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何在?在这个问题上,提及“西化”一词,总会引起人们本能的反感,成为人们思想和论述中的一大忌讳,一块禁区,唯恐避之不及。“西化”概念究竟是什么涵义?它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又有什么意义?本文所要探究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 一 首先,我们来简要地探讨一下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思想,以弄清“西化”概念的源流,澄清它的本来涵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没有“中国现代自由主义”?需要不需要“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呢?我认为:需要,可惜现在还没有。这就要提到什么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讲到“中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民族主义、国家利益,想到“中国文化”的特殊传统与价值,讲到“现代”,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西方最新潮的“前沿理论”。但我讲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与所有这些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化给文化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具有河北省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少儿综合素质教育,在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当居于什么地位?有什么职能?有何种发展机遇?本文从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生产力、当代科技、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四个方面,以文化产业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了发展少儿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化给文化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具有河北省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少儿综合素质教育,在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当居于什么地位?有什么职能?有何种发展机遇?本文从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生产力、当代科技、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四个方面,以文化产业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了发展少儿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文化研究中,人们对“境界”问题谈论颇多,尤其在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领域,更为人们所关注。“境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究竟属于哪一领域的范畴?其实质是什么?它的构成及特点怎样?以及人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境界等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哲学还是爱智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从“爱智慧”理解哲学 人们从事哲学,却不一定能说清楚哲学的事业何在,或者哲学到底是什么。甚至对于哲学的定义,人们也无法给出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试图定义“哲学”一词,最终可能把人引向历史、文化和语言学等许多途径上去。因此,令人奇怪的事情是,对于从事哲学的人来说,最难以回答的问题恰恰是“什么是哲学”。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总有可能将人们引向哲学的历史性起源。然而,对于尝试以一种系统性的理论思维响应这个问题的当代思想者来说,“哲学”往往被一些“政治的”或者“学术的”以及“文化的”专门术语包裹成可…  相似文献   

7.
儒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之一的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的本义是什么?孔子的学说何以称之为“儒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以期准确地把握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是划时代的,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分水岭,这应该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共识。问题在于,这一哲学革命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革命在哲学史上怎样划了一个时代?或者说,马克思所独创的新哲学与旧哲学的界限在哪里,与传统哲学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对此人们的看法则大相径庭,由此决定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界定。这倒是特别需要搞清楚的重大问题。一、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谈起马克思在创立他的新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如下论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原“原道”     
“寻根热”并不等到几年前那部黑人小说才开始。探究本源,是人类的天性——我从那里来?我们从那里开始?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为什么发生?以什么为基础?这些问题,从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问。于是,有“家传”、有“族谱”、有宗教与哲学的探求本体、归本造物、推原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文化自觉”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其实,“文化自觉”作为一个概念是久已存在的,但把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与理论,并将之推进为一种学理、学术和文化思潮,应当归功于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他对“文化自觉”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各民族开始要求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怎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反叛之路     
可以说,20世纪文学是在反叛传统中起步的。从此,反叛给20世纪的文学生命带来永不安份、永不停滞的活力,为中国文学和文化创造了一个世纪的业绩,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反思的话题。当我们反思20世纪的“反叛传统”时,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一关于反叛,H关于传统:20世纪用什么作为武器反叛?什么是20世纪对传统认识上的洞见与盲视?毫无疑问,西方文化是中国Zo世纪反叛传统的重要武器。当鲁迅喊出“救救孩子”的时候,当周作人倡导“人的文学”的时候,国人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吃人”’,也从黑屋子里看到了一束另一天地射进的强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过渡时期”,它的一般特征是什么?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个很长的历史时代,应当分为若干阶段?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怎样与“过渡时期”相适应,向着什么方向过渡?这些问题,是研究“过渡时期”理论必然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 ,长期以来 ,胡适一直被视为“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 ,而胡适本人 ,则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来概括自己所从事的活动。那么 ,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 ?他所指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又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使我们有必要关注胡适对宋代文化的研究 ,这不但能使我们了解胡适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胡适思想的理解。1  与对先秦、清代的研究相比 ,胡适对宋代文化的研究不是很多 ,但他对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给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河北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少儿综合素质教育,在河北文化产业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具有何种职能?拥有怎样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文化产业的理论视角,从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生产力、当代科技、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四个方面,初步提出了发展少儿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探索关于共产主义实践问题中,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应当弄清楚:一,应当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实践?现阶段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都属于共产主义实践?二,应当弄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劳动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或者说,共产主义劳动与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否有区别? 先谈第一个问题。胡乔木同志提出关于共产主义实践这个重大理论问题以后,澄清了许多人头脑中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共产主义是渺茫的”等错误思想。但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种以激进面貌出现的、具有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特征的、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西方社会脱颖而出,并产生广泛影响。近年,它已被引介入中国思想文化界。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已形成挑战,那么其后果将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回应?这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为此,以“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为题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4年5月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就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学人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其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这次会议,我们选发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及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孔子以降,历先秦孟荀、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以迄于今,迭有更替,却又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这样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其“起点”究竟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素质造就了如此强韧的生命力?本文旨在追本溯源,探究“儒”的本义和“儒家”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戊戌”与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今年是戊戌维新九十周年,明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由于历史的反思,人们提出了对“五四”的再认识,在接近它的七十周年,大家已在讨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文化”;对“戊戌”也有个重新认识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两个运动,并把它们联系起来研讨,不仅因为它们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在救亡与革新方面都曾有过激扬的旋律,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反思的深入,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戊戌”与“五四”启蒙的意义和价值. “戊戌”与“五四”前后相隔二十一年,它们有什么联系?大家知道,“戊戌”在思想文化上是  相似文献   

19.
在“一分为二”(或“二分法”)作为一个深刻的辩证法命题被人们广泛接受之后,坚毅先生却又提出“一分为三”(或“三分法”)的命题,并且在《剖析谈“三”色变.见“中”就批的原因》(载《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一文中,从十二个方面分析了哲学界长期不接受“一分为三”提法的原因.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辩证法问题:在“一分为二”之外是否还有一个“一分为三”与之并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或者说,“一分为三”本身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 所谓文学的“文化观照”就是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学。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文学的文化观照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决非本文几千字可以完成。所以本文的主旨并非探求文化观照中的文学究竟“是什么”这样的绝对真理,也并非对课题本身的完整理论论证,当然也并非对当前文化热的全面评述。我希望的仅仅是谈一下自己对这个课题性质以及实现这一观照的可能途径的看法。 什么是文化?如果我们想认真地把文化作为一种背景来理解文学,就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文化概念。在文学批评中,人们谈到“文化”这个字眼时往往不是为了考察人类文化,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