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友聚会,最常见的就是晒幸福,晒快乐。前几天,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也聚会,谁知却跑题了,变成了晒烦恼的诉苦会。餐桌上多喝了几杯,朋友叶子居然哭了。大家惊讶地看着她,她红着眼圈说:"一干朋友当中我是最失败的,先是下岗后是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你们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原本热烈的气氛骤然变冷。叶子的诉苦勾起了大家积压在心底的尘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 《社区》2010,(35):10-10
对人生我确实不是特别乐观.但是你还得活下去,你总不能成天愁眉苦脸的。我当年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就不主张再生孩子。我说大人都活得累,你何必再生个孩子,不光是你把她养起来.咱也要受很多罪,孩子长大了也是。  相似文献   

3.
杨鸣  张旭 《人生与伴侣》2006,(10):37-39
六年前,她“错误”地爱上了一个刚离婚的男子,五年前,她生下了这个男子的儿子,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子是个负心汉,在男子答应支付抚养费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面,可就在孩子出车祸而死后,男子却一纸诉状把她告上了法庭,要瓜分50万元的死亡赔偿金……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7,(5):40-40
我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后门王村,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当年为供养我上学.父母卖掉了家里的三间房.父亲一人闯了关东.母亲在家既要种地.又要照顾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8,(9)
"为了保护地球,我们不离婚吧。"一个丈夫指着窗外阴霾的天空,恳切地对闹离婚的妻子说。噢,太搞笑了吧。也许他应该这么说:"为了孩子,我们不离婚吧。"对,为了孩子,为了地球,  相似文献   

6.
邢江峰 《社区》2010,(28):53-53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现在北京打工,我与前夫董某于2009年协议离婚,当时约定孩子归前夫董某抚养,我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协议同时约定,在过年或休假时,我可以探视孩子,并且可以和孩子同住一段时间。今年5月份,我回老家时想看看孩子并和孩子住几天,但前夫董某和其家人不让我探视孩子,并将孩子送到外地。  相似文献   

7.
左邻右舍     
赵吉贵 《社区》2005,(16):56-56
与丈夫离婚那年,是我有生以来最晦暗的一年。法院判决时,5岁的儿子判给了丈夫,理由很简单——我刚刚下岗,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他。一夜间,我什么也没有了。我不敢回娘家,因为我的事,已经几次惹怒了暴躁而倔强的父亲。父亲当初反对我和那人结婚,我偏偏结了;父亲后来反对我和那人离婚,我硬是离了;父亲反对我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我虽没争来,但得到前夫的允许,让孩子暂时归我抚养。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父亲用手指着我大骂:“你要是养这个小崽子,就别吃我家的饭!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活呢,还带个累赘!”我花150元租了临时的小铁皮房,开起干洗店。铁皮房四…  相似文献   

8.
关于张学良和结发夫人于凤至1964年离婚的内幕,多年来国内流传着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一种说法是:宋美龄在张学良基督受洗时,坚决主张他不能同时拥有两位夫人;再有一种说法,便是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而成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相似文献   

9.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 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  相似文献   

10.
日本女性离婚观近年来,日本妇女的离婚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日本妇女,一提到离婚,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面子”以及孩子等问题。但是现在,这类妇女越来越少,只要经济问题能够解决,当场即可下决心离婚的女性越来越多了。而且现在也有不少女性,在离婚问题上更加...  相似文献   

11.
《女人世界》2008,(12):69-69
丈夫篇 在一次咨询中,有位女士说她想离婚。原来,她丈夫经常晚上在外面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每次喝完后丑态百出,半夜三更跌跌撞撞回到家,一身又臭又脏, 还要强行与她做爱。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她对丈夫越来越失望。可是当她提出离婚,丈夫却坚决不答应,他不满地说,我会赚钱,又不到外面找女人,就爱喝几口小酒,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居然还要离婚?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女性获得了离婚的权力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城市,妇女们纷纷主动要求离婚。但实际上,平民女性要实现这一权力却面临着举证、经济困境及子女问题、离婚后的出路等各种困难,以致令其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试析离婚道德原则——以道德悖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离婚率上升,并出现"闪婚闪离"现象,实际生活中有些离婚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违背一定的道德原则。婚姻关系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离婚中的道德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道德建设。离婚问题存在着道德"两难",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是一种道德困境,应正确看待离婚问题。离婚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如:即使关系破裂,也要尊重对方;离婚后双方也要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慎重对待离婚,文明离婚。  相似文献   

14.
<正>离婚不见得是痛彻心扉或自怨自艾,若连宣布离婚也要大宴宾客,切记勿忘离婚舞会重头戏——切离婚蛋糕。本来代表着甜蜜的精美蛋糕,最近却成为离婚派对上新奇的点缀,不过它们都不是原来浓情蜜意的样子,经过蛋糕师的创意发挥,一个个形象搞  相似文献   

15.
孙琼歌 《可乐》2011,(8):53-53
西汉大才子东方朔,当年也是个没人赏识的可怜虫,凭着一篇长达三千多片竹简的自荐信,倒是攀上了皇帝,可汉武帝身边人才济济,哪轮得着他?他只得了个“待诏公车”的小官,整天见不到皇帝一面。眼看满肚子才华要烂在肚子里了,东方朔很着急。怎样才能让皇帝发现自己呢?这天,东方朔闲逛中碰到几个侏儒,顿时有了主意。  相似文献   

16.
曾有媒体报道过,宋丹丹跟英达离婚后表示,离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痛。的确,明明是因爱走到一起的两个人,怎么就不爱了呢?要是早知道会离婚,就不结婚了。虽然很多时候,离婚不是我们自愿的选择,但离婚后,我们该怎么活,这是我们该仔细思考的。毕竟,我们要面对已经离婚了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7.
慢慢博起     
这年头,人们只关心明星在干什么,即便离婚,如果自己不嚷嚷出来,几年也不会有什么人知道。小影的同事吴姐就是这样,离婚好几年,直到新男友举着大捧的玫瑰花,冲到写字楼上,她才淡淡地笑笑说:”哦,那个呀,那个早离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办理登记离婚要求当事人提供单位、村委会、居委会介绍信的规定,当年采取登记离婚解除婚姻关系的当事人就激增,再创历史新高,且登记离婚后又生新问题。这促使作者对完善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修正登记离婚制度的方案。其一为,将法院作为登记机关,由其承担审查当事人离婚协议的责任,确保当事人、子女的权益;其二为,不改变现状,但是增加当事人登记离婚的限制条件,同时明确法院亦受理登记离婚。  相似文献   

19.
季末不寂寞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183;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奖励给你们两块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日后创出了一番辉煌业绩的全都是当年愿意等待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仅仅几十年,美国家庭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令个人和社会机构难以适应。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长大的男人和女人们现在可能发现,他们身她的家庭环境的形式和作用已经大不相同。今天,大多数家庭可能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下孩子;母亲有很多机会离家外出工作;在孩子长大以前就离婚的可能性约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