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子网络的迅速发展,通俗文化日益繁荣,现在,通俗文化的形式越来越多,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的影响也越来越强。可以说,通俗文化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叛逆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通俗文化更能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量地引进一些积极向上的通俗文化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波普艺术概述波普这个词是“通俗”、“流行”的意思。它最早是英国批判家劳伦斯?阿洛维的发明,用于形容战后英国出现的消费主义文化。波普艺术最早起源于1950年代的英国,1960年代传到美国。波普艺术家们关注通俗文化中的图形,比如影视作品、广告栏、连环画和超市商品的图像,以这些相关图形作为创作题材,运用材料拼贴、丝网印刷等多种创作手法反映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点。大众文化和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是波普的根本和艺术圣地,而最先开始的英国波普运动不过是对于美国文化扩张的率先反应。美国波普艺术家们,用日常的大众生产取代了英雄史诗的意义和独特性,用大胆求新的态度挑战着传统艺术观念,其中影响力最深远的便是安迪?沃霍尔。  相似文献   

3.
从整体内容上来看,袁行霈等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可说是以学术前沿性和包容性兼具见长,比游国恩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更详尽,就元、明、清文学史部分来说,袁编《文学史》更关注学术前沿,吸纳最新成果,较之游编《文学史》更为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是市场文化,市场的需要就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据。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日渐成熟阶段,大众的文化需求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互动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形式,其市场前景是光明的、广阔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非完全对垒,而是相互融合的。本文以吉林电视台《回家》栏目的成功为例,探讨如何在精英文化边缘化的状况下,找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为栏目生存发展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的审美文化的探讨中,人们对大众文化的认可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舆论铺垫了,每一个时代它的文化内涵都在一定程度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有关。而与此相对,传媒关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文学始终是东北地域文学乃至现代文学的分支部分,局有不可忽视的特性。民国时期报纸对现代文学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反映了当时通俗文学创作者们的审美旨趣和社会的现状,是研究民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地域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好的和不好的反面。“现代性”反抗传统又质疑着自身,“现代性”是一个历来被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讨论的话题。本文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给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素质形成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传播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他们从各自所属的学科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大众文化类型(流行歌曲、街头舞蹈、Hip Hop 和Rap)对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青少年的重要影响。我们必须排斥低劣的快餐音乐,让我们的流行音乐进入一个圣神高尚的音乐殿堂。因此,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进入我们的课堂与校园是大势所趋。鉴于此,以中小学校音乐课堂为例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建议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同样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应该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通俗点讲,显性文化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物质文化,比如班徽、班旗、班歌、班训等,虽然大学里没有固定的教室,但我们同样可以有属于自己班的标志;隐性文化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如班级制度、班风、学生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长时间过后,每个班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弥漫会。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经典。它应用抽象的符号形容宇宙中的事物,通过64卦384爻表现事物的联系,表现天地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系统。易经拥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不同的学者在对于易经的研究中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易经网络性概念的提出是易经哲学在现代社会中新的思考,是易经哲学理论系统的深化和创新,对于易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出现竞争的局面。而竞争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关键是教育。因此,英语作为一门沟通世界各国桥梁的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如何加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对研究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对国当前大众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需要等几方面,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与公共图书馆在为广大市民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共享共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主要从社区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和作用两方面阐述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秀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狂欢热潮。本文以《笑傲江湖》为范例,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分析选秀节目中的狂欢元素,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和气生财”、“一团和气”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对创建和谐型组织,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概念被引入中国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最初使用大众一词的西方作家是从保持距离的观察者角度来描写这一群体的。因而大众和大众文化的概念首先就源于知识分子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青少年流行文化"流行"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从语词角度分析,"流"、"行"都包含运动变化的态势,通常隐喻着某种不确定性和参照的相对性,语用色彩为中性。流行文化就是一种具有社会普遍性的大众文化,一般说来,流行文化是与高雅文化相对而言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出现在互动和迁移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意义的多元发展中,“雅”与“俗”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如何科学认识文化产品的“雅”和“俗”,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大众文化的审美品位,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公共话题。文化有雅俗之分,但雅俗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雅与俗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要做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