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嵬诗辨     
李义山《马嵬二首》,向被视为讽谕玄宗荒淫误国之作。其七律,尤为诸选诗家所喜录。最新出版之《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仍守此法,并做注云:“原有两首,都讽刺唐玄宗。”由是观之,马嵬诗之旨在讽谕,乃世所公认。 然近读《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见载有秦似同志《李商隐诗》一文,  相似文献   

2.
“窗”、“牖”入诗始于六朝,到了唐代,随着“窗”意象在诗中的不断出现,“窗”诗成为了唐诗国度里的一个独特景观。唐代“窗”诗通过“窗”构筑了别致的诗境,丰富了“窗”的美学内涵,折射出唐人多棱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是诗人,连吃斋念佛的僧人也是如此。与前代僧人不同的是,唐代的僧人在诗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一改过去僧人对佛祖的虔诚、对佛国天堂的向往,而多表现出对生命有限性的强烈体验与感受,在他们的诗中多流露出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意识,人生的短暂倏忽使唐代的诗僧一方面有及时行乐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渴望及早留金石之功、建不朽之业,企图以世俗的声名去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唐代僧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使他们的诗歌带上了浓郁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昭君出塞是政治使然,但这件事的社会与文化意义更为深远。本文试从诗歌角度来探索与整理唐人在这方面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唐代昭君诗思想继往开来,观点众彩纷呈;赋体、兴体、比体诸体兼备;意象更典型凝练概括性强,意境雄浑宽远蕴藉深厚。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文物编辑委员会编的《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上,发表了舒学先生根据王重民先生录出的伯二五五五卷子,校对和整理出了《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这一残卷的发表,有利于我们对它展开研究与探讨,是一件大好事。《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共收入七十二首诗,其中无名氏作品有五十九首,有名氏(马云奇诗)作品只有十三首,只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根据民间文学无名性的特征,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基本上是民间文学性质的作品,理所当然应该属于敦煌民间文学的范畴之内。再对照残卷原照片来看,原卷没有刻意修改的痕迹,看不出这些诗便是诗人的手稿,而是由第三  相似文献   

6.
张金桐  刘雪梅 《河北学刊》2007,27(5):133-136
唐代文化开放,唐前期妇女婚爱生活放纵,但是,唐人依然看重婚爱伦理,这种观念不仅反映在法律条文和现实生活中,而且唐代小说多有描写。此乃儒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的结果。唐初儒学复兴。唐前期的妇女婚爱生活虽然感受着"开放"气息,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行为方式。小说家乃社会意识的代表,中唐以后妇教强化,他们感受至深,基于纯化社会风气和规范世人行为之目的,便借手中之笔反映了唐人的婚爱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唐代小说中拥有大量诗歌,这一现象得到古今学者的关注.当代学者或在著作中辟出专门章节、或在行文中涉及、或撰成专题论文予以阐析,取得了若干很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全面了解相关研究状况,对于深化"诗与唐人小说"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举子科考应试,以及考前的纳卷、行卷等,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诗文总集模仿借鉴。同时,举子活动促进了送别、唱和集的编纂。因此,唐人编撰诗文总集对唐举子应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科举考试的发展又丰富了诗文总集遴选内容、编选标准以及编集体例;科举与市场需求对唐人编纂诗文总集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科考环境影响下,与之相关的一些诗文总集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9.
唐代舞蹈诗中的舞姬包括后宫善舞的妃嫔、士人家中的舞女姬妾以及从事歌舞表演的宫妓、营妓与市井乐妓。大多数舞蹈诗描写的舞姬,或是风情万种的尤物,或是地位卑贱的玩物,或是致祸夺宠的妖姬,或是令人同情的苦命女。此外,还有少数舞蹈诗塑造了天真欢乐的少女形象和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形象。舞姬是唐代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唐代女性的一种生活状态。从舞蹈诗对舞姬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唐人喜好纤柔细弱、欣赏风情愁怨的女性审美好尚。  相似文献   

10.
<正>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以下简称《残卷》)是被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劫走的写卷之一,藏于巴黎图书馆,编号为伯2555。解放前,王重民先生从那里全部录出,进行了一些整理,惜未最后定稿。在此基础上,前些年又由舒学同志参照北京图书馆所藏照片进行了校对整理,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上。去年收入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全唐诗外编》一书。 《残卷》共存唐代两位诗人的诗七十二首。本文仅对其中一位敦煌佚名氏的五十九首诗所反映的作者身世及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地理风物等进行一些研究讨论,谨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5,(7)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源于文学类作品典故的大量选用,直接反映了唐代文学发展的审美取向,而这种审美取向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唐代文学的实际创作,并最终促成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唐代通俗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以王梵志诗和寒山诗为代表的唐代通俗诗进行了综合性的考查。作者认为,唐代通俗诗从封建社会既定等级制度和封建传统文化的边缘和缝隙中分化出来,与居于社会中心地位的传统文人诗及其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相对抗,试图以说教的形式教导民众、拯救现世。唐代通俗诗虽然采取并归属于宗教意识形态,但它通过对人生的说明和求解脱途径的独特探索,暴露了佛教思想固有的内在矛盾,并以“生不如死”、“死而平等”的“骇俗”观,体现了当时下层人民最普遍的人生感受。唐代通俗诗摒弃了诗歌传统创作规范,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的反修辞美学,它主要采用佛教语汇和社会俗语,把生活话语和艺术话语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从而对佛教说理诗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其“象喻”的说理形式对王维、白居易以及宋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唐代宫观诗不仅是道教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更是当时诗人的心态与官方文化、时尚、风俗的载体。通过对唐代宫观诗的总体观照与细读,可以对当时的宫观建筑、道士生活与文化氛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闺怨诗,顾名思义,是反映闺中妇女离愁别怨的诗,闰怨是诗歌中的古老题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一直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中的《伯兮》、《君子于役》,《殷其雷》、《雄雉》、《小戎》、《采绿》、《晨风》、《白华》等诗篇,都是写闺人思今远出在外的丈夫的怨望,可算是最早的闺怨诗了。产生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孟冬寒气至》等,都是以  相似文献   

15.
唐代音乐诗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诗人对音乐艺术的关注与参与,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即是创作了大量的歌咏音乐的诗篇。音乐诗是唐诗的一个分类,它所显现的多种文化内涵与审美属性是其它类别诗不可替代的。通过对唐代音乐诗的创作实践与文化蕴含的观照,可以获得音乐诗在文学史、文化史演进过程中的独特文化价值,及其值得后人思考的若干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狩猎诗歌遗存。这些狩猎诗歌具有独特的表现内容与艺术特色,是唐代诗歌作品中一个独特的题材。唐代狩猎诗歌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唐代诗歌繁荣的客观标志,也是唐代狩猎文化的艺术再现,并且为学术界全面准确地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陈雪军 《船山学刊》2007,(2):149-151
本文对唐代落第诗所包含的失落、痛苦、失意、绝望的情绪;举子们产生这些心态的原因;《全唐诗》中落第诗数量极少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专题吟咏或涉及曲江的诗有近300首,描写曲江一带景色的诗篇,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诗彼此影响、相互交叉结合为一个整体,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生活的多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大唐的盛世风流、政治兴衰和士人心态,并蕴涵着复杂的人生感慨。曲江诗,是唐王朝的时代缩影与世情画卷。  相似文献   

19.
《光明日报》86年11月8日刊出的王忠人、葛增福的《马嵬坡杨贵妃墓散记》依文,谈及杨贵妃死于马嵬时,曾引碑刻中“唐僖宗留下的诗句”为证:“马嵬杨柳绿一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作者认为此诗系唐僖宗留下的诗句,这种看法,缺乏根据,并不足信。按《太平广记》卷200引《抒情诗》一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建立后,得自然之厚利,风调雨顺,频岁丰稔,至开元天宝间,已控人户960万,粮食年产量达到595亿斤,“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遂有如洪州胡某将多余之麦装船,遣子“溯流诣州市”出卖。又如广种蜀葵、花果、养蜂采蜜的地主裴明礼,雇男女长工,采茶时节还招百余临时工的仙君山茶园主张守,以及“多以种茶为业”的江南百姓,则是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张途《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