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杜甫《新婚别》的“誓欲随君去(一作‘往’),形势反苍黄”句中的“苍黄”一词,《杜甫诗选》(浦江清等编)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第179页)《杜甫诗选讲》(程云青著)注云:“苍黄:反覆。苍黄本是两种颜色,这里比喻反覆多变。”(第132页)马茂元《唐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苍黄’,指青黄相问的一种杂乱颜色。”他据此引申为“思想混乱”(上册第324页)。我认为此解盖沿袭汉魏南北朝之义(如《汉书·郊祀志下》、孔稚硅《北山移文》、杨炫之《济阳伽蓝记·敬义里》等等),但用以注释杜甫《新婚别》则是欠妥的。杜涛的“苍黄”应作“匆遽”或“紧急”解,它同“苍  相似文献   

2.
《北山移文》新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稚圭的《北山移文》所批评的是假隐士、真官迷,不一定针对周颙一个人。因此没有必要以与周氏事迹不符合而指责孔氏失真,并贬低孔文的意义。艺术典型不能以历史真实来要求。孔文的艺术特色王要在于假托神灵谴责世俗,不同于一般的动植物拟人化。孔文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讽刺先贞后渎的变节者。  相似文献   

3.
“逋客”,《中文大辞典》只立一个义项,释为“避世之隐者”。此据明彭大翼《山堂肆考》。这个解释自然不错,但未能概括全面。先看三例: 一、唐颜真卿《颜鲁公集》卷十五《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群子游杼山,山塞桂花白。绿荑含素萼,折桂自逋客。”二、《全唐诗》卷二一○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诗:“千山待逋客,香茗复丛生。”三、唐陆龟蒙《甫里集》卷十七《丁隐君歌》:“自言逋客持钱我,乃是钱塘丁翰之。”其中三个“逋客”均指隐士,这是没有问题的。再看: 四、《文选》南齐孔德璋(稚珪)《北山移文》:“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五、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十五《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诗:“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中文大辞典》用了《北山移文》和皇甫曾诗作书证,后者用得对,前者则显然与其释义不合。四、五两个书证中的“逋客”都不是指“避世之隐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朱熹所作的《周易参同契考异》为切入点,从朱熹作文的缘由,道教、道家之宇宙论对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教、道家之阴阳五行理论对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周易参同契考异》中体现的涵养本原工夫论等四个方面,探讨朱熹哲学思想形成与道教、道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潘承玉 《东岳论丛》2001,22(1):135-138
曹雪芹假林黛玉之手创作《葬花吟》时 ,整体构思和意境极可能借鉴了康熙年间石庞的《祭落花文》。这不仅因为二文有相似之处 ,并且还因为石庞其人有其明显的特点 ,他极可能就是曹雪芹塑造贾宝玉形象的原型之一 ;而曹雪芹假林黛玉之手创作《五美吟》时 ,则极有可能借鉴了明遗民马銮的《咏美人三十六绝句》。这不仅体现在马作与“林作”之间有较大的有相关性 ,而且也缘于马銮与曹家的密切关系。诗歌创作的关键在于林黛玉所说的“第一立意要紧”。从《祭落花文》到《葬花吟》 ,从《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到《五美吟》 ,正体现了曹雪芹的这种自觉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李建国 《学术研究》2006,(1):142-142
初唐时期的大多数文人都是由隋入唐之士,清人所编《全唐诗》、《全唐文》将部分作者创作于隋代的作品收入其中。陈尚君《全唐诗误收诗考》一文对隋唐之际作者在隋所作之诗作了详尽的考证,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全唐文》中隋唐之际作者在隋所作之文作出考证。现考之如下。《全唐文》卷一三一,王绩《三日赋》。王绩在序中交代了文章的创作时间及缘由:“余以大业四年,获游京邑。暮春三月,暂骋娱游。……不能默尔,聊为赋焉。”据此,知此文作于隋炀帝大业四年,时王绩18岁。《全唐文》卷一三二,王绩《醉乡记》、《五斗先生传》。二文皆作于…  相似文献   

7.
宫体赋初探     
宫体赋初探张丽“宫体”之谓,始自萧梁,虽是指萧纲、萧绎、徐扌离父子、庾肩吾父子等人创作的“辞藻艳发”、“伤于轻靡”(《南史·简文纪》)的淫艳侧丽之诗,然而“宫体所传,且变朝野”(《南史·帝纪论》),“哀思之音,遂移风俗”(魏征《梁论》),时人蜂拥相从...  相似文献   

8.
变形不仅是联缀《诗章》文本的结构形式,也是契合新柏拉图主义"一元多层"的哲学体系。诗人自己的多变人生以及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现代诗学的转变历程,都为庞德《诗章》的结构"变形"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与文学场景。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之"万物有道"、"周行而不殆"等哲学思想也为庞德《诗章》之"变形"带来了清晰的艺术灵感。深受西方经典文学与东方古典文化影响的庞德博纳且博学,他在诗学创作中于结构"变形"有着丰富的文本呈现,尤其是《诗章》与《变形记》的互文变形技巧使得看似杂乱的诗文成了有章可循的结构文本。在艺术创作层面,庞德以他惯有的"世界文学精神"阐释《诗章》的结构变形,展现了诗文一元本体的动态恒一,洋溢着庞德诗学创作"变形而恒一"之艺术哲学之光。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31-135
署名屠隆编选的《钜文》一书自《四库全书总目》之后多被认为是伪书,是坊贾托名之作。通过对《钜文》一书与屠隆《鸿苞集》中的《古今钜文》一文内容之比较、《钜文》之刊刻、历代书目对《钜文》一书的著录等方面的考释可知,此书当为屠隆选定摘取篇目,茅元仪根据屠隆选定摘取篇目刊刻行世之书。  相似文献   

10.
陈怡良 《云梦学刊》2012,33(1):30-47
《橘颂》是《楚辞·九章》中之一篇,是后世托物言志诗赋的典范,被誉为“咏物之祖”。屈原创作《橘颂》之缘因,有外缘,还有内因。自然生态之引发,巫风盛行之诱导,神话典故之感悟,艺术氛围之冲激,是屈原创作《橘颂》的外缘;表达愤懑之诉求,博览群籍之启示,展现才德之自信,流露参政之志向,则是屈原创作《橘颂》的内因。楚辞乃为《诗经》之变,《橘颂》之标题、体制、主旨、写法乃因袭《诗经》之《野有蔓草》、《鸱鹗》等诗作而来。更可贵者,是屈原创作《橘颂》之突破,如主题之新创、体制之改造、比兴之错综、比拟之巧用、语言之精炼、形象之塑造等。而屈原创作《橘颂》之高明处,则在体物得神,不即不离;因小见大,寄托深远;生命投入,物质升华;民族思想,寓意无穷。从《橘颂》可以看出,屈原确为一位奇才,亦确具伟大之创造才华。  相似文献   

11.
清嘉、道年间的士习特点,总的说来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无实无用,嫉贤忌能;二是少廉寡耻,唯利是求。这主要是由清王朝的衰败、极端的专制主义、官场风气的败坏、以八股取士为特征的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汉学考据之风盛行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陈来 《河北学刊》2008,28(1):32-35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令宏 《河北学刊》2008,28(1):40-42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国荣 《河北学刊》2008,28(1):35-38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继民 《河北学刊》2007,27(4):91-95
黑水城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出土文献发现。对于这批珍贵文献,史金波从文物、文献和史料以及学术等三个方面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的同时,指出了在录文、定名和断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研究情况作了探讨。白滨从文献出土地辨析与文献甄别、文献缀合以及文献残卷的拟题与断代等三个问题入手,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个例对黑水城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解析。孙继民对文献的朝代构成和学科定名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黑水城文献的朝代构成中可确定的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伪齐、元(包括北元)诸朝;目前流行的"西夏学"一语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的性质,围绕黑水城文献而兴起的专门学问用"黑城学"或"黑水城文献学"定名更为恰当;此外,他还对"黑城学"与"西夏学"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杨倩描认为,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不仅可以对两宋之际以鄜延路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史料作一定的补充,而且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宋代制度、事件、人物的研究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白滨 《河北学刊》2007,27(4):88-91
黑水城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出土文献发现。对于这批珍贵文献,史金波从文物、文献和史料以及学术等三个方面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的同时,指出了在录文、定名和断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研究情况作了探讨。白滨从文献出土地辨析与文献甄别、文献缀合以及文献残卷的拟题与断代等三个问题入手,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个例对黑水城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解析。孙继民对文献的朝代构成和学科定名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黑水城文献的朝代构成中可确定的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伪齐、元(包括北元)诸朝;目前流行的"西夏学"一语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的性质,围绕黑水城文献而兴起的专门学问用"黑城学"或"黑水城文献学"定名更为恰当;此外,他还对"黑城学"与"西夏学"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杨倩描认为,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不仅可以对两宋之际以鄜延路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史料作一定的补充,而且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宋代制度、事件、人物的研究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创建黑水城出土文献研究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金波 《河北学刊》2007,27(4):85-88
黑水城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出土文献发现。对于这批珍贵文献,史金波从文物、文献和史料以及学术等三个方面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的同时,指出了在录文、定名和断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研究情况作了探讨。白滨从文献出土地辨析与文献甄别、文献缀合以及文献残卷的拟题与断代等三个问题入手,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个例对黑水城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解析。孙继民对文献的朝代构成和学科定名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黑水城文献的朝代构成中可确定的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伪齐、元(包括北元)诸朝;目前流行的"西夏学"一语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的性质,围绕黑水城文献而兴起的专门学问用"黑城学"或"黑水城文献学"定名更为恰当;此外,他还对"黑城学"与"西夏学"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杨倩描认为,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不仅可以对两宋之际以鄜延路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史料作一定的补充,而且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宋代制度、事件、人物的研究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与宋史研究——以鄜延路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倩描 《河北学刊》2007,27(4):95-98
黑水城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出土文献发现。对于这批珍贵文献,史金波从文物、文献和史料以及学术等三个方面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的同时,指出了在录文、定名和断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研究情况作了探讨。白滨从文献出土地辨析与文献甄别、文献缀合以及文献残卷的拟题与断代等三个问题入手,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个例对黑水城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解析。孙继民对文献的朝代构成和学科定名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黑水城文献的朝代构成中可确定的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伪齐、元(包括北元)诸朝;目前流行的"西夏学"一语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的性质,围绕黑水城文献而兴起的专门学问用"黑城学"或"黑水城文献学"定名更为恰当;此外,他还对"黑城学"与"西夏学"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杨倩描认为,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不仅可以对两宋之际以鄜延路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史料作一定的补充,而且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宋代制度、事件、人物的研究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晋名士倡导"自然",行为"放达",不拘儒家礼法,蔚然成风,影响中古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此风并非如风暴骤起,而是渊源有自,无论其根本的思想脉络,还是其具体表现形式,都肇始于东汉中后期。汉末诸多特立独行之士,如戴良、马融、孔融等人,皆追求"达生任性"、"任情不羁",在日常生活之态度、待人接物之仪表、居丧守孝之礼法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重情轻礼的特征,不以儒家伦理规范为意。究其思想根源,在于他们摆脱了僵化的世俗儒家礼法的束缚,获得了道家自然精神的支撑。随着汉晋之际的社会变革,此风演化成为波澜壮阔的时代思潮,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20.
刘兴晖 《兰州学刊》2009,(9):174-176
唐圭璋先生先后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原编、重编本的基础上编成《宋词三百首笺》和《宋词三百首笺注》,促进了《宋词三百首》的广泛传播。《唐宋词简释》则是对《宋词三百首》选词的补充和完善,其间体例和选词的变化,呈现出唐圭璋先生词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