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传荣 《南都学坛》2005,25(6):45-47
《红楼梦》中的秦钟,尽管作品中关于他的内容并不多,但他是作为贾宝玉的为数不多的男性“情友”形象出现在书中的。从曹雪芹对他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他的态度并非是欣赏、歌颂的,而是将他作为一个“回头纨绔(或准纨绔)”来塑造的。他与贾宝玉的交往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认为曹雪芹安排宝玉终于出家未免“小器” ,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论文通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论证了曹雪芹并未“小器”。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形象当是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组合。贾宝玉出家了 ,而甄宝玉却入世了。甄宝玉当是曹雪芹笔下大器晚成的宝玉形象  相似文献   

3.
王万岭 《南都学坛》2004,24(2):42-46
“大观园试才”是贾宝玉第一次在包括贾政在内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才情 ,长期以来 ,这次试才常被误解为作者要借此机会展现宝玉的文学才能 ,其实“大观园试才”运用了三组对照关系刻画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曹雪芹人才观的客观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印象里,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落草时带来的”通灵玉大概是绿色的或者白色的。电影《红楼梦》里就让宝玉戴了一块绿翠玉,其他各种绘画和工艺品凡出现贾宝玉时,他的那件“命根子”也往往是表现成绿色玉或者白色玉的。然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他那块娘胎里带来的通灵玉却是红的。之所以是红色,也并非无关宏旨,它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紧密相关,服从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整体构思。通灵玉的颜色是红是绿并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贾宝玉婚姻悲剧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人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6.
上面是谈把第一、第二方面归结于第四方面的种种情形,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对于第五方面的有关分析。第五方面的若干问题也具有他属性。譬如贾宝玉喜欢吃女孩子嘴唇上的胭脂,这是哪一种脾性?第二十一回,湘云为宝玉梳洗,他顺手拈了胭脂,意欲往口边送,结果被湘云打落,并骂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再如第二十四回,宝玉猴上身去涎皮赖脸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第二十三回,金钏儿逗等着见贾政的宝玉,问他吃不吃她才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玉”作为叔本华唯意志哲学中“生活之欲”的代表,认为《红楼梦》提出并解决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问题,且《红楼梦》创作的主旨精神是:拒绝一切生活之欲、寻求解脱之道。这与曹雪芹真正的创作意图是不完全相符合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宝玉之“玉”和宝黛爱情是持肯定和褒扬态度的,他所舍弃的是过度的贪欲。  相似文献   

8.
<正> 凡是熟悉十九世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的人,一定不会忘书剧中女主人公娜拉爱吃杏仁甜饼干,却又只能背着丈夫海尔茂偷偷地吃,还用谎话来遮掩的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有着磁石般的力量,它出神入化、别开生面、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剧情的发展,如同《红楼梦》第十九回中林黛玉替贾宝玉擦去钮扣大小的胭脂膏子的描写,以及《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前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的描写一样,韵味深长,是细节描写的传神之笔。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九回,虽落笔于宝玉脸上一块钮扣大小的胭脂,却着意在描写宝玉的叛逆性格。宝玉违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比男人都纯洁高尚,和府上小姐、丫环终日耳鬓厮磨,才有了这个带性格  相似文献   

9.
一、从贾宝玉爱“红”的毛病说起贾宝玉有一个奇怪的毛病——爱“红”。第十九回,袭人跟宝玉约法三章,规劝他,其中就有一条:“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袭人的话,说得有些逻辑混乱,语无伦次。“毁僧谤道”与“调脂弄粉”放在一起,不伦不类,“吃人嘴上擦的胭脂”是包括在“爱红的毛病儿”里面,还是应该分开呢。袭人的意见不一定是想好了,面是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在她看来,宝玉的毛病很多,但没有组织好,顺口就提了。  相似文献   

10.
宝玉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不满意,对身边的女奴充满了同情和关爱,这是他思想性格中可贵的一面。但不能对此无限拔高,认为他的思想是“近现代思想”,“是无等级的、平等的、仁爱的真诚无私”,“是最不懂得‘自私自利’为何物的人”。宝玉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末期“盛世”的“怪胎”,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是个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封建贵族的纨绔子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统一。曹雪芹对宝玉的思想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不能将曹雪芹的思想和宝玉的思想画等号,更不能将宝玉的思想和《红楼梦》的思想画等号。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理学思想专制的氛围中,曹雪芹通过宝玉“女儿说”,展现了人与生俱来的至情人性;但在儒释道一体的封闭思想体系下,贾宝玉陷入了困境,或儒或佛,其至情人性终归泯灭。根据人的主体超越性与历史局限性的辩证关系,鲜明地展现了贾宝玉至情人性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50年代的贾宝玉,经历了艰难困苦、悲欢离合大半生,终于在中举以后而悬崖撒手,遁入空门。张毕来先生称他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吴组缃先生评论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贾宝玉形象所含有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限度”。曹雪芹对于贾宝玉曾概括为“情痴”和  相似文献   

13.
近见一红学论文称:曹雪芹“基本上以明代服饰和清代服饰混合法来塑造人物。如《红楼梦》几位主要人物的服饰具有该时代的代表性,是当时流行的服装。”此说值得商榷。我以为:曹雪芹并不是以明清服饰塑造人物的,《红楼梦》主要人物之服饰并不具有明清服饰的代表性,并不是当时的流行服饰。大而言之,理由有二:一、《红楼梦》开宗明义,说得极明白:作者有意“将真事隐去”,“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为避免当时严酷的文字狱,作者写人物之服饰,均用了烟云模糊之法,让人无法辨出其时代特征,比如写王爷,不写花翎顶戴、朝服、朝珠,避免授人以柄,说它写的是本朝之事。明代服饰是更需避讳的,否则,便有“反清复明”之嫌,那是关乎脑袋安危问题的!二、从实际描写看,以《红楼梦》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为例,小说第3回、第63回有三段集中细写了他的服饰。第3回有这样一段:“(宝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发式和头饰是最显眼最具标志性的,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便严令汉人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男子必须把脑袋前半头发剃光,只有后半向后结成辫子,这是清朝的统一发式。而贾宝玉的发式与此是绝然不同的。我们再查考一下明代的服饰。据多种史料记载,明代“举、贡、监、生员俱服黑镶蓝袍”或“服黑花缎袍”。“举人与贡、监、生员同带儒巾,儒巾与纱帽俱以黑绉纱为表……”“其便服自职官大僚而下至生员,俱带四角方巾”。与贾宝玉的服饰简略对比一下,便十分明白,贾宝玉的以红、紫、绿为主色调的服饰绝非明代服饰。可以说,贾宝玉的服饰,既非明亦非清,而是唐宋元明清兼而有之,如“箭袖”就是清代的,但除衣袖之外,又都不是清代的。就是说,宝玉服饰纯属艺术虚构,为显示其个性和贵族风仪,作者为他“特制”了整套服饰。 (斯迈)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不打算全面评价宝玉形象,只仅就他的功名观作一论述,不揣浅陋,以就教于方家。自从隋唐创置开科取仕的制度以来,读书就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和科举也就成了通向功名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时,不知有多少人苦读寒窗想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不是有“书中自有黄金  相似文献   

15.
皮述民的红学代表著作有《红楼梦考论集》《苏州李家与红楼梦》《李鼎与石头记》等.由以上研究成果可知,皮述民乃新加坡与台湾地区红学领域卓有成绩、独树一帜之学人.皮述民一改过去将曹雪芹、脂砚斋、贾宝玉密切联系的思路,形成了“李鼎、脂砚、宝玉三位一体”的新认识,这是“翻案”所结出的果实.当然,皮述民最具新意的“翻案”还在于他提出了这样的命题:“李学”即打破红学谜关之学!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十六回中写道:“……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读《红楼梦》一书的人未必会对这段文字感多大兴趣,有的甚至不曾留意秦邦业这个名字。其实,秦业虽然守着个“清寒之家”,但是,他女儿秦可卿却嫁到了显赫的宁国府,与贾蓉结为夫妻,成了少夫人。儿子秦钟,即秦鲸卿,又结交了荣国府“运旺时盛”的少爷贾宝玉,可称得上是攀龙附凤,身价百倍。正在他一心高攀,指望后辈光宗耀祖的时候,偏偏这一对儿女不争气,秦可卿与公公、小…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卷首,曹雪芹借“石头”之口说,他创作此书“不敢以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这里所说的“儿女笔墨”,从作品的实际来看,主要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描写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悲欢离合的种种情事,所谓“唐突朝廷”,是指作家通过作品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封建阶级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为我们刻划了那个社会的众生相,从而使这部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杰出作品,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他“不敢唐突”是假,如实描写是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呖血塑造出来的一个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闪耀着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光芒。同时,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的叛逆形  相似文献   

19.
在明清理学思想专制的氛围中,曹雪芹通过宝玉"女儿说",展现了人与生俱来的至情人性;但在儒释道一体的封闭思想体系下,贾宝玉陷入了困境,或儒或佛,其至情人性终归泯灭.根据人的主体超越性与历史局限性的辩证关系,鲜明地展现了贾宝玉至情人性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20.
二 破坏人物形象 破坏人物形象,是程、高窜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一个主要方面。目的仍在于使其“不谬于名教”,成为一部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小说。 (一)改变贾宝玉的性格思想 贾宝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叛逆人物,曹雪芹自己性格思想的化身。程、高企图破坏书中人物形象,以改变全书主旨,当然要从贾宝玉开刀。而最主要的是改变他反对读诗云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