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教育体制、社会资本因素等多层面因为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创新工作思路.政府方面应实行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高校方面应继续进行高校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建设;高校毕业生个人也应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健康的就业观,实现就业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略论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就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就业不公平现象进行剖析后,提出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就业观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我国大学就业可以从政府、市场、高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寻求对策。政府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岗位、调整大学生供给、建立相应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制度和政策环境;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及保障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是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和提高就业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基本保证;用人单位和家长共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则是大学生就业参与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现今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及引导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推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则是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误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消除其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失业问题成为再次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高校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对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大学生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评估工作体系;高校应改变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重视学生实践和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以应对就业危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影响着国家、社会、家庭的稳定和发展,是国家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将部分资源投入大学生就业中。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迅速并准确地找到切入点。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单位,要努力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大学生就业起正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个体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校做为人才供给方,肩负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观念相对滞后等问题,高校应找准自身定位,建立清晰的培养目标,运用课程地图技术强化人才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关联,加强就业能力专门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从"统包统分"转变成为"宏观调控,双向选择,自主创业"的新模式,也就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在这种情况下以及主观、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然而,目前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还不完善,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教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形成系统、全面的就业教育体系。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现状,提出所存在问题,并与西方大学生就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借鉴西方就业教育的特点,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要不断提高汉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新疆高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为全面提高新疆高等教育质量打好基础;调整新疆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遏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下降的趋势;引导和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增强科研项目单位和骨干企业吸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关怀、社会关注、学校关心、家庭和学生关切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并评估由此产生的社会效果,对于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无疑极端重要。对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梳理,并借鉴发达国家政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扶持政策,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政策取向,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政策、法律和市场等环境,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问题凸显;医学专业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源于其专业特征、性别、就业能力及自身就业观等原因,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护理专业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分析了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困境,并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及辅导员工作方面提出了提升护理学生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3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就业观展开研究.从调研数据看,疫情给大学生就业观的养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探索建立大学生就业观养成的政府+高校+个人的三螺旋结构.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推动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精准就业.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失业群体壮大会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加强失业大学生就业行为引导,是促进大学生失业群体就业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文章从分析广西大学生失业群体就业行为偏差表现和原因入手,从国家社会、高校及个人等层面探讨积极对策,促进大学生失业群体就业.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金融危机,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未雨绸缪铸造辉煌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新科技的不断应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显著变化,基于此, 主要就大学生特别是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 多方面做好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16.
李家祥 《学术探索》2007,(3):131-134
保障女性高等人才的充分就业,是发挥女性人力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云南作为西部边疆省份,经济较为落后,人才缺乏,为此,积极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是政府和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云南高校实际的调查研究表明,云南省女大学生的就业相对于男生而言,就业质量较差,主要存在就业空间小、机会少、难度大等问题,其根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为此,研究认为,只有在探索云南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职能、创新女性就业渠道、促进高校的改革、提高女大学生的素质等方面工作,才能切实保证云南女性高等人才的充分就业,发挥女性人才在云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建  石瑞星  赖新华 《南方论刊》2013,(3):101-101,7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高校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学生的前途、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为高等院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工作,从而有效的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战略人才资源与宝贵财富。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发展”因素与“保健”因素并重,普遍轻视职业本身声望地位因素,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就业观。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五位一体”教育功效,合力探寻大学生就业观培育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对高校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个人而言;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高校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因素。为此,社会方面应调整产业结构;高校方面应调整课程设置;大学生自身方面应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时代的高校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更应充分发挥其在研发技术、培养人才、倡导低碳文化、参加法制建设和建设低碳校园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承担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