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95-98
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看,《诗.风》中有关“在水一方”式的隔河恋悲剧,表现的是“两合氏族”通婚过程中,同族男女在族内男女严格隔离政策下隔河相望、恋而不成的悲剧。这种同族男女隔河而恋的悲剧,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被严格禁止的,其结局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而造成恋爱者一定的压抑和忧愁心态,但从人类婚姻史和社会发展史来看,却是人类摆脱远古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艾菊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17-19
人类学影视片是人类学家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有效方法.根据人类学影视片的拍摄内容,大致可分为作为研究资料的素材片、作为文化描述和文化解释的影视片三种类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学影视片除了发挥对文化进行记录的传统优越性以外,还可以其独特的影视表达方法和视角,对人类文化进行深入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解释人类学又叫阐释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的概述是格尔兹提出来的。要把握好解释人类学,必须把握好意义的阐释、深描的观点、地方性知识三个关键词。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有两点缺陷:一是对异文化中深潜的象征、联想与意义的探究,通过深描的方法寻找出其自身的涵意;二是虽然打破了传统人类学家在对文化解释中采用的"浅描"方法而提出了"深描"的方法,但不能回答这种解释的内涵所带给人们的意义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郑慧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在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问题上,人类学的思想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或背景,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就会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处在一种无根的状态。正是通过人类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通常莫衷一是的或不确定的文化或文明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体。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所构成的。这种结构作为一种结果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的,它们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生态作为一个限定词标志着构成文明的观念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会促进人类的整个文明系统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塑造一个建立在多样性和发展基础之上的文化形态以及发展模式。当前流行的两种生态文明观点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在这项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根源于一些研究者忽略了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过程和结构的文化或文明在理解生态文明中所具有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日碧力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1):48-51
本文从音系学和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角穆尤岛的族群观念,瑞典萨米人的社会现状和中国广西蓝靛瑶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希望再现语言学和人类学之间理论对话的一个局部. 相似文献
6.
王邦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29-34
基于对人类学的哲学思考——人类学的发展正在经过"肯定—否定—肯定"的指向发展,依据"总体人类学"的学科分类,人类学学科的科学知识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有社会、人文科学的性质;如果必须在科学性质上对其进行分类,总体原则只能是依研究者所研究对象的性质而定。鉴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重要性,对"ethnography"与"ethnology"作定性说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学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文学的人类学主词是人类学,是一种借助于文学的语言和形式来实现思想表述的人类学文本.而人类学的文学的主词却是文学,即借助人类学的方法、手段来写作文学文本,或从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文学文本.它们之间是有着明显分别的,但如果不加仔细辨析,也很不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8.
容观敻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13-16
文章回顾了欧美影视人类学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就人类学这一分支研究先驱者的工作成果作出真实的推介,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先辈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摄像机去捕捉具体民族社区的活动情景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作者强调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要十分重视现代声像记录工具,并建议对已经面世的1000部人类学影片进行一次甄别工作,消除人类学影片中的"两张皮"现象,正确传播文化人类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李醉海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2-7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有返祖还宗的风俗习惯,当地人称此现象为 “三代还宗”“返祖”或“二姓”。此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怀子再嫁、过继养老、入赘。“三代还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接济、彼此共担的过程,再嫁、过继或者入赘的人家到了孙子这一辈人,认为养育之恩、父母之情已经报答,需寻回生父,找回自己的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祖先的敬仰,也是尽社会道义的责任,对维系土家族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32-37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文章诠释了三岩藏族看待麻风病的成因,处理麻风病患者的举措及其死后安葬问题。在三岩社会,麻风病被认为是违反了某种禁忌、秩序、道德规范所遭致的报应或惩罚,其处理方式是隔离。患者不但在活着的时候被隔离,而且死后也要通过特殊的丧葬方式被隔离。维系生死隔离的文化基础是藏族的信仰体系和宗教知识传承。藏族社会对麻风病患的处理彰显了强烈的道德色彩,其社会效果和文化建构是通过对违规行为的整肃来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1.
王新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66-69
避讳是中国古代很突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又与原始禁忌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原始禁忌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形成的、体现原始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而避讳则发展为以现代思维为基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对象、关系、惩罚等等方面,而由原始禁忌发展到避讳,正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协调,可作为考查文化发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匡和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
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对当代中国农民提出一系列要求,但农民对这些要求的适应或反应使他们在身份与权利上出现了结构性的严重不对等,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公民地位".因此,从人学视野构建"公民社会"和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逻辑地成为确立当代中国农民"公民地位"的根本诉求.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毒品预防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当前国内外毒品预防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毒品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教育人类学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必要性,并从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的气氛及非连续性教育等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宗廷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1):47-51
陈垣的史讳研究是避讳研究的一部分,它与修辞关系密切,从史讳视角所探讨的有关避讳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功用等,与从修辞学视角探讨这些问题有某些重合之处。陈垣是我国研究"史讳"演变史的第一人。他的探讨也为从修辞学视角研究避讳史甚至修辞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简论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战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1):128-130
西方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展示我们在中国教育研究应该被理解为各个学科就教育这个主题进行对话的学术场域。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的统一世界框架中,包容着具有广泛差异性的多元民族,不同民族的发展都应该有其特定的方式。在民族经济活动中,经济是与其他种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因而它在特定环境下并不仅仅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而采取的明确直接合理的行为。因此,要准确地评估不同类型和不同样式的各民族的经济生活的利弊得失就必须综合、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文化原生态: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达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57-62
原生态文化的概念,是对于自然原生态中“原生态”概念的借用与发展。自然原生态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构成的整体,即自然的、自发的自然生态。文化原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文化创造时所建构的生活样式和呈现出来的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界定,原生态文化就是发生在农业发生时期,人类为适应自然而创造的相对自然的文化形态,是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8.
康忠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5):73-76
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9世纪上半叶以来,国内外人类学家对风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文章对这些成果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利兵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72-78
技艺和技术历来就是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并被看作是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诸多人类学家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技术在这些研究中大体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技术是文化的核心,二是技术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标识.与很多人类学家不同,莫斯认为技艺与技术应该区别开来,他利用自己著名的“整体性”概念,通过对各种技艺的详细分类和分析,揭示了作为一种整体性社会现象的技艺所蕴含的诸多含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张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
关于生殖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多个学科的关注;不过,从教育人类学视野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事实上,生殖崇拜对于实现早期性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实现,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从传统习俗中汲取有益的文化资源,将有助于我们对文明病的克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