李氏以为“之”当作动词“去”、“到”字解,“明夷”当是一个氏族或国家的名称;因之“箕子之明夷”当释为“箕子到某处”的意思(见《周易探源》中《周易卦名考释》).至于高氏,他以为“明夷”即是鸣雉,并认为“箕子之明夷”中“之”字下当脱一“获”字;“箕子之获明夷”说的是箕子猎得野雉的事(见《周易大传今注》).这样,虽说“箕子”已无异议,而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一下岗职工廖凤生从省城南昌购回一台叫“食物垃圾处理器”的产品,笔者从现场亲眼看到这台装置真神奇:将电视机壳、快餐饭盒、矿泉水瓶、废旧轮胎等塑料垃圾一古脑抛进其上端的“入口处”,汩汽油和柴油就会从它的下端涌出。  相似文献   

18.
金龟(guī)子快活地落在一片树叶上。她刚从朋友的舞会上回来,一边意犹(yóu)未尽地扭动着腰肢,一边还不停地哼着歌,自我陶醉着。“喂,金龟子!”“啊!”金龟子冷不防被这声音吓了一跳,谁?”“是我。”只见一只褐(hè)色的螳螂(táng láng)正在树枝上对她微笑。“哎呀!你把我吓死了!”金龟子扇着翅膀说。“你的舞跳得很好嘛!”“谢谢!我刚参加完蝴蝶的舞会,它的舞跳得才叫棒呢。”“你能教我跳舞吗?”螳螂恳(kěn)求道。“你?”金龟子看着螳螂的大刀说:你适合练武术。你那两把大刀,练武术是再好不过的了。”“是吗?”金龟子点点头,蝴蝶的翅…  相似文献   

19.
烟标,即卷烟商标。现在许多人已经知道,可是在十多年以前,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还管它叫烟盒子、烟壳子,或叠成三角形叫“撇撇”、叠成锁状叫“分子”等等,历来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1985年元旦,全国第一个烟标收藏协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市成立。著名烟标收藏家余晋麟先生(已故)深情地谈到,烟盒子在我国大地上出现了近百年,它的爱好者也收集了70年左右,一直沿用的是通俗的叫法。现在收集它的人越来越多,通俗叫法也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该给烟盒子正名了,以利于收藏和交流活动的规范化。他认为…  相似文献   

20.
非君论是中国古代反对君主专制、并与专制主义国家理论或“尊君论”相对立的政治理论.自汉末仲长统定其理论雏型后,它在三国——五代和宋——清两个时期分别演化出“无君论”(其代表人物为阮籍、鲍敬言、无能子)与“抑君论”(其代表人物为邓牧、黄宗羲、唐甄)两大理论形态.在“联即国家”的社会条件下和纲常礼教传统深重的时代氛围中,非君论者敢于蔑视无上君权、发出“无君”与“抑君”的尖厉长啸,实属一种奇伟罕见的文化创举;而其全面、系统的政治批判所展示出的一股与专制主潮相逆反的思想动向,便是文化史研究中所不可忽略的重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