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瑛琦 《北方论丛》2002,(6):113-1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把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鲜明地体现了哈代的艺术风格,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终于被卑污残忍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个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本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现实.苔丝纯朴善良,对生活有美好而朦胧的渴望,却连遭磨难,而这些灾变都不是她偶然的际遇,注定苔丝悲惨命运的是19世纪末英国罪恶的法律、宗教、道德、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2.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最好参禅悟道.废名的小说以其浓厚的禅佛意趣,可以被称之为禅味小说.而在废名的所有作品中,<桥>又是最具禅宗思想的一部.如果论<桥>而不说禅,则不能领会这部小说的真髓.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文化研究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这部最具代表性的"威塞克斯"乡土小说进行分析,联系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文化身份认同上的矛盾冲突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分别从地域文化、社会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三方面,观照哈代在这部作品中所认同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提供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视角.因此用鲜为人涉及的原型批评法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对原型所组成的深层结构的阐释去发掘该作品的深层含意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夏琼 《兰州学刊》2005,(6):283-285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不仅是一部反殖民主义主题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内涵深奥的心理小说.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有关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奥的心理世界,可以发现无意识是其心理世界自我迷失及最终崩溃的内在心理动机,从而揭示出小说女主人公心理建构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6.
郭明志 《北方论丛》2002,(3):126-127
刘勰在谈到<文心雕龙>命名的含义时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说明"文心"是指探索作文的用心,指写文章时对心思的运用.刘勰在这里极其赞赏"心"字的内涵.陆机<文赋>也写道:"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他们都共同注意到"为文之用心"这个问题,这实际涉及到作家的创作心态问题.文学作品是作家心态借助语言而外化的一种形态,作家的情志、心态倾注在作品中,形成作品的丰富意蕴和不同风格,因此,探究"为文之用心",探讨作家的心态内涵,或者从"文心"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意蕴,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会开启一个新的研究境界.关四平博士的<中国古代文学丛论>(大连出版社,1999年出版)就是他近十年来细细寻绎"文心"之作.他的勤奋、用力,加之敏悟和精鉴,使他的探讨深刻、透辟,往往发人所未发,新意迭出,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7.
未见吴笛本人而先闻其名,始自15年前读他的专著<哈代研究>(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进而知道他"多年来潜心于哈代研究和外国诗研究,翻译出版过<雪莱抒情诗全集>等八部译诗集以及<苔丝>等七部长、中篇小说",20万字的<哈代研究>是他"在翻译哈代小说和诗歌的基础上所完成的一部总结性的研究成果".时光流转,现在又看到案头吴笛先生所赠的专著<哈代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仔细读完之后,重又找出1994年版的<哈代研究>来两相对照,既佩服又感慨.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大师希利斯·米勒的文学研究生涯是从研究狄更新开始的,他的成名作《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通过细读狄更斯的六部小说,重点探讨了狄更斯小说中的意识问题.米勒的意识批评,将狄更斯的小说解读为作者世界观的表征,将意识作为作者与读者的会合点,提出了客观现实和主观心理的融合的文学观念,颠覆了时代精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因果关系,展示了米勒作为批评领域极具争议的人物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文丛”中最经典的作品,而《喧哗与骚动》则是美国作家福克纳最喜爱和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从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性别观上的异同。从共同点来说,两人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非常鲜活而生动,具有光辉和灰暗两种不同形象,符合正常女性的类别。从不同点来说。哈代的性别观流于消极,因此他塑造的女性在命运和男权社会这两座大山面前抬不起头,而福克纳的性别观则相对积极,体现了他朴素的实现公正、男女平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在小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聚焦黑人小女孩,关注黑人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呼唤坚守黑人本民族传统文化,重建黑人种族精神,指出这是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立足和崛起之本,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以往黑人作家小说创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体现在制约作用.文学作品翻译重点是保证译语语境与源语语境对等,具体体现在作品宏观语境、微观语境、伴随语境和语言的和谐统一和相互吻合.通过选取英国作家狄更斯《远大前程》中一张便条的译文,讨论作品语境互相制约和语境语言制约,分析译文语境与源文语境差异,发现文学作品翻译的失误.文学作品翻译应该注意作品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伴随语境的互相制约及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这样才能减少翻译失误,再现原文魅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之一,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学意义,更传递了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底层民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用人物群像的手法深刻描写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英国底层人民生活画卷。《雾都孤儿》不仅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为完善后来的英国文学添砖加瓦,并使狄更斯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作家之一。通过分析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并对小说中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可以促使读者对社会改革深思,让更多人体现出自己善良的一面,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英国二战后的重要小说家拜厄特(A.S.Byatt)一直是当代英美小说批评界的关注对象.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占有>在近20年来国内外各路评论家的著述中已经成为一部"现代经典".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该作品评论一直呈现为"维多利亚传统"和"后现代"各执一端的对立现象.<占有>在叙述形式方面表现出的"后现代"特点,恰恰是该作品予以质疑甚至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 "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 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15.
陈才训 《天府新论》2008,(1):148-153
作为最早成熟的史传作品,<左传>对古典小说产生了明显影响.<左传>高超的志怪艺术及其从中表现出来的开创性描写,给后世志怪小说以直接启示,使它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重要渊源.<左传>还是古典小说重要的素材渊薮,一些古典小说在素材的选取上与<左传>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许多情节就明显地借鉴和模仿了<左传>.许多由<左传>开创的叙述手法如"记言中断法"、化实为虚法、行人辞令艺术等,也被古典小说很好地继承.  相似文献   

16.
<还乡>与<卡斯特桥市长>在人物格局、人物关系模式以及人物性格类型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同之处.作家思想上的发展与变化则主要表现为:悲剧观的变化--两部小说分别代表了哈代的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对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命运的认识与态度之不同--<还乡>主要表现农村生活恢复生机的力量,表现农村生活内在的生命力比现代生活的生命力强大.而<卡斯特桥市长>则是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一首挽歌;<卡斯特桥市长>还加深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哲学思考,并在这种思考中流露出更多的悲观思想.  相似文献   

17.
"架空历史小说"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类型小说,作品众多,影响日大.从总体上看,它已形成三种主要叙事模式,并具有科技决定论和进化历史观、"代入"快感和情感宣泄、启蒙心态和民间立场、文类混杂和文本互涉四个主要特征.它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庄子>杂篇中的<盗跖>,晚清"翻新小说"是它的叙事传统,鲁迅的<故事新编>的创作理念以及新历史小说中的部分小说的情节模式也给予它启发,而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和中国作家黄易的<寻秦记>则是它们的直接模仿对象.从主导叙事语法和审美品格来看,"架空历史小说"仍旧属于历史小说类型,属于一种新的类型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发表过十四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八部诗集,一部史诗剧。在中国,外国文学评论界主要研究他的小说。哈代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小说和诗歌两个时期。本文重点讨论他的小说创作。就其“性格和环境”系列小说,试图梳理出促成哈代小说中人物悲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与斯坦贝克是世界上公认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在此将对这两位作家的《双城记》和《愤怒的葡萄》两部作品中比较相似的情节——"双面人物"在作品中的不同体现来分析两个作品,并得出以下结论,相同的宗教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会对作家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在他创作成熟期写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塑造了一组前所未有的悲剧主人公形象.这些悲剧主人公命途多舛的一生,透露出哈代对人生特有的一种生命悲剧意识:“人的正常本能和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结局”,“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哈代这种生命悲剧意识犹如一个乐章的主旋律,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次第展开,反复迥荡,不断加强,成为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