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小年一到,新年也就不远了。咬一口糖瓜,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人们开始为迎接春节做准备。不过,不同地方过小年的日期并不一致。一般而言,北方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据专家解释,这与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小年VS祭灶节提到小年,就不得不说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祭灶节"。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其为"灶君司命",传说,他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因此十分受尊崇。  相似文献   

2.
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过了小年,大年很快就来了。“腊月里,三‘啰嗦’,杀猪、扫霉、蒸馍馍”,这是农村俗话,说的是人们忙碌准备年事。就让我说说我们山村里人儿的这“三啰嗦”给你听,保你感兴趣。一说杀猪。一过腊月二十,村庄里猪被宰杀的嚎叫声一天到晚接连不断。我们那杀猪的屠夫是张叔叔,猪被杀死后,丢进盛着滚烫热水的大木桶中,张叔叔手牵着猪鼻孔上穿着的绳子,使劲地摆弄,助手配合着。稍一会儿,张叔叔抓住猪毛扯一下,毛就能顺利掉了,几个助手就赶紧抄起麻石砸着脱毛,猪毛顺利地脱落,白白的皮亮了出来。张叔叔又在猪蹄腕处用刀尖开个口…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糖,吃得牙齿都是小洞洞。一天,我从幼儿园回到家,看到柜子上放着一联“糖丸”,它那褐色  相似文献   

4.
瞿宁  橙雪 《社区》2005,(7):48-51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西侧的灯市口西街,有一条清静窄小的巷子——丰富胡同。进去第一个门,19号院,就是老舍先生的故居。1950年4月,老舍先生与他的家人开始在这个三合院居住,直至他去世。特别是他人生中的一“头”一“尾”,都永远地留在了北京。小羊圈胡同出了个大作家在老舍一生的67年中,他在北京度过42年。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上,有一个名叫小羊圈的胡同,这里曾经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1899年2月2日,腊月二十三,老舍就出生在小羊圈最靠东南角的一个小院里(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生老舍的时候,母亲已经年过40,而且身体十分虚弱,分娩时因失…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6.
读者平话     
《社区》2003,(22)
杂弹 原来很简单 马蹄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了:“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原来快乐很简单,拥有少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7.
朱晓立 《社区》2011,(3):33-34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灶神节,民间称之为“小年”,并一直流传着“小年到,包饺子、吃灶糖,洗澡剪头还得扫扫房”的谚语。过了这一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居室卫生,置办各种年货了。清洁工作既耗费体力,更需要细心加小心。为了帮助大家全面、安全地进行大扫除,本刊给您温馨提示。  相似文献   

8.
动物奇闻     
《阅读与作文》2009,(2):9-9
中国河南新乡市的一只叫“笨棒”的鸭子在当地很有名气。每天它都跟着主人杜希娜逛新乡市的农贸市场,脖子上系着红带子,还穿着一双小鞋,很是惹眼。杜先生说:“每天都有人逗它跳舞、唱歌或数数。如果有人请它唱歌,它便有节奏地摇头摆身,嘎嘎直叫。如果你举起1个手指,它叫一声;举两个手指,它会叫二声,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9.
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上,住着一只丑陋的毛毛虫小云。它没有朋友,一个人住在大树上觉得很没意思。有一天,它看见大树上来了一只蝈蝈和小蜻蜓,他们在一起快乐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小云见了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好吗?”小蜻蜓神气地说“:呸,你长得那么丑,我才不愿和你一起玩呢。”小云只好伤心地回家了。从此小云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大家都要嘲笑它,说它长得简直太丑了,连苍蝇都比不过。小云每天都在家呜呜地哭,一阵阵的哭声被好心的小蜗牛听见了。小蜗牛虽然爬得慢,但它还是急匆匆地赶往小云的家。小蜗牛来到小云家,奇怪地问:“你怎么了?是不…  相似文献   

10.
1960年,我5岁时,家里从城镇下放到乡下。那时正是全国大挨饿的年代,野菜挖光了,榆树叶子被撸光了……但是,再饥饿,人们对过年还是忘不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屯子里家家户户做起了红灯笼。我家由于是下放户,日子过得很难,屋里都生不起炉子,哪有兴头做灯笼呢? 我囔囔着妈妈:“人家都有灯笼玩,你也给我做一个吧!”  相似文献   

11.
日记选登     
腊月,在故乡,曾经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 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大年三十晚上发生的情景,当我们父子第一次将一种幽闭多年的鲜花复活于窗格子里时,院子里一下子拥满了人,至今我仍难描绘人们被一种美震撼的样子。后来才知道,自家的窗花是很有些名气的,远近方圆包括陇上人都来我家“请”花样。一个“请”字包含着多少意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百步吹灯     
小王是某厂有名的“智多星”,在一次青年联欢晚会上,大家都要他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小王想了想,就说“:今晚我没有什么精彩节目献给大家,就表演一个‘气功百步吹灯’吧!”“什么?”大家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一个个像喝了迷魂(hún)汤,全迷糊住了,都惊奇地说“:小王根本不会气功,他能表演这个节目吗?”这时,小王叫人找来一支蜡烛和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后粘(zhān)在桌子上,转身走了起来:“一步、两步、三步……”他一共走了100步,然后运足气,对准蜡烛一吹“,噗”一声,蜡烛熄灭了。小王说“:怎么样?走100步还能把蜡烛吹灭。不假吧!”大家都笑…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三日(俄历),天下着蒙蒙细雨。“阿芙乐尔”停泊在紧靠法俄船厂水墙的地方。这地方是老巡洋舰很熟悉的。这是它的诞生地。一九○○年刚刚建造竣工的“阿芙乐尔”从这儿的船台上,迎着军乐和礼炮的轰鸣,“在沙皇和皇后陛下的驾临下”,垫着涂了肥皂的滚木,滑进了涅瓦河黑色的河水中,它加入了沙皇的一支分舰队驶向对马海峡,并以这保留着悲惨记忆的远征开始了漫长的战斗生涯。舰桥上,值星准尉寂寞无聊地来回走动着。  相似文献   

14.
共忆年味儿     
《北京纪事》2015,(3):4-4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台湾民间,春节习俗与海峡西岸祖居地闽南地区大同小异,台湾民间有“时年八节”之说,而春节则为八节之首,也倍受看重。 台湾别具情趣的过年,从腊月二十四日便拉开了序幕。这一天,家家“扫尘”之后,有的就开始换贴新年画、新春联,烘托节日气氛。这一天,家家户户要买又甜又粘的蜜饯、茶料,放到灶台的  相似文献   

16.
冲洗粘满泥沙的皮革、晾晒浸透洪水的鞋服、清理面目全非的音响家电……23日的水头街头,我们看到了这个刚遭洪水洗劫的“中国皮都”,正在尽最大努力一点一点挽回损失。很显然,“海棠”并没有吹倒水头人,这里的灾民们展现了镇定、坚强的一面。但洪灾也暴露出这个镇脆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娱乐世界     
一个男人拉着一条狗气势汹汹地冲进宠物店,指着老板说:“我买了你这条狗看门,可昨天小偷偷了我家300块钱,它却不吭一声。” “先生,”老板慢条斯理地回答道:“很遗憾,这条狗以前的主人是个百万富翁,所以这么点钱它根本不看在  相似文献   

18.
踏雪家访记     
王士信 《老友》2013,(4):22-23
1972年2月7日,农历辛亥年腊月二十三,高安县杉林中学的老师们正在忙着批改学生期末考试的试卷。这天,北风呼啸,彤云密布,气温骤降。开头还是小雪花在风中漫天飞舞,不久,鹅毛大雪就飘然而下。  相似文献   

19.
其实.我很少吃糖,与糖难得“亲密接触”,但偶尔看到糖果.耳边就会不由自主地响起“老师。我要你帮我剥糖纸”的声音.心里像吃了糖一样甜。于是,思绪就会被拉回2005年春节.仿佛又坐在那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中间.正与他们无拘无束地促膝长谈着……  相似文献   

20.
段扬 《今日南国》2010,(8):20-21
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日祭过灶神之后,北海的传统花街北京南路两侧的绿化带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花农们使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忙碌,搭建一座座竹棚,扎起一排排花架,大车小车地运来各种花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