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明举  吕佳 《天府新论》2005,(Z1):148-149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占有统治地位,法律哲学也为教会及其教义所支配,成为神学的一个科目.早期基督教著作家中最重要的首推奥古斯丁,他建立了以神权政治论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和哲学在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体系是基督教圣经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种巧妙结合.阿奎那将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但仍然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正义观.这些法律思想对现代西方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些见解,有其启示作用,不可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2.
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抽象的法学理论在19世纪之前是由法学外的思考者们来推进发展的,法律家与专业外的法律思考者之区别在于他们始终不能完全游离于各个时代发生效力的实在法.面对实在法,抽象法学理论的姿态有时是极为尴尬的.二战以后,法学家们有关"疑难案件"所引发的理论论争为抽象法学理论续造生命活力做出了贡献.建立在现代逻辑、语言哲学、语用学和对话理论基础上的法律论证理论在哲学和法哲学领域悄然兴起.尽管这个理论本身在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特别是有关法律的道德评价之类的实质哲学问题)方面还存在着应用的局限性和具体方案上的缺陷,但它代表着一种在实在法之实践问题上寻求多知识进路、多学科方法之研究论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法律理论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特定意义的法学理论范畴,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法律理论是与法哲学、法社会学等并列的法学理论学科;作为范畴意义上的法律理论则是指与抽象性的法学理论相对应的应用性的法学理论,它是对实证法以及法律过程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概括.法律理论的客体是对法律的一般理论性描述[1],其理论特质具有具体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方法论意义[2].摆脱抽象法学理论的困境固然需要提升法学家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概括能力,走向实证的法律理论研究路径也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法哲学的历史是一个自然法与法实证主义争相斗妍的历史 ,又是一个理性自身的变迁史。价值唯理性和形式唯理性都无法完成对法律合法性的证成 ,这是对人类理性误读的必然结果。既关注内容 ,又不忽视形式 ,这是法哲学的最终使命。但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和考夫曼的关联本体论都无法完成这一使命。诠释性法哲学———一种关于生活的、理解的哲学———将是法哲学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法律方法的法本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实践中的法律具有"二阶意志"的属性,法律就成为社会可以改造并理性化的存在.法律方法是法律的延伸,是法本体的一部分.法律中包含法律方法是法律作为实践理性的特质决定的.法律方法可以通过立法和司法两个途径改变法本体,司法途径是常态.法律方法浸润法本体的另一途径是以法律意识形态为介质.法律理论在法律方法法律化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法本体中方法性成分的增加是法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当下中国,应当加强法律方法的研究并对法律方法给予必要尊重.  相似文献   

6.
法的模糊性是指法律元素具有的性质与类属不完全的特性.法律价值作为法律的重要要素具有模糊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价值性态及其运用的模糊性;二是诸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模糊性.法律价值的模糊性是一切法的模糊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刘志 《青海社会科学》2010,(4):177-180,190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基本态势。尽管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范式在全球化过程中占尽先机,但法律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全球化并不应当是西方化。本文力图从冲突的角度来思考法律全球化,即从法律规则、制度层面上本国法与别国法的冲突,法律文化层面上本土法与外来法的冲突,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三类冲突中寻求冲突的可能解决路径,以实现全球法律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王怡飞 《兰州学刊》2007,19(7):106-108
法的价值的研究源远流长.在法的诸多价值中,秩序和正义被普遍认为是法的主要价值,而体现当今时代主题的"人的发展"这一法的价值却鲜有人提及.人的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和公民的愿望,应该为法律所重视,并成为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律行为理论不仅在现代民法和民事领域中居于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代刑事和行政及其诉讼领域(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从而超越了单一的民事领域之疆域.建立统一的、一般的法律行为理论势在必行,走法哲学的进路,运用语用学方法,梳理、整合、重构法律行为理论,与实践理性(或交往理性的)对接,将法律行为理论纳入到法律行动理论的视域中,从而实现法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也使得法哲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理论更富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独立于内容的理由是哈特《法律的概念》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旨在解释现代社会中法律权威特性的来源。以规则的意义展开论述,结合哈特将游戏规则与法律规则的类比,在论述的过程中很好地解释了其将法律规则与其他规则,特别是道德规则相分离的观点,具有非常强的推导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王国金  张镭 《齐鲁学刊》2007,3(2):153-156
法律规则及其效力是法哲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梳理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有关法律规则效力的认识发展过程,反观当代中国对该问题的认识现状,正确界分法律规则的效力及其内在规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法的基本问题是法律行为,而法律行为的效力来源同样是民法学界一直讨论的问题。对法律行为不同效力来源的看法不仅涉及到自然法、实证法的立场,而且暗含着对意思自治原则的不同理解。虽然,理性自然法的意志决定论影响深远,但随着休谟问题的提出、自然法的没落和实在法的兴起,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据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以往将法律行为效力来源简单地归结于实在法或公权力,是对实证观念的粗糙理解。本文运用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重释法律行为的效力来源,并探讨法律行为推定生效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法律价值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法律价值是现代法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建立科学的市场经济法律价值理论 ,除了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 ,还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市场经济法律价值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 :规范—市场分析方法、文化—历史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语言表达过程就是法律修辞的过程.法律修辞包括消极的法律修辞和积极的法律修辞两种基本类型.消极的法律修辞存在于法律语言表达的全部过程,是法律修辞的基础,是法律修辞学最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对象;积极的法律修辞是法律修辞的特殊形式,只存在于特定的法律语言表达情境中.积极法律修辞主要通过辞格和辞趣来实现;消极修辞主要通过辞规与辞风来实现.消极的法律修辞着重于法律语言的准确、平稳的表达,其目的在于方便读者清晰、全面地理解法律表达者的意旨;积极的法律修辞侧重于法律语言的情感表达,其目的在于说服听众接受法律表达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法律进化理论借助的是启蒙运动晚期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进化论假说的成果,结果呈现出一种简单粗糙的"单项式上升运动".尽管这在法律史上是一次革命,但是接下来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它的局限性.本文从18世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到20世纪初威格摩尔的<法律行星系统进化>,分析了四位代表人物与其著作以及百年进化论法哲学发展的轨迹,由此证明从孟德斯鸠到威格摩尔,进化论法哲学取得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法律"系统"进化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法律结论的确定性问题在法律理论与实践中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结论的确定性是逻辑科学和法律科学从而也是法律推理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形式法律推理是保证法律结论确定性的基本手段,而实质法律推理和非单调法律推理是必要的补充.其共同的价值目标是从不确定性中寻求法律结论的相对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这本小书中系统讨论了社会、国家的形成,自由与平等、法律的来源及其重要性,以及政体的构建与各种国家形态,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但是,虽然卢梭努力构建完美的社会形态,他的“社会契约”却只能是一个走不出去的圈.初始的设想难以支撑社会架构.  相似文献   

18.
富勒提出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在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合法性诸原则能否真正被视作法律的内在道德.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富勒在面对诘问时陷入了理论困境.事实上,富勒所谓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毋宁应被视为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对立法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上的道德问题进行价值哲学与社会实证分析是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立法技术伦理正当性分析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具有正当性的立法技术的探索、发现与立法者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对法的制度伦理的坚守能使立法者有效避免滥用和误用立法技术.而对立法技术进行价值追问和道德效果的社会实证分析则提供了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案件为何疑难?——疑难案件的成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波 《兰州学刊》2012,(11):178-183
疑难案件是近年来困扰中国法官的一个重大难题,而我国学界对关涉疑难案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缺乏相应的研究,理论没有及时地回应现实司法实践。文章将正本清源,着力解决疑难案件的成因问题,具体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论证:首先,分析疑难案件的法律成因,这也是疑难案件的内在成因,指出语言之不确定性、法律方法之有限性以及法律之开放性共同催发了疑难案件的产生;其次,社会转型和社会生活事实的纷繁复杂构成了疑难案件的社会成因;最后,从历史性的维度切入,结合英美侵权法、美国宪法案件以及普通法的运作机制探究疑难案件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解释的效力:一个难题的追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法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解释理论,其研究正处于由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向本体论法律解释过渡的阶段,这使得法律解释本身就成为法律的核心内容.然而,建立在哲学解释学基础上的法律解释理论的成立,必须具备经过法律效力检验的能力.但是,现有的解决方案--无论是考夫曼的先验性方案还是德沃金的经验性,均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因此,本体论的法律解释理论仍然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