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梳理新型城镇化内涵及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认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应是在充分发挥市场力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力与行政力协调配合运作形成一种合力,人口素质和社会保障为其提供维系力和持续力的综合系统。同时,运用多元回归法对山东省城镇化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市场力和行政力,且市场力的作用远大于行政力,而作为维系力和持续力的社会保障和人口素质对目前山东省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为微弱。基于此,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构建策略,即充分发挥市场力的主导作用,优化行政力以实现行政力和市场力的协调配合,同时更应注重社会保障完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城乡二元格局突出,城镇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从经济和制度两方面探讨重庆城镇化滞后的原因,认为重庆城镇化水平滞后在于其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不顺畅.要加快推进重庆城镇化建设,首要的是必须优化重庆市的城镇化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城乡二元格局突出,城镇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从经济和制度两方面探讨重庆城镇化滞后的原因,认为重庆城镇化水平滞后在于其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不顺畅。要加快推进重庆城镇化建设,首要的是必须优化重庆市的城镇化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的波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出口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利润的贡献都不大,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假说不相符,而与经济增长导致出口扩张假说(GLE)相符。表明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不能仅依靠出口,关键在于产品技术和组织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动力结构并非是单一的,而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本文按照三次产业推动城镇化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或者叫做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考虑到劳动力在三产中就业比重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所起到的指向性作用和推动作用,故也将其作为一个单独指标予以考虑。通过对各动力因素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各动力因素对新疆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福建省社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特征入手,根据1989—2011年劳动生产率及农村、城镇工资性收入数据构建VAR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动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又会反过来拉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性收入的实证结果上提出促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税收和生产总值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文章根据1978年-2011年广东省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总值一个正冲击后,税收收入在前2期内下降之后在上升;随后开始稳定增长;税收收入长期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拉动作用;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对自身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长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涨对自身的作用越来越小。此外根据实证结果,税收计划管理模式对税收收入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全面转型时期,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良好互动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1978年-2009年数据构造VEC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明显,其中第二产业的影响基本保持稳定,第三产业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强劲趋势,进而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反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并没有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作用不明显。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收益及产量数据,运用SVAR模型对粮食种植收益与生产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于产量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净收益增长率的响应值表现为正负交错,小麦则先减弱,后增强,之后趋于稳定;对于净收益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产量增长率的响应值亦表现为正负交替,小麦则先增强后减弱,且存在时滞。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粮食产量增长率及净收益增长率的变动均主要受来自其自身的结构冲击的影响。由此得到启示:粮食种植收益持续增加不能单方面的完全依赖粮食增产;种植收益增加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很小。为此,省政府应采取措施:(1)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机制;(2)提升粮食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及单产水平;(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4)继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对粮农的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1.
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我国中东部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由于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具有多元化和初级化的发展特征。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应该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发展绿色城镇。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还应注意传统和现代这两个文化要素的融合,才能走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重庆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影响重庆市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分析还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对城镇化的贡献还不够,对重庆市城镇化进程存在一定的制约;在长时期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持续增长将是提高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拉动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重庆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影响重庆市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分析还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GDP 对城镇化的贡献还不够,对重庆市城镇化进程存在一定的制约;在长时期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持续增长将是提高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所占 GDP 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拉动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VAR(vecfor autoren ression)模型Johansen极大似然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一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但现阶段的滨海新区还处于自身的增长阶段,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凸显出来;二是环渤海地区对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增长具有支撑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山东和辽宁地区与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方法,细致深入的分析新疆328级皮棉价格与国际棉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棉价对新疆棉价影响甚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对进口棉价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国际棉价的波动导致棉花进口的波动,从而传导到新疆棉花市场,引起了新疆和其它主要产区棉价的波动,而国际棉价受国内和新疆棉价市场均衡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辽宁的情况看,农民增收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稳定,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存在比较大的脆弱性和波动性。因此,构建农民增收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农民增收的动力机制既包括农民自发增加收入的内在力量的内生性动力机制,也包括外部环境与政府有意识地对农民收入增长进行的指导、调控行为的外生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献梳理发现,尚未有学者将分工原理与演化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探讨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主体对适应的追求是农村城镇化的原生动力,改善其适应能力的技术进步是农村城镇化的次生动力,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城镇化的辅助动力,基于市场需求的农村经济结构变迁是农村城镇化的自组织动力,政府以不可或缺的他组织动力而出现。据此提出了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的发展序列和动力机制中,各级政府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工作的切入点和主要作为也不同.只有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为,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和市场手段的调节作用.各级政府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好市场调节作用,形成一种以农民为主力、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的良性互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性差异的基础上,西部城镇化在动力机制上应“四力”驱动,城镇结构体系上应走“均衡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适度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VEC模型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1995-2008年时间序列,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建筑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建筑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对建筑业投资的适当调控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