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2.
基于社会转型期和信息新技术更迭的网络微文化在高校日新月异,作为新生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社会人"情感意识的微表达与反思,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但高校对它尚缺乏清醒和全面的价值认知。崛起的网络微文化加剧了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博弈,考验其变革能力的即时提升,亦引发对传统与现代教学的双向思考。要突破微文化生态下的各种瓶颈,实现高校思政课价值自觉,需保持高度敏感和主动进入的姿态,稳定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实现教学主体的价值提升,力求教学效果的价值增值,拓展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运用,契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真正做到价值觉知。  相似文献   

3.
微城微乡考     
根据残存的一些史料可以确定,微国可能涵盖的区域是:其东南在今东平县戴庙、银山、斑鸠店诸乡镇的临黄区域,其中心区当为以张秋镇为中心的阳谷东部诸乡镇,向东北可延及东阿县之鱼山等,向西北甚至可达聊城城东北十数里及茌平县博平镇以南30里处等地。  相似文献   

4.
受微时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出现价值取向多元化、责任意识淡漠化、理论实践背离化、思想意识浮躁化等问题。受此波及,辅导员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信息主导、学生引导、教育实践、信息处理等方面均面临较大挑战。为此,应采取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政校行企合作、建立高效干预机制、加强新媒业务培训等手段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的到来与微电影的勃兴互为表里。微时代的崭新媒介技术和手段,把我们认识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变得和从前很不一样,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体甚至心智之外的"精神"现实。媒介技术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和再现社会及其文化的一种工具,也成为一个切入点。在这个时代中应运而生的微电影在表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短(碎片叙事)、平(浅表达)、快(敏锐的即兴创作)。这既是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亦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微电影以浓缩的"精微"突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和固定观看模式,以一种新的步态走入我们生活的各种时间形态中,这使电影艺术走下原先高高在上的纯粹的审美神坛,走出影院,以平常的姿态走进了赛博空间,走进大众之间,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也使社会文化的转型在这里写下了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基于材料的微艺术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媒体终端技术日益朝着以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演变,媒体艺术呈现出微化趋势,由此导致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其类型包括小游戏、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剧、短信文学、微博文学,以及流行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表情等.微艺术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批评和冲刷的同时,正在建构新生代的价值谱系.两类微艺术在泛网络条件下的融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8.
"有生于微"作为儒家本体论思想,不仅包含了仁义思想、重情思想,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有力的美学发生学意义。在美学上,古代儒家不仅形成了"美即善"之中和为美的伦理道德美学,也形成了"美即微"的形而上的审美追求。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之发"微",情感表达的含蓄之幽"微",微显阐幽之精"微",惩恶而劝善的仁义之深"微",是儒家"微"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利用对称可微概念,讨论了对称可微与可微、弱可微、偏导数存在及连续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对称可微是弱可微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微小说、微电影、微访谈、微小品、微信、微博、微视频风生水起,“微文化”悄然崛起,具有即时性、暂时性、幽默性、角落性、批评性、都市性、实验性等特点,一个“微文化”的时代到来了.微,正在成为一种美学潮流,它以网络平台为土壤,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因其技术手段的大众化而成为中国人精神史的当代构成.本文在美学的关照下,在新媒体语境中,以微电影为例,从“微”的审美特点出发指出微所包含的微小、微妙、精微、细微、隐蔽、微服的含义分别指向微电影的时长、主题、美学意象、细节、支流、大众这样的审美特征,而微的这些美学特征与微雕、盆景、书法、禅宗、工笔画这些传统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笔者首次提出“微美”和壮美、优美一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而新媒体语境下的微文化如果能够吸收传统微艺术的美学精髓,延续传统微艺术的美学追求,并确立符合其自身特征的审美精神,微美学将会被写进美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微旅游是旅游的一种新形态,为进一步研究微旅游的内涵,文章首先从旅游的本质和特征两方面对微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休闲、微旅游、微度假3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而阐释基于休闲理论的微旅游构念。文章阐述微旅游的消费特征,主要体现在微主体、微影响、微时间、个性需求突出、高品质的深度体验,提出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研究认为微旅游分城市微旅游和乡村微度假两个种类,乡村发展微旅游即乡村微度假优势明显,微旅游符合现代乡村旅游者的需求,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文章进一步探究基于微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提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深入产业融合与生态农业导入,开展微营销与内容营销,实施预约制与微接待,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目的是对乡村自然和文化生态“微影响”,从而初步构建乡村微度假系统,创新乡村旅游的中国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微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精准思维下诞生的概念,是面向特定范围内学生群体或个体的一种网络思政形态,具有小范围和高精准的特点。本文以精准思政为逻辑起点、新媒体为工具平台、大数据为方法手段,搭建起包含任务层、资源层和诊断层的三层多维的微域网络思政精准体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微域网络思政进行实践探索,通过画像分析、指数分析、预警分析,针对特定个体、特定特征、特定事项挖掘精准问题;通过在共性教育上精准供给教学资源、个体辅导中精准定制帮扶措施,聚焦精准目标,实现“点析”、“点拨”、“点化”,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即时性、前瞻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微文化”:自由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微媒介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网络为平台的媒体形态,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介成为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自媒体。随着微博媒介的发展壮大,又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微小说、微文学等一系列以微内容代表的微文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自由与规范本身作为一对矛盾共存体,构成微文化的基本价值冲突,无论我们是凭借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微媒介与大众的"微"行为,还是用社会道德和行业规范来倡导价值主体自律,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微文化主体自由,同时,主体的自由也促进了道德规范的逐步提升及法律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小规模交易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交易的共同特点就是收费金额很小,但消费频繁,因此,实际上大的交易量相加也给这类交易带来了可观的总量。从表面上看,这种新型的支付模式给运营商带来了利润,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但是隐藏在这背后的,是一些问题的亟待解决和一些法律上的规制与保护。提出微支付的应用机制并制定与之相应的法律规范,使之向着合理有序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金融支付体系的完整。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的"民族心""民族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承担着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微媒体进行融合研究,并从微媒体环境、微媒体监管、微媒体应用形式、微媒体平台4个方面提出相应教育对策,能促进大学生爱国主...  相似文献   

16.
微电影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以文化的视角分析微电影或者从微电影中发现文化的呈现,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微电影的艺术特质,从而折射时代的影视艺术要求及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7.
微痕考古是把西方石器微痕分析技术和埋藏学中的表面改造痕迹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显微观察(技术研究)为基础,研究人类工具使用情况及其遗留痕迹.借助微痕考古,通过人类工具及其作用痕迹的微观观察和实证,对人类生活环境、行为模式、社会变化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引导人们对古文化遗物从传统的表面、宏观、抽象的认识方法,向深入、微观、具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微课程研究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尽管不同学者对微课程定义角度不同,但不可否认微课程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微课程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微课程资源网站,在微课程如何与课堂教学整合方面的实践探索也较为缺少。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模式的选择要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充分认知小微企业群体特征,提升小微信贷的综合效率,二是灵活运用小微信贷模式,增强小微信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区别认识小微信贷和普惠金融,树立科学合理的小微信贷理念,四是建设科学的小微信贷考核导向机制,重视对小微信贷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