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言中存在的同义词,在句法结构和语义范围上存在着差异,它们的区别使用也仅靠母语的语感,因此对外汉语中留学生的误用情况很普遍.就误用较普遍的一组汉英对应同义词"美丽"、"漂亮"与"beautiful"、"pretty",以<人民日报>和近现代英文版小说为自然语料进行随机检索、计量统计和对比分析,既对"美丽"、"漂亮"进行汉语内部的横向对比,又同"beautiful"、"pretty"进行汉英纵向对比,通过辨析它们充当不同句子成分的频率和与不同类型名词的搭配使用等,找出它们的内在区别和联系,为对外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找出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据Feng提出的翻译语言中搭配作用的理论模型,从虚化搭配的角度对两个可比语料库中搭配的不同分布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阐释翻译共性的理据。结果表明,与母语商务英语相比,汉英商务翻译明显超用了字面意义搭配,而对虚化搭配则使用不足;揭示了汉英商务翻译较母语商务英语有明晰化趋势。该结果为翻译共性的假设提供了实验性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Feng提出的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思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不同语言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从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入手,从词语语境的角度,对汉英语言的语境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同义反复是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中,由不同词语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用现象,主要涉及到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关系.通过对汉英词语搭配中同义反复现象的对比,了解该现象在两种词语结构中的差异和原因,从而可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两种语言在形式相异下的语义对等.  相似文献   

5.
汉英两种语言中以动物为喻体的习语极其丰富。由于汉英语言所在民族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及审美情趣等不同 ,这些习语中的汉英动物喻体及其联想意义具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此作一些分类比较。  相似文献   

6.
汉英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地理、习俗、政治、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从语用、文化角度对汉英隐喻进行对比,通过若干例证剖析了它们的语用、文化特征.提出了作为译者在汉英隐喻互译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搭配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同一个词在与不同的词搭配使用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意义,即词的搭配意义.由于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存在不同的词语搭配习惯和搭配限制.在翻译这些搭配时,既要考虑到源文语言中词语的不同搭配意义,又要照顾到译文语言的搭配习惯,以确保译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成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就像一面镜子能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汉英成语的语言现象出发,特别是从词语的联想意义出发,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对汉英成语进行对比分析,探其异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汉英成语的理解,提高汉英成语的运用的能力,促进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英名量异常搭配的认知解读进行共性考察。通过对汉英异常搭配表量结构的分析发现,根据名词和量词所代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空间冲突,汉英名量异常搭配主要有两种:篡位型搭配(基于词性范畴的不兼容)和错位型搭配(基于语义范畴的错位);汉英名量异常搭配的认知解读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四空间概念整合过程,而是更为错综复杂的心理认知程序,有可能涉及到多个输入空间,其中有的输入空间并非存在于显性的语言表述中,而是隐匿于量词背后该量词范畴中的原型名词。汉英异常搭配表量结构中的量词具有激活并突显名词所代表心理空间某种属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汉语数量结构和英语限定结构作了一个详细的对比,旨在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此层面上的差异,并探索如何在汉英互译中正确翻译数量结构和限定结构.  相似文献   

11.
词语搭配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习惯共现,可以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搭配和破格搭配;文法搭配和语义搭配。词语的搭配能力受到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层面的制约。不同的语言文化有着不同的搭配习惯。因此,熟悉和掌握词的搭配对外语学习有着特殊的意义。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搭配意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词语偏误统计表明,共有五种词语偏误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教学失误造成的偏误,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的偏误等。因此,少数民族汉语词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语素教学,重视对应词义差别,重视词语搭配和重视对词语隐喻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英汉搭配的不同特点,进而指出跨语言搭配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这一语言事实,从而得出这一结论:英语学习者必须顺应英语搭配特点,避免用母语的搭配方法去套译外语的搭配,才能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韩礼德和哈桑将搭配视为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论述的搭配不仅指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内部的词与词的横向组合关系 ,而且包括跨句或跨段落的词项的习惯性重现 .本文通过实例的剖析探讨了英汉语中语篇搭配的衔接特征及其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熟语包不包括惯用语和常用语 ,应该怎样给惯用语下定义 ,这些都是语言学家们多年遗留下来的难题。根据惯用语和常用语的特点 ,它们应该属于熟语的范畴 ,所以熟语应该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常用语六种。关于惯用语的专著文章虽然不少 ,但是其定义或宽或窄 ,或避而不谈 ,绕着道走。惯用语是与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并列的 ,语法结构不同于通常的语言习惯 ,或整体意义不同于字面意义的熟语。常用语是语法搭配符合常规 ,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完全吻合的三字格熟语。它是语言学的术语 ,非口语中通常所说的经常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英汉明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在使用各自的语言时都有自己的选词偏好。其原因有历史的、文化的、习俗的,也有文学名著的影响,还有大思想家、文学家等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以英语的明喻和汉语的明喻为主题,探讨不同民族在使用明喻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一个侧面对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义位和义素分析在语义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位与义素分析法是语义理解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提取词义中的某个特定义位,再把义位分解成多个义素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义位和义素在语义中的动态变化。通过义位义素分析法概括了义位组合的要求以及义位变异现象的发生,介绍了如何用义素分析的方法理解语义在语境中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通过遗传义素的概念对词义进行历时的分析进而阐述了语义的深层结构。最后简要介绍了义位与义素的分析理论对计算机进行语义处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同义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语料库来学习英语同义词的方法:首先通过统计同义词在不同语料库中的分布频率来观察其使用的地域差异;其次通过观察其在语料库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来判断其使用情况的差异;最后通过观察检索行,总结检索行中所呈现的不同的典型类联接行为和典型搭配词,并通过对搭配词的量化分析,揭示同义词在语义韵上的差异。该方法不仅提出了英语同义词辨析的新思路,而且能够对传统的词汇辨析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词语搭配是英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二语习得中,词语搭配对减少语言输入和输出中的误差累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词语搭配的特点,笔者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词语搭配的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 China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oints for the Chinese students in thei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o far there are few empirical studies involving the Chinese students‘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al knowledge.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thesis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al knowledge in the Chinese students from the productive aspect by investigating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in the students at three proficiency levels :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finding out whether there are any proficiency-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and which collocation types are acqui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which are acquired in the later stage. Altogether 110 student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indeed proficiency - 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and that there are specific types of collocation that are acquir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some types are acquired in the later s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