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逐步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将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导部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已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应的是,劳动力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先是缓慢上升,80年代中期以来大致保持稳定,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可见,我国第三产业已成为现阶段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有关学术观点、政府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本研究认为,从长期趋势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吸纳就业能力最强,但第二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快速上升,甚至超过第三产业,"民工荒"在第二产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虽然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但由于农村人口结构中青壮年及新生人口比例的不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已经不大。对此,应优先满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扩张的趋势,缓解用工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管理统计SPSS11.0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是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并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试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致力于区分是第三产业的拓展性发展推动了就业的增长,还是由于大量劳动力涌入第三产业,促使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速城乡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的崛起和兴旺发达,是全球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第三产业发达与否的重要尺度,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整个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因为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将相对地和绝对地增加。西方学者在评论美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时曾经写道:“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这就是美国的简史”。展望未来,我国就业结构的转换也会出现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基于如上认识,本文以浙江城乡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基本趋势为背景,探…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就业压力也很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乡镇企业仍应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本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乡镇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特点,然后对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接着分析了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地区差异与形成原因,最后对如何扩展乡镇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提出了四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影响产业升级与就业调整的理论分析,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与就业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提升就业水平。在产业内,数字经济能够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占比,同时减少低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占比,劳动力由低技术部门向高技术部门转移;在产业间,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占比,降低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占比,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数字经济显著提升高学历劳动力的就业占比,不利于低学历劳动力就业。当前产业升级与稳就业总体能够协同推进,但存在短期的失业问题,公共政策应注重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劳动力的数字技能,保障低学历失业群体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初(2001-2010年),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将主要表现为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即安徽省自身劳动力供给与有效劳动力供给过剩,同时,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新世纪初安徽省劳动适龄人口、在校学生规模、外来劳动力人口、迁移人口以及老年就业人口发展状况的分析,预测新世纪初安徽省劳动力供给发展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安徽省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就业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96~2006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估计了工业品进、出口对工业行业总体就业的影响,并分部门检验了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以考察工业品进、出口对就业影响的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进口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工业品出口能够促进就业.分部门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进、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但从长期来看,不能过分依赖出口贸易拉动就业增长,必须增加国内需求;也不能因为工业品进口暂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而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而应该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进口商品的结构.不同的部门要根据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采取不同的贸易和就业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滞后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绝对量会大幅度增加 ,这就使得农村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和劳动力的多渠道就业 ,同时大力开发小城镇 ,扩大第三产业规模 ,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和空间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补缺替代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展及分层特征、上海本地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外来劳动力的基本属性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甘肃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弱,就业难问题依旧严峻。此外,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其对应的就业结构的发展集中体现为不协调。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巨大;第二产业并没有因为拥有巨大的就业空间而接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成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但在现有的状况下,未来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目前出现的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结构性失业。民工荒并不是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我国非农产业就业的三种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农产业是拉动就业的主要部分,非农产业拉动就业可以划分为三种效应:增长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种非农就业效应的分析,得出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和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结论,并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力资本运营理论出发,对影响人力资本流动的就业歧视进行了解释,同时对劳动力的迁移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指出当前促进就业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可自由流动的城乡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并对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互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老年劳动力资源数量、质量、就业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指出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老年劳动力的特点, 提出了其开发利用的策略方针。本文旨在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重视,适时作好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西北人口》2010,31(4):22-26
国内外关于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已有诸多论述。本文运用往年统计数据,对产业就业结构的存量、增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和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发现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有能力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由于第三产业的部分行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壁垒较高,加剧了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明确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方向以调整产业一就业结构,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的就业问题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人力资源就业存在一系列问题 ,包括 :劳动力供给旺盛而需求不足 ,造成部分劳动力未能利用 ;而除去总量压力 ,由于劳动者技能、知识结构与市场的需求结构不相符 ,以及劳动力市场本身的效率欠佳 ,造成相当部分的劳动力和工作岗位同时闲置 ;另外 ,由于一些微观用人机制和宏观的制度安排等问题 ,造成了劳动力利用不充分的状况。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调整、需求调整和改善制度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最后本文还探讨了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剑  曹洪华  唐杰  王爽 《西北人口》2008,29(5):111-113,119
我国残疾人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亦有显著区别.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对残疾人就业能力进行分析,依据残疾人空间分布状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差异,提出了残疾人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一些途径和相关措施.以期提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提高残疾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投资结构调整与劳动产业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产业投资结构 ,转变城市功能 ,发展适合北京特点的第三产业 ,促进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本文就这一流动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省今明两年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潜力的调查显示 ,劳动力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总量过剩与结构错位两个方面。总量上表现为“十五”期间供需缺口达 65 0万人左右。结构错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受教育程度供需不适应 ,二是技术人员不足和一般人员过剩并存 ,三是培养和教育状况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促进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交流体制 ,是实现就业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