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约金制度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各国得到广泛适用。为了维护公平正义,研究我国《合同法》及《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的违约金调整规则以把握其制度指向和适用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预期拒绝履行制度(Anticipatory Repudiation)作为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主要类型,系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到来前,一方当事人用言辞或者行动表示拒绝履行他的合同义务,从而严重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利益.我国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新《合同法》于第94条和第108条则规定了预期拒绝履行制度.鉴于《合同法》规定之粗略,本文拟就预期拒绝履行制度在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提出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性质区分角度,违约金存在赔偿性与惩罚性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违约金亦承担损害赔偿预定与担保履行两种功能。自我国《合同法》颁行以来,学界对违约金性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论,对于《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之规定至今尚未形成通说。该文从违约金性质划分的不同路径出发,结合对违约金功能定位的讨论,以及我国违约金制度的法律发展进程与我国当前司法审判实务中相关问题之考察,对我国违约金性质进行讨论,以期为违约金性质的研究与讨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我国《合同法》第114条对违约金做了专门的规定,但在其适用条件、计算标准、数额确定等问题上的规定较为模糊,直接影响到了这一条款的适用。在梳理了我国违约金制度立法沿革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违约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违约金条款的适用原则及制度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的合同制度,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是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继续履行合同。有一种观点认为继续履行(或称强制履行)并不是违约责任。该观点认为,违约责任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制裁性,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都不是合同原有的义务。这种新的负担,是对违约者的一种法律制裁,因而构成一种违约责任;而强制履行,因为履行的是合同原有的义务,并没有给违约方增加额外负担。强制履行只是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使负有义务的一方履行其原有义务,不具惩  相似文献   

6.
从定金罚则看,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的定金为违约定金,其担保债权实现的作用十分有限。不仅如此,比较定金罚则的安全价值与其所产生的低效率、不公平、损害自由等负价值,现行定金制度功不掩过。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合同法》修订之前,应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引入经济胁迫概念,允许当事人撤销部分明显不公的定金合同;并运用目的性扩张方法,填补立法趣旨不适合型漏洞,亦即:将《合同法》第114条对违约金的规定扩张到定金上,允许法院等干预定金数额。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废除定金罚则,变违约定金为解约定金。  相似文献   

7.
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形式的一种,在民商事领域被广泛运用,其中违约金酌减规则是当代大陆法系国家违约金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中虽规定了违约金酌减规则,但该规则在立法和司法层面存在诸多的问题。通过介绍违约金酌减的相关理论后,提出在民法典合同法编修订过程中关于违约金酌减规则的立法建议。首先应区分违约金性质,明确惩罚性违约金一般不予酌减,赔偿性违约金可适用酌减规则;其次要对现有的酌减考量因素种类进行整合;最后明确赔偿性违约金酌减过程中主要考量因素是“违约造成的一切损失”。  相似文献   

8.
涉外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在我国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据南方某省统计,涉外经济合同完全履行的只占60%左右。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绝大多数是合同关系当事人违约造成的。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违约,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从社会总体的经济运行秩序来看,违约行为是应该给予制裁的。世界各国的合同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对违约实施制裁,比如法律中通常有补偿性违约金、损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合同法理论在责任承担的问题上只注重保护合同从生效到履行阶段 ,即规定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忽视了合同尚未成立或无效时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而给对方带来损失时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为了更加全面和公正的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利 ,需要有一种新的责任形态来追究有过错方的责任 ,新《合同法》的第二章将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即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订立的过程中 ,是违反先合同义务而承担的责任。从而确立了我国合同法上的这一制度 ,弥补了合同法学理论的不足 ,这是新合同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方当事人依据《合同法》第93、94、96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条件和程序向对方行使解除权时,如发生争议,可诉请法院确认解除。实务中当事人未按《合同法》第93、94、96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条件和程序行使解除权,而是直接诉请法院解除合同;抑或当事人未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但因合同内容具有违法性时,法院司法判决合同解除的情形已屡见不鲜。由此亟需在理论上对法院司法解除合同的类型化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格式合同,即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合同。格式条款依《合同法》的规定,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公用事业领域,尤其是在公共事业、交通运输业……  相似文献   

12.
对《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提出几点评析意见,认为中国新颁布的《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肯定了违约金作为一种违约责任形式的重要性,同时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具体承担违约金责任时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在约定损害赔偿额的问题上,法律的规定仍然很不完善,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操作性不强。希望以此能促进《合同法》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违约责任制度是合同法中极其重要的制度。它通过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使守约方的损失得到补偿,从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吸取以往合同法行之有效的规定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违约责任的性质及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上预期违约制度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期违约是英美合同法通过判例发展起来的特有制度,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合同法和国际合同公约所普遍接受而成为现代合同法上的重要制度。面向21世纪的我国新《合同法》在参酌他国他地区成功的判例、学说与先进的立法经验之基础上,第一次规制了预期违约制度,扩大了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体现了合同法的价值关怀。从理论上,正确解析预期违约的价值取向,科学认定预期违约的形态,进一步完善预期违约的救济制度,对于准确适用这一制度,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法律关于违约金和赔偿金规定中存在的问题:二者概念不清,关系不顺,显失公平,违反“赔偿实际损失”原则等,论述了违约金和赔偿金相互分离,各司其职,建立科学的“违约金──赔偿金”关系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赔偿金的新概念及其适用条件,以求做到当罚则罚,当赔则赔,罚赔分明,使违约金和赔偿金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竞业限制约定中和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这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而对后一种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若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最高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服务期与竞业禁止两方面,从而在弱劳力强资本的客观情况下,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实践中,关于职业培训的违约金条款,显现出不可操作性和抽象性等问题。在劳动争议大量增多的趋势下,有必要对该违约金条款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实用性,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1/仅两种情况下辞职要交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从单位辞职提前30天书面告知即可。劳动者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两种情况要交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二是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第114条对违约金调整予以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亦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但是,对于如何判断违约金的不同性质、如何适用违约金的具体调整规则等,都未作出明确说明。这实际上给司法实务带来诸多不便。结合我国当前司法判决对违约金数额调整的认定,考察法院于司法判决中对违约金相关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对审判实务中涉及的裁量难题进行剖析,以期为违约金数额调整的研究与讨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 ,并未使法学界围绕合同法之价值定位与起草模式的争论宣告结束 ,而是更加激烈和尖锐了。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探讨合同法的经济意义 ,特别是其在节约当事人交易成本、分摊合同风险等方面的功能 ,研究不完全合同的经济学解释及如何设计最合乎效率的合同规范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