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希亮 《日本学刊》2003,(2):139-153
曾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右翼势力所以能在战后初期很快复活 ,原因在于美国占领政策转换背景下东京审判和旧金山和约对右翼势力的宽容和放纵。复活后的右翼多具有披着和平民主外衣、不反美、暴力团化、从事恐怖活动、积极参加选举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所谓"现代的超克"在日本是一个直至今日依然被反复讨论的学术话题。它作为日本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日本对外不断扩大侵略战争、对内日益加强法西斯统治的历史时期。它的言论和思想主要来源于京都学派和日本浪漫派。前者通过"知性饶舌"、煞有介事的哲理搬弄,后者则以"诗性辞藻"、蛊惑人心的情绪渲染,合理化和美化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为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孳生和蔓延提供理论依据和情感依托。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批判,可以说是认清当代日本民族主义问题的一项无法省略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右翼”一词修饰、限定“历史观”,把“右翼历史观”作为一种史学思潮来看待,这里的“右翼”并不代表存在于日本社会的政治势力或实体组织。右翼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否认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这一史学思潮在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动而时起时伏,制约着日本与中国、韩  相似文献   

4.
面对复杂、多变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新形势,再次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就任之后,出台了一系列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新经济政策,并基于自由开放的"环印度太平洋"新型外交战略,制定了"对内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对外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相结合内外一体化的多层次对外经济政策。通过一系列对外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日本总体对外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好转。日本采取以FTA·EPA为特征、以产官研共同研究为主导、以开发合作为辅助的区域经济主义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果。同时,日本通过对外积极推进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以及对内持续鼓励对日投资的贸易投资政策,促进对外投资与收益增长,而对内投资则未摆脱世界低水平现状。  相似文献   

5.
“锁国政策”的功与过———论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对外政策祁颖近代日本腾飞的重要事件是明治维新。导致明治维新的因素有内因与外因两方面,而研究这个问题就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日本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德川幕府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锁国政策”在当时对外关...  相似文献   

6.
战前日本右翼是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1920年为界,之前是日本传统右翼活跃的时期,之后是所谓“革新”右翼活跃的时期。传统右翼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主义特征;“革新”右翼以“国家改造”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以在日本建立法西斯主义体制为目标。传统右翼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尖兵和别动队为侵略扩张服务,“革新”右翼则通过军事政变在客观上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体制的建立。右翼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简论冷战期间日本对外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论冷战期间日本对外政策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姚文礼冷战结束之后,日本为了迎接90年代的种种挑战并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正在调整其对内对外战略。毫无疑问,今日之调整需要立足于昨日之基础。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回顾、分析冷战期间日本对外政策的演变,对...  相似文献   

8.
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后的执政风格是高喊改革口号,对内攻击慎重改革派;对外不惜恶化与近邻国家的关系,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这种黑白分明,专攻一点的执政风格赢得了对现状不满的日本国民的高支持率,使得小泉内阁的政客们争相仿效,日本政界俨然出现了一种"小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帮助小泉内阁顺利地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还使后小泉的继承者需要按照小泉的政治路线走下去.因此小泉的对内右倾保守主义改革、对外强硬外交路线势必还会继续.就中日关系来说,我们需要警惕日本政治家借机煽动反华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9.
日本会议的存在,是日本近年来政治右倾化的根源之一。日本会议对当前的日本政治有很深的渗透。它起源于宗教色彩浓厚的"保护日本之会"和"保护日本国民会议"两组织,其渊源是右翼宗教"生长之家"。日本会议被日本右翼组织"日本青年协议会"操纵,因此可以认定是一个右翼组织。日本会议与安倍晋三互相利用,安倍实际上成了日本会议在日本政界的代言人,日本会议也是安倍依赖的政治基础之一。当前日本会议面临困境,该组织的右倾思想和民族主义主张与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并不一致,与安倍的内政与外交目标也并非完全趋同,甚至与其宗教"母体"生长之家的新理念背道而驰。如果今后日本会议与安倍内阁的结合出现松动,不但安倍的右倾政策将不得不有所收敛,日本政治右倾化也将受到一定遏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日本为对外FDI大国、对内FDI小国。然而,东日本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经济国际化步伐,其对内FDI呈现出新趋势。本文根据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新特点,重点分析外国对日FDI对改革日本传统企业经营制度的积极影响,探讨日本扩大对内FDI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中国加快对日"双向投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财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日本学刊》2005,1(4):33-44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实施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国策,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对内则采取政府与财阀结为一体的高度垄断和经济统制.军国主义政府积极推动财阀的膨胀,成为财阀的保护伞,财阀更不遗余力地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成为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与欧洲右翼势力的发展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亦有其独特轨迹。而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则与当代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组织构成、理论走向也发生了变化,近十几年来日本经济低迷也是日本右翼势力滋生的一个背景。此外,日本右翼势力试图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信中国”,来为日本宪改和加强日本重新军事化提供理论依据。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由“街头右翼”开始走向“理论右翼”。这些变化,是我们今后应当长期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当代右翼思潮是其近代外扩思潮的继续和变型.无论是近代的外扩思潮还是当代的右翼思潮,其基本内容都是围绕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至二战结束时的70余年间所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言的.二战后,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右翼势力得以复活,新右翼势力不断滋生,从而形成了一股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思潮,可称之为当代的右翼思潮.如果说,近代外扩思潮的核心是"侵略有理论",那么,当代右翼思潮的核心则是"侵略有功论".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国家造成重大伤害的战败国,其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内提振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外提升国家的正面形象,消除因历史问题造成的负面形象。日本在发掘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理念方面,强调固本开源,注重发掘独特性文化资源;在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举措上,注重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保障;在文化资源的权力转化方式上,注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以软性吸引方式,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观念和言行。从各类统计数据来看,日本通过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对内对外都收到了成效。我们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还应对其借助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曲解侵略历史的倾向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5.
受左翼和平主义和右翼军国主义两种历史观的影响,日本人的东北"认识"也分为左翼和平友好的东北"认识"和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这两种相悖的东北"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地位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从明治维新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一时期,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占主流地位,表现为侵略东北制造各种理论依据,在实际行动上就是发动侵略战争;而战后则是和平友好的东北"认识"占主流地位,表现为史学界对日本统治东北史的研究较为客观;未来日本人的东北"认识"在一段时期内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可能会占据上风,但从历史经验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来看,持和平友好东北"认识"的日本人一定会压倒右翼极端的情结,保持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玄洋社成立迄今,日本右翼势力经历了"传统右翼"(1881-1919)、"革新右翼"(1919-1945)、"战后派右翼"(1945-1982)、"新右翼"(1982--现在)的代际嬗递过程.思想总是走在行动之前.如果说福泽谕吉、北一辉等右翼知识分子是战前日本走上侵略战争不归路的思想元凶,那么中村粲、中岛岭雄等右翼知识...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软实力外交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不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多边外交成效显著、文化外交成就突出和国内发展深受瞩目等三个方面。21世纪后的日本非传统外交紧紧围绕恢复和发展经济、夺得全球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东亚区域合作和中美日三角关系中赢得主动权等主要战略意图展开。它也存在着如经济持续不景气和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的约束、外交战略内在紧张以及右翼势力干扰与社会结构封闭等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内政治中存在鸽派与鹰派之争,除此之外,日本社会的"右翼"组织也时常影响各种政治议题。在钓鱼岛问题上,这三种政治力量观点不同,对中日"搁置争议"的政治默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鸽派主张遵守两国关于"搁置争议"的默契,维护中日关系的稳定;鹰派则得寸进尺,主张对钓鱼岛实行"实效统治";"右翼"常常采取过激行为刺激中国。随着各派在日本政治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消长,中日关系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俊英 《日本学刊》2012,(5):141-156,160
政教社倡导的国粹主义,是明治中期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国粹主义从兴起到退潮,经历了一个由防御型民族主义向进攻型民族主义蜕变的过程,其思想内涵是流动变化的。国粹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由民间自发生成的具有强烈民族利己主义性质的民族主义思潮。对内强调国民的存在,对外强调日本国权的伸张,是其言论活动的两个变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则是其思想主张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在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希亮研究员的一部新作《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希亮研究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撰写的这部关于日本政界战争观的专著,从丰富的资料人手,详尽分析了日本的战后政治走向以及政治右倾化的轨迹,揭示了影响日本政界战争观和历史观的诸多因素;同时针对不同时期日本对内对外国家战略和决策的变迁,解剖了日本军国史观和皇国史观对战后政治的影响;另外,还涉及东亚的冷战格局、日本的战略地位、美国对日本的操纵和控制等。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