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从各个方面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更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出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使“传统”科学社会主义迈进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在最根本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这个重大理论成果,成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同时,这也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基石。自十六世纪初期空想社会…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创新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 ,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 ,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我党一贯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的立论之本,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当前的首要任务,应是从理论和实践地结合上,探讨、研究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和实行改革开放,切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努力清除其影响,以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教学与宣传,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获得了新生.首先,经过拔乱反正,把林彪、"四人帮"那套假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来了个大扫除,从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事业的胜利推进,又大大丰富和向前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的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科学而又系统地回答了这一世纪难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从空想成为科学,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然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引向胜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经历了成功与失误。它的每个成功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失误和挫折则从反面提供了前车之鉴,成为正确的先导。在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挑战与曲折的今天,认真研究和总结我们党坚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十多年来伟大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既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和高度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在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运动,但一些冠以“社会主义”名称的运动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些政党和政府自称搞的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之"空想"而言的,是研究无产阶级运动条件的理论。建立在具体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与理论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不同的。邓小平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和现实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生产力联系生产关系视角论述了社会主义存在的内在理据,发展了经典作家从生产关系联系生产力视角阐释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江琳李政红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其七十多年的不懈追求,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在领导全国...  相似文献   

10.
搞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而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但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①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对什么叫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根据新的实践来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实现了拨乱反正,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而且有许多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境界。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众所周知,唯物…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渴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时代主题的变化呼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期待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它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对当代中国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形成和发展 ,是在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 ,继承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果 ,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逐步创建起来的。它用全新的思想观点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突破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初定的模式,第一次深刻探索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新的拓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新的综合,第一次系统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本文从若干角度和方面对马克思晚年的设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比较分析,揭示了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继承、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王义的巨大意义,论证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近百年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大潮中进行了艰难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立下了不朽功勋。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保证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邓小平理论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会提出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无论是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有结论,并用以来剪裁现实的做法,还是借口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差别而割断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联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没有否定或取替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今天乃至以后,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都需要从马克思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十亿人民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如此丰富生动的实践,为我们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道路和手段,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  相似文献   

1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经典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在历史前提上具有重大差别,这些差别规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使这些特征不会简单地与经典理论相雷同。因此,为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传统的苏联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距甚远,苏联模式的失败决非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否定苏联模式决不意味着抛弃马克思主义,背离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社会主义本质、所有制关系、富民思想和分配原则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等方面,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指南,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的基石。但是,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和研究,往往着重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抽象研究,而忽视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了创造性认识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生产力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对一切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之后,在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从此,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社会实践的新时期。到了本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和其他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建设的实践走向多国建设的实践。当前,世界上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改革的实践,都在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道路和模式。中国正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构成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基石之一。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天生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标准的基本观点有着不解之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从实践中产生,由实践来检验,靠实践来丰富,在实践中发展,离开了实践,它就失去了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的关系,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作为一种学说,~种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反映。人们常常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运动的理论表现。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还不完全,还应当加上:科学社会主义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