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的影响和认识上的误区等原因导致我国普遍存在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现状 ,程序法自身的独立价值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实际上 ,程序法除工具价值外 ,还具有程序正义等价值。重视程序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司法趋势。对程序法的重视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 ,我们应充分意识到依程序法办事就是实践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欲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和做法,研究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是必经之路。在研究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时,强调程序法的手段和工具作用是片面的,而用"程序中心论"取代实体公正更是错误的。从哲学上说,关系即联系。因此,对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应用联系的、整体的、辩证的方法来研究。因为某一具体的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构成某一具体的法律调整系统,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达到最优化地调整某一具体法律关系。因此,从程序法角度审视刑法的修订与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有利于刑法目的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刑法更加合理和完善,更加符合人权保障的法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程序法的价值问题是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 ,对于程序的价值问题基本上坚持了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 ,注重程序法对于实现实体法的有用性 ,而对于程序法自身所具有的独立价值却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国的治国方略 ,程序作为法治根本性的衡量尺度 ,其应具有独立于实体法的固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刑事程序法的价值仅指其自身价值而不包括其对实体法所具有的工具价值 ,这种价值最终体现为正义而不是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律程序是与实体法的权利义务规定相对而言的。法律功能与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法与实体法相匹配。法律程序的功能不可忽视。实现依法治国,应充分发挥法律程序的法治基础功能和正义实现功能,对法律程序的法律发展功能则不能要求过高。  相似文献   

6.
证人出庭作证于改变传统庭审方式十分重要。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是法律规定不明确、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对证人保护规定不一致、立法和实践中对证人保护不足等,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应从立法完善、提高证人法律意识和转交执法观念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诚实信用原则一直被看作是民事实体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适用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现代诉讼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表明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司法改革的目标要求我们实现诉讼观念的转变,诚实信用原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对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做一番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该原则在民事程序法中的作用的重视,促进民事司法改革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合同是行政权扩张和现代公共行政兴起的结果。行政合同在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性与契约性、公法性与私法性、行政性与民事性的结合,在法律适用上则表现为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混合适用与选择适用。解决好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既要遵循行政法、民法与合同法的一般原则,全面适用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准确适用行政诉讼法,恰当援用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也要采用类推方法适用法律,进而使行政合同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发展既表现为实体法的演变与完善也表现为程序法的进化和发达,就程序法的发展而言,我国的程序立法并未带来应然效果,程序上的形式主义在选举程序、审判程序和行政程序上都有较明显地表现.这主要是法律程序本身不完善甚至缺乏正当性的要求,程序工具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克服程序中的形式主义需要我们全面关注程序价值,宣传程序正义思想;继续完善程序立法;强化程序观念、建立程序责任.  相似文献   

10.
辩诉协商制度的价值与体系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辩诉协商制度,必须充分考虑该制度在程序法上具有的效率与安全价值及其实现坦白从宽政策、保障相对公正的实体法价值。程序制度的设计不能脱离实体案件的处理需要。制度的体系构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刑法方法论,刑法自然科学主义意味着在从刑法立法到刑罚执行的刑法过程中应遵循自然科学精神,运用自然科学原理并采用自然科学技术。刑法自然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的生产力性和主宰性为形成根据,且此两个根据可以相互说明。在理论上,刑法自然科学主义革新刑法学的方法论和本体论,从而促进刑法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上,刑法自然科学主义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应对犯罪,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与和谐。刑法自然科学主义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对刑法和谐性进行解读,就是以和谐观念对刑法进行的价值判断。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是刑法和谐的价值内涵,打造人权保障性的刑法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主张注重刑法的整体和谐,关注影响刑法和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人性角度而言,个人崇尚刑法保障机能、国家注重刑法保护机能,两个主体所预期的刑法机能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寻求二者视角的交汇点,这便是刑法的规范机能.一国刑法机能的具体定位受制于具体的社会情势.立足于我国现实,目前更应注重刑法的保障机能,从而达到自由与秩序的实质性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刑法的重心在于通过刑法功能去实现刑法的目的,而刑法目的能否实现,或者能实现到什么样的程度,却与刑法的容忍度有着直接的关联。提出并着手研究刑法容忍度的问题,是因为这一概念不仅是衡量刑法价值的指标,而且还能够为拓展刑法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进路。中日两国因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刑法价值观上有着不尽相同的取向。如果从刑法容忍的角度对此展开比较分析,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以来,刑法对食品安全的立法保护呈趋严之势。但从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类犯罪的规定,特别是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这两个食品安全犯罪的本体犯罪的规定来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仍然存在罪状表述范围过窄、罚金刑设置欠妥、资格刑缺失等立法缺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刑法规制的限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刑法规制群体性事件必须注意刑法适用的限度。在刑法规制的前提限度上,应注意群体性事件的性质限度、行为程度限度和参与角色限度。在刑法具体适用上,刑法规制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方式是处理聚众性行为和“祛群体性”本身。在刑法规制的效用限度上,刑法并不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完美方式,即便刑法可以达到较好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基于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多原因性,刑法只具有最后的适用限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治实践中,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彼此互动不明显。无论是在观念认识,还是在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学科研究层面,二者关系呈现出分离、割裂、断层的局面。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因犯罪这一纽带联系在一起,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均受刑事政策指导,在历史上原本合体并存。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树立刑事一体化观念,注重整体性立法,加强司法实践融合,开展交叉性研究,以实现二者双向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刑法谦抑性主要经由日本刑法学理论导入中国,产生于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争斗过程中,旨在维护个人自由同时防止刑法异化成为恣意侵害人权的工具,其理论渊源根植于欧陆启蒙主义的刑法思想理念.刑法谦抑性理念作为刑法的价值观,蕴含着刑法的宽容性、有限性和经济性3个层面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加,同时也带来更为复杂多样的国际性的犯罪现象,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对利益的追逐使得经济犯罪、国际犯罪和其他犯罪迅速增长,其内容与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我国刑法应当关注与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刑法的协调,特别是在国际犯罪与经济犯罪领域。  相似文献   

20.
刑法谦抑性主要经由日本刑法学理论导入中国。刑法谦抑性概念产生于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争斗过程中,旨在维护个人自由同时防止刑法异化成为恣意侵害人权的工具,其理论渊源根植于欧陆启蒙主义的刑法思想理念。刑法谦抑性本质上是人们对刑法的一种价值诉求,是一种理念、思想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