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宁 《唐都学刊》2006,22(1):125-127
颜色词在各种民族语言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颜色的记录符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从生理学角度看,每一种颜色词都具有象征意义;从语言学角度看,文化差异导致对颜色词的理解产生许多谬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颜色词与个人的心态、行为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习俗之间具有深层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
陈岩 《学术交流》2005,(10):146-149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文化特征。汉英的颜色词由于受各自民族文化的熏陶而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意义,主要表现为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和语义缺项。这是由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心理、民族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相同或相异所引起的。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颜色词也表现出趋同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刘卓滢  高嘉勇 《唐都学刊》2002,18(1):124-12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英两国在地理气候、古典名著、神话传说、宗教历史、动物与颜色等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对英、汉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跨性别交际中语言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越红 《学术交流》2008,(5):148-1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影响着语言.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语言中得到了一定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这些差异的形成与生理性别有关,但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因素都决定了语言差异的形成.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谈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英汉颜色词差异程度的不同 ,将基本颜色词分为三大类 :文化伴随意义大同小异 ,文化伴随意义小同大异 ,文化伴随意义完全不同 ,并从功能、起源和使用场合的角度对英汉基本颜色的词的语义和语用含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邱晓芬 《社科纵横》2005,20(4):241-242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颜色打交道。颜色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没了颜色,这个世界会是怎样。颜色有各自独特的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不同的语言,颜色的含义不尽相同,甚至说同样语言的人,对颜色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本文以一些主要颜色词为例,讨论它们在汉英文化中的联想。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文化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平 《学术交流》2007,(1):140-142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的一个新兴分支。一般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即社交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加强文化间的相互渗透是减少社交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池文君  谢红 《社会工作》2009,(13):25-26
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语言行为。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更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语言过程中思想、信仰、习俗的差异,阐述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凡夫 《日本研究》2011,(3):124-128
在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为借助日本学习西方新文化、新知识,汉语从日语中借入了众多的汉字词。这些词在甲午战争之前,多以学者们的客观介绍为主,之后逐渐变为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使用与传播。大量涌入汉语的日语汉字词,不仅要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等语言外部诸要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语言内部规则的制约。因此,日语汉字词被借入汉语后,尽管对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最终融入到汉语的词汇体系之中,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淘汰与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3,19(3):139-141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运用方式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习俗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杨晓红 《社科纵横》2005,20(1):190-191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 ,更是文化转换。英汉语言中大量词语在文化意义上的差异给翻译带来了障碍。这些具有差异的文化词语按照联想意义可分为四类 :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 ;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 ;词汇空缺。对于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的翻译 ,大致采用以下五种模式 :文化植入、文化阻断、文化诠释、文化融合和文化归化。  相似文献   

12.
闻彤 《社科纵横》2009,24(10):170-17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约定俗成的,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学习一种语言,不但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还要了解该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即他们的社会文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与了解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基础上,形成中国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人物分立"的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去时间取向与未来时间取向、权威和平等、稳定与变化等范畴的价值观。在语言教育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并把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等,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3):126-127
随着国际各领域文化的不断交融,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意识,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全球化。文化意识的差异,决定着民族文学创作的方向和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差异体现在中西方文学作品、语言及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不同理解,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学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基源,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刻理解和认识,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丰富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性别文化交际带来的矛盾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菊娥  张琳 《唐都学刊》2006,22(4):154-157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别语言差异源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性别角色、社会分工、社会偏见、以及权势和支配欲。性别差异不只是生物学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文化构建。不同的性别角色促使男性和女性获得各自的角色行为,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交际方略、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对容易导致交际失败的交际规则的敏感性以及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表示颜色概念的词与中文同类的表达极为相似———除了表示颜色本身之外 ,还可以表示一些语言色彩 :正面的、负面的或中性的 ;令人高兴或令人不安的 ;有危机感的 ;令人愉悦或令人沮丧的 ;还有一些由表示颜色的词构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等。本文从颜色的角度谈论英语语言的色彩 ,展示语言自身的魅力 ,增加大家学习外语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7.
谚语和汉民族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语汇最能反映文化的内容。和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样.谚语正是汉语语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数量庞大,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全面地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及汉民族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处世哲学,处处闪耀着民族智慧的火花,成为汉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们研究语言事实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汉语谚语和传统道德观任何民族都有其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观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深…  相似文献   

18.
任何国家的文化环境都不会完全相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要素上。文化对顾客资产三个方面的驱动要素,即价值驱动要素、品牌驱动要素和关系驱动要素都存在一定影响。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俄罗斯拥有不同的文化,由此造成了两国不同的价值现、民族特点和国民性.并深深影响着各自的对外决策和行为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临现代和后现代双重景观,中俄两国都在艰难的社会变革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主流文化精神,完成文化转型.文化差异往往会影响相互交流.因而,对中俄两国文化差异进行比较有着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中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对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行有益的探索,进而对中俄文化的深入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奚晓丹 《社科纵横》2014,(8):143-144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所涉及的变数很多。传统的翻译研究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上,这往往脱离了目的语与元语言的转化。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背景的文化差异,导致译入和译出的非对应性,忽视了目的语读者的期望。因此,本文将从诗歌小句的视角,通过运用主述位理论来试图对英汉诗歌的翻译结果影响进行分析,解读诗歌元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移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该如何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