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然是贵州使用铜鼓最普遍的一个民族。相当多的布依族村寨现在都还有一个铜鼓,少数的村寨有两个或三个。今日布依族使用的铜鼓都属于“麻江型”(以贵州省麻江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器型而得名),即黑格尔分类的Ⅳ型铜鼓,或闻宥分类的丙式铜鼓。这种铜鼓体态小巧,高一尺许,鼓面直径约一尺五寸,鼓身只分胸足两段,鼓腰呈突  相似文献   

2.
击鼓舞蹈图     
1978年夏,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大批造型精美,纹饰华丽的文物中,有一件鸳鸯形漆盒十分引人注目。在鸳鸯腹部两侧7×4.2cm 的陶索纹小框内,绘有两幅乐舞图画。这幅“击鼓舞蹈图”就是其中的一幅。画面中央画一虎形鼓座,虎呈俯蹲状,怒张大口,体形弯曲。虎背植一木柱,柱端饰羽葆,柱中段绘一鼓。在虎座鼓的右侧侧绘一头戴冠,两手各执一鼓捊作击鼓状的鼓师形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一则简讯,标题是《台南发现商周时代铜鼓》,原文如下:“最近在台南县北门乡南鲲庙发现了一个铜鼓,经考古人员考证,这是商周青铜器时代的宝器。这个铜鼓高四十六厘米,鼓面直径为六十厘米。全部用古铜铸制,呈古铜色,鼓面中心有太阳纹饰,四周环踞着立体青蛙。”  相似文献   

4.
铜鼓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集冶炼、铸造技术和装饰、音乐艺术于一身,是流行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礼乐器,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古代常用于祭祀赛神、祈年求雨、节庆娱乐、发号集众和指挥作战,是社会财富、地位和权威的象征。上图为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藏负蛙铜鼓,出土于我国西南地区。正圆,平面,曲腰,中空无底。高52厘米,鼓面直径86.6厘米,底径86.5厘米。鼓面中心有隆起的光体和光芒组成"太阳纹",便于打击和定音;以  相似文献   

5.
1975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通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5公斤。[戈冬]簋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侈口有盖,腹外鼓下垂,圈足较矮,器身两侧分置两个竖冠立鸟耳,这在有耳簋中实属罕见。器身与器盖均饰卷尾、垂冠的大凤鸟纹,凤鸟羽冠丰满,昂首站立,两两相对,极具时代特征,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似文献   

6.
正1977年8月,陕西省扶风县云塘村西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通高19.8厘米,口径23厘米,口横28.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器呈长方形,腹斜收,体略呈漏斗状,器盖与器身形制、大小、纹饰完全相同,腹两侧有一对环状耳。盖缘四边中间各有一个小牛首,牛首吻部下垂,扣合时以纳底,使器盖与器身不能移动。盖顶与器底外饰窃曲纹,盖缘与底缘饰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波带纹,圈足饰重鳞纹。整器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纹饰简洁大方。盖与器同铭,均为十行六十一字,惟有行款稍异。铭文记载伯公父择吉金,盛放稻粱,用召事辟王,以及诸考诸兄,以祈长寿多福之意。瑚亦作胡,是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7.
王贞虎 《山西老年》2014,(11):35-35
象脚鼓 傣族打击乐器,景颇、阿昌、布朗、独龙等民族亦采用之。因形似象脚而得名。木制鼓身,羊皮蒙面。形制大小不等,大者长约130厘米,鼓声雄壮深沉,演奏时斜挎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舞蹈伴奏。  相似文献   

8.
1976年l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简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尾沿叶边布局,其下饰冠羽分尾小鸟纹,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大兽面,圈足则饰曲折角兽面纹。庄严雄奇,华美富丽。器内底铸铭文五行三十字。铭文大意说庚姬(疑是商的妻子)受到了帝司赏赐的诸般物品,商为此作器,用来祭祀谥号为“日丁”的父亲。  相似文献   

9.
1974年,宝鸡(弓魚)国墓地出土双耳双环簋两件,分别出土于不同的墓葬。双耳簋甲为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双耳簋乙为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均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双耳簋甲:高15.8厘米,口径21.8厘米,腹径23.1厘米,腹深11.6厘米,重4.05千克。双耳簋乙:通高15.6厘米,口径20.5厘米×21厘米,腹径24.3厘米,腹深11.9厘米,残重4.12千克。这两件双耳双环簋虽不出于同一墓葬,但是器形、纹饰、铭文完全相同,均为敛口,折沿较窄,厚方唇,深腹,腹中部圆鼓,腹底平阔,底部有矮圈足,外附四小矮足,矮足上部呈小鼓包。腹上对称两侧各有两组牛首,牛首两尖角盘后,吻部高突,口衔双环,双环相扣,匠意  相似文献   

10.
克山县出土的铜犁铧和铁车车官的地点,南距乌裕尔河北岸约2.5公里,北距齐北铁路干线约300米,东南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金代蒲裕路”故城遗址约4公里。该犁铧呈黄褐色,为双范对合一次铸造而成,呈等腰三角形。通长29.5厘米,宽27厘米,边厚0.6厘米,重2.6公斤。器身保存比较完整,表现基本无锈蚀,两侧边刃呈弧形,各边长为35厘米。前尖钝圆、向上略翘,正面銎部突起似一袋状浅窝,长11厘米,高6厘米,俯视呈半月形,表面漫圆无脊。尾部两翼略残,中间呈内弧状,两翼上方有一圭形横乳,长5厘米,宽7.5厘…  相似文献   

11.
1974年宝鸡县贾村公社上官村出土。盖径22.5厘米,高7.5厘米,捉手径9.6厘米。盖折沿,盖面中央设圈足状捉手,捉手口沿外卷,壁下部有一组对称的孔,捉手内底饰重环纹。盖面环绕捉手饰三周瓦楞纹,其外侧饰一周两组窃曲纹,每组窃曲纹又由两组同向的窃曲纹构成,且以小扉棱为轴对称展开。  相似文献   

12.
在编钟出水的同时,中室的各类文物或先或后纷纷出水,呈现于眼前,场面十分壮观,使人目不暇接。紧挨着钟架的北端,靠近北墙壁并与之平行的,是32件一套的石编磬。编馨原本悬于一座双层的青铜磬架上,因盗洞的石板、淤泥下泻于中室,一根横梁被砸断,磬片也落入淤泥中,部分已损坏。修理还原后,其雄姿才得以重现。磬架座(即磬)为集龟身、鹤颈、鹤翅、龙首于一体而构成的怪兽,两根错金花纹的铜杆由榫卯结合于架座上成为磬(横梁),造型十分奇特,32件石磬分两层四组悬于其上。紧挨编钟短架东端铜人并靠近东壁,一件建鼓巍然屹立。出水时鼓腔落于水底,楹柱也随之被折成两段。承柱的鼓座系用青铜铸成的,其造型与铸制工艺的精巧令人叫绝。它整体呈圆锥形,由圆圈底座(亦称鼓铁)、承插楹柱的空心圆管和纠结穿绕的圆雕群龙构成。通高54厘米、底径80厘米,重192.1公斤。乍一看去,群龙穿插纠结,令人眼花缭乱。它以8对  相似文献   

13.
应公尊     
传世品“应公尊”(封三图一),通高16.4厘米,口径,横12厘米,纵10厘米。椭园形,口作喇叭状,圈足,腹部饰饕餮纹,口颈、足部皆素面(封三图二)。腹内底部有铭文:“应公作宝尊彝”二行六字(封三图三),字迹清晰可辨。整个器物呈赤黑色,由于传世年深日久,表面浮有一层油迹光泽。锈斑不多。口部、腹部和足部各有一处破损,腹部焊接较好,只是部分花纹有些模糊不清;口部和足部的修补技艺较差,痕迹明显,去其伪造锈斑,已露出黄铜。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十月,在前郭县县城北郊卡拉房子大队出土一副珍贵犁铧铜范.铧范为上下两合,大致形状似犁铧,前端较方齐,内外无任何纹饰. 上范(照片一、二)通长39.5,前端宽12.5,尾部宽30.5厘米.尾部内凹形成两翼,中部向上隆起,正面有两个钮,前边一钮有孔,后边一钮为盲鼻(照片一).内侧两边缘各有一对凸榫,中部有一凹下的犁铧模形(照片二). 下范(照片三、四)通长39,前端宽12.5,尾部宽31厘米.器身较平整,尾部内凹成U形,形成较平齐的两翼.正面(照片三)有两钮,前边一个为盲钮,后边一钮有孔.内侧(照片四)尾部有两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出土于宝鸡桥梁厂的基建工地,呈写实的鲤鱼形,故称鱼尊。鱼尊长28厘米.重1.1公斤。鱼尊鱼身肥硕而不失比例,鱼腹中空可以容纳酒水。鱼口微张以作流,鱼口下唇口沿处有一个极细小的穿孔。鱼鳃饱满。鱼背鳍处开长方形口,酒水即从此处注入鱼身,口上置扁平龟背形钮盖。鱼尾下部有两镂孔。为使鱼身挺立有所附着,鱼腹下有两两相对、双手捧腹作负重状的四个细小的人形足。四个小人中有三人口大张,双目圆睁,头上蓄发;另一小人嘴呈闭合状,头上无发。以表情夸张的四小人作鱼尊的底足,视觉效果极其生动而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6.
虫体内蛋白质含量高,用于喂鸡可使小鸡生长快,母鸡产蛋多,是节约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育虫养鸡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稻草育虫:在地面上挖一个宽约0.6米、深0.3米的长方形土坑,将稻草铡成6—7厘米长,用水煮1—2小时,捞出后倒入坑内,上面盖上6—7厘米厚的污泥或垃圾,最上层用污泥压实,每天浇一盆淘米水。在夏天约经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集约化网箱培育鱼种,每平方米水面可产鱼种20-50公斤,折合亩产1.33-3.34万公斤。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网箱设置。网箱用1×3或2×3聚乙烯网线织成,规格3×3×2或7×4×2立方米,目大1-2厘米。网箱设置于向阳避风、有微流  相似文献   

18.
唐山丰润县最近在曹家洼曹氏坟茔西一华里的尚古庄村调查时,发现了曹雪芹祖父曹鼎望的墓志铭和父亲曹鋡的墓碑。曹鼎望墓志铭由两块86厘米×86厘米×21厘米的石刻组成。一块是志题“皇清诰授中宪大夫陕西凤翔知府加三级前翰林院庶吉士澹斋曹公墓志铭”篆书32个大字;另一块是楷书志文记录曹澹斋生平经历、荣受诰封、生卒年月、死后葬地、先世迁徙等共3000多字。曹鋡墓碑124厘米×51厘米×20厘米,碑首是“清云得禄”四个大字,碑文是“皇清待赠休职郎曹四公讳鋡冲谷府君,孺人张、高太君之墓”,落款是“室朱门女立”。  相似文献   

19.
硬币进杯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可以几个人一块儿玩,既能锻炼你的灵敏性,还可从中体会科学道理。找一只搪瓷杯,放在桌上,用一张3×20厘米的硬纸条粘成圆圈,竖放在杯口。纸圈的顶部放一枚硬币。  相似文献   

20.
"洋片艺术",又称"西洋镜"、"拉大片"、"看洋画"、"西湖景"、"八大片"等,是老北京庙会或市场上常见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 "拉洋片"的道具是一个约2米高1米宽如碗橱式的大木柜,柜的下半部正面开两个直径2至3厘米的圆洞,两个侧面各开一个,洞上安装凸透镜,橱柜顶上安有锣、鼓、镲,由一条小绳控制,艺人一拉小绳,锣、鼓、镲就"咚咚锵"地敲打起来,橱柜内上部装有图框和滑轮,通过绳索带动绘有各式内容的画框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