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白酒中甲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锰酸钾将甲醇氧化成甲醛,甲醛与变色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方法,探究了测定甲醇的最佳条件.甲醇含量在0.005g/L0.12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较准确,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香兰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香兰素的含量。研究了pH值、溶剂、缓冲体系、表面活性剂等对吸收光谱和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荆,在pH值为8.0的NaHCO3-NaOH冲体系中,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测定食品中香兰素的含量,线性方程为y=0.1167x+0.2542,线性相关系数R=0.9992,线性范围为0.40-12.00mg/L。平均回收率大于97.0%,RSD小于2.0%,说明该方法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食品是否被锡污染,有必要检验该类食品中锡的含量.为使锡的实际检验方法操作更简便,选择性好,测定迅速,结果更精确,且不依赖特殊条件,特殊仪嚣,作者试验了以Sn2+的还原性把硅钼杂多酸还原生成有色硅钼蓝络合物,借助光电仪器分析测出被测试样中锡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DNS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总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DNS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总糖含量的方法,并与国标法(直接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NS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与直接滴定法无明显差异.该法操作简单,试剂消耗体积少,稳定性较高,平均回收率为96%~103%.  相似文献   

5.
酸性铬蓝K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r( )对酸性铬蓝K有褪色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实验表明,在硫酸介质中,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8.8μg/mL,检出限为1.68×10-6μg/mL.该方法用于电镀废水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中铅、镉的方法,确定了测定两种元素的最佳仪器条件,对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对两种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用钼蓝法分别测定磷和硅的含量多有报导[1][2][3],但用该法对其进行同时测定未见报导.本文探讨了用钼蓝法同时测定磷和硅,确定了其测定条件.本法具有简便、快速、不需特殊试剂等特点,可用于水等试样中磷和硅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微波消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钙含量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物质的量浓度、pH值、邻甲酚酞和三乙醇胺用量、显色时间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在pH=1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钙与邻甲酚酞迅速形成紫色络合物.该法用于测定市售牛奶样品得到较满意的结果,Ca2+质量浓度在0.02~2.50μg/m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回收率在84%~108%之间.  相似文献   

9.
水体中硫化物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的影响因素.通过吸光度对温度和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标准曲线,可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关系,从而获得最大显色所需的时间,对提高样品测定的精确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狼毒大戟水提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浓度氧氧化钠水溶液对狼毒大戟中总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提取.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并考察了碱液浓度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实验条件下,用m(NaOH)=1.0%的溶液提取出的黄酮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食品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肉类食品污染引发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化学性污染引发的中毒事件逐年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肉类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和种类、来源、技术提出了化学性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肉类总产量第一,并不是吃肉太多,其实中国人消费最大特点是吃肉少,吃肉少的根源是收入低,中国肉类生产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色,肉类消费与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一致性,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高收入地带也是肉类主体消费带。目前,中国农村肉类消费与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半数中国人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中国肉类消费的阶段性目标是每人每天多吃一两肉。中国农牧业和肉类工业任重道远,什么时候,农民和城镇居民吃肉一样多,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吃肉多,那才是中国肉类消费进入佳境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兔肉干制品(肉干、肉松、内脯)的加工工艺、配方试验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加工兔肉干、肉松,肉脯方便、保健食品的可行性,为兔肉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企业的调研及分析 ,阐述发展肉禽类加工的意义 ,探讨了无锡市肉禽类加工的现状 ,指出了肉禽类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无锡市肉禽类加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肉兔在养殖过程中的生理、生长特性,本试验购入种兔5只(1♂、4♀)进行饲养探索,并作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肉兔6-7个月龄即可生育;孕期平均:31.6d,最长33d,最短30d;每胎产子最多为6只,最少1只;兔仔出生2d时平均重量:43.99g;29d时平均体重:463.33g,约为初生平均体重的10倍;60d时平均体重为1130g,约为初生体重的25倍、约为一月龄体重的2.5倍.体重是一月龄兔仔体重的2.5倍.  相似文献   

16.
1993~2005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肉类快速增长,同时,中国在日本肉类进口市场上的份额也在提高。文章运用CMS模型分析了中国及其主要竞争对手向日本出口肉类的变动,并试图分解出各影响因素对肉类出口变动的作用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肉类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对中国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也表明,竞争力是影响各国对日本肉类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许多地方肉用种鸡蛋受精率比较低的现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父母代肉用种鸡蛋受精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本文通过对古人主食、肉食、食器及食俗的考证 ,分析古代中国人吃得广泛和追求美食的原因 ,并论述了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生长环境下黄鳝和泥鳅肉的品质特性,分别对其主要营养组分、颜色、嫩度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对黄鳝和泥鳅肉的上述品质特性有明显影响。野生和人工养殖黄鳝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等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环境中的黄鳝内红度值(a*)显著高于人工饲养的黄鳝肉,但生长环境对泥鳅肉营养组分和肉颜色影响较小。野生环境下黄鳝和泥鳅肉具有更高的剪切力、硬度、弹性和咀嚼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在分析1992—2014年中国肉类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的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中国肉类产品进出口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出口方面,我国肉类产品出口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世界市场需求增长,而出口竞争力变化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对出口波动也有着重要影响;在进口方面,国际肉类产品更具竞争优势是推动中国肉类产品进口的主导因素,此外,进口结构优化和国际市场供给快速增长也是促进中国肉类产品进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