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革命文学中大量文本以对女性身体的想象为枢纽支配整个叙事的进程.革命指令下,从性感身体到革命身体,从身体自我到自我的异化,从女性气质到气质"雄性化",这都充分表明革命对女性身体既解放又规训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心灵主义进路的影响下自闭症一直被认为是由于心理理论模块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然而很多早在儿童形成心理理论之前的婴儿时期就表现出的感官整合和身体知觉等方面的异常表明心理理论缺陷可能并不是自闭症的根源。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把自闭症的紊乱根源定位于主体之间,强调要重视对自我觉知和意向性的描述。以身体自我障碍为主的自闭症的非社会性缺陷在以往研究中受到的关注度远不如社会性方面的缺陷,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对于自闭症的早期诊断和后期干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象学蕴涵了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的认识论优势,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在一些疾病的探索中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自闭症的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受损、自我-他者分化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方面,给出基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4.
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背景下,对于人的身体概念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体概念的意蕴是:它是存在的实体,具有感受性、自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在现代人的视野中,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身体观,改变了人的身体观念,并使其具有了新的实体性、感受性、自我性和社会性。正在形成的全新的身体概念,将全面改变人类的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5.
6.
进入20世纪以来,实践层面的身体美育迅速升格为热门话题,但相应的理论建构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和摇摆。在身体美学所倡导的身体—主体概念看来:作为审美欣赏和自我塑造的中心,身体同时是美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身体美育是身体—主体自我塑造的一种方式,涵括体育但又远远超越它的边界;当身体美育概念获得恰当评估时,一种以“身体—主体”为关键词的新型伦理学(包括体育伦理学)就会应运而生。由于将美育如其所是地领受为身体—主体的自我培育,困扰人们的二元论图式被反思和解构,传统美育理论(包括体育美学)中的内在分裂正在被消除。智育、德育、体育不再被当作三种分立的活动,而是被纳入整全的身体实践之中。虽然它们各有其侧重,但都属于身体—主体自我关怀的实践。这是一种具有示范性的理论建构,证明人文学术完全可以“在身体的基础上重建一切”。 相似文献
7.
8.
网络社会是二元交织的社会,它打破传统意义身体与自我的统一性。而在网络游戏这个超真实的虚拟生活场景中,游戏角色凭借鼠标和键盘沟通了自我,身体得以延伸与投射。体验与沉溺、抽离与支配,使得网络游戏成为身体解放和规训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存论意义的人格动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之为人的人格动力赋予人不断走在由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人的意义就是人格的自我构成.人的意义人格是由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向非对象性本质力量跃迁、超越而证成的,最终实现人的本体论统一.这种人格力量来自于人的需要动力、思维动力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的兴起使"享乐主义"一词从贬义摇身变为褒义,并获得了合法性的存在地位.费瑟斯通指出消费文化是以"教育"大众激发需求和欲望的享乐主义的生活格调为核心的.在消费文化中,身体摆脱了精神统治的阴影,被认为是快乐的载体,年轻、健康、美丽、结实的身体承诺让消费者更多地享受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带来的益处.正是通过幻想,消费文化使身体越来越多地承担超出其本身的功能,而身体形象之间的比较使消费者陷入了"自恋"般地对身体的规训和维护过程中.身体同时成为自我展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辩证法"一词最初的含义,学术界普遍认可"辩证法是论辩、论证的艺术"这一说法。然而,在被公认的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哲学家那里,所理解的"论辩、论证的艺术"却是不一致的。本文从几位有代表性的古代哲学家所理解和应用的"辩证法"入手,来考察"辩证法"一词的初始含义,即"辩证法"作为"论辩、论证的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和"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和"与"同"异,却与"中"不可分。宇宙万物由"和"而产生,又存在于"和"的状态中,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对宇宙万物本来面目的根本认识。"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观。"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解决今天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在现实生活有广泛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镜子作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一直颇具争议,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陷入了“囚徒困境”。通过对效率与公平辩证关系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法,可以找到走出“囚徒困境”的途径:一是基于外部环境决定的依存关系与合作;二是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4.
王素萍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51-54
"主-客-主"交往实践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又一个向度,是在对传统向度"主-主"辩证法和现代性向度的"主-客"辩证法基础上的完善与发展.从生存论视域进行哲学反思,目的就是返回到人自身之存在,使人能动地对客观世界进行生存意义上的改造,使"以人为本"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崇高使命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阿多诺研究30年来的一般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在既有的5种研究模式中,"否定的辩证法"都以某种方式被忘却了.这是阿多诺研究中的历史性遮蔽.阿多诺在1990年代的复兴要求正确理解"否定的辩证法",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到它的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16.
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隐而不彰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异化劳动向自主活动转化。劳动辩证法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者是历史辩证法在不同向度的表现。从异化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致的。文艺复兴以降,人们劳动观念的改变,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形成的重要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7.
赵忠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60-64
魏晋风度中的很多现象,都围绕身体展开,士人们借助身体言说、传情达意,形成特定名士群体的"身体语言"。诗人阮籍更是身体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青白眼、他的裸裎、他的啸、他的醉饮、他的"穷途恸哭",都是富有原创精神、极具歧义性的身体语言,传达出反礼教的深刻用心和独特的人生体验。阮籍的身体语言,既是魏晋任自然社会风气滋养的产物,也是魏晋玄学思维方式作用的结果;更与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生命体验息息相关。阮籍的身体语言,拓宽了传统意义上语言的边界,与儒家士人的身体语言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8.
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里,阿多诺最后讨论到现实中的否定辩证法.在此,他将人类生存中的自由问题排在首位,以此来显示人类主体行为在历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这一讨论中,他主要依托康德道德哲学的解析,并由此展开一轮实践理性批判的否定性反思.这大有些政治哲学的味道.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最后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升华发轫出来的.而且显见的事实是,他的理解并没有走出青年卢卡奇所设定的那个主体与客体的历史辩证法领域.注意这一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对他人问题的讨论是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一个重点。由于无法解决他人与自我之间的悖论,海德格尔和萨特都未能较好地回应这一问题。梅洛-庞蒂援引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改造和修正了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他人理论。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方面,梅洛-庞蒂的他人理论具有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印记;另一方面,他的理论又反过来重构和解构了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