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着一种原始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纳西象形文字,也叫东巴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在纳西语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标记”,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是以图像的方法写成的文字[1]。研究纳西象形文字对于研究纳西族的社会历史、宗教民俗、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独特的造字特点也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性,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一、纳西象形文字中线形的运用从人类早期的原始绘画到象形文字的创造再到今天的拼音文字,都离不开线形这…  相似文献   

2.
研究藏文化对东巴经书的影响不能忽视其物质形式。从东巴经书的文字、材料、形状及制作方法等方面来看 ,藏文化对东巴经书物质形式的影响是明显的。东巴经书是纳西族物质文化的标志 ,其物质形式所受的影响从又一个方面证明藏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刊》2015,6(5):2
西南民族大学文博中心的纳西族馆主要通过文字、服饰、民俗来展示东巴文化。纳西馆的大门是按照纳西族传统民居大门的风格修建的,青砖白缝、壁画飞檐,十分精美。在展厅中通过图片介绍了纳西族的基本概况、历史、民俗、历法节庆等。并通过被称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东巴文的典籍、以及纳西馆中价值最高的展品——长14.1米、宽34厘米的长卷绘画——纳西族东巴教的《神路图》,重点展示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东巴文化。除此之外还通过实物展示了纳西族的服  相似文献   

4.
东马经千卷已译出等文摘十则千卷东巴古籍翻译完毕近千卷东巴古籍约4000万字的翻译文稿,装满了整整3个两米高的大型保险柜。这是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的学者和东巴老先生13年辛勤努力的重大成果。东巴古籍是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的先民们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经书,目...  相似文献   

5.
我本来是学考古的,掘土挖墓是我的本行,由于工作的需要,又与民族调查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曾在西南民族地区做过不少田野工作,接触过不少民族语言文字,包括象形文字,其中的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很珍贵的.但是有些人说东巴文是中国和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对此我就不敢苟同了.  相似文献   

6.
纳西象形文字所反映的纳西族文化习俗夏之乾纳西象形文字可说是我国现存的民族古文字中象形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形象化远在股代甲骨文之上。它以简明的笔划,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将纳西族自古以来的不少重要文化习俗、生产活动以至诸如吃、喝等日常生活事项都相当明确...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纳西古乐、东巴祭祀音乐、民歌和其他器乐等。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载体,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民间器乐曲,有一大部分是直接由民歌移植或改编而成的。在纳西文化中,民歌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祭祀音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曲调都是来源于纳西民歌。因此,可以说,纳西民歌是最贴近纳西人民生活、情感的音乐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锦上添花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展》于9月10日,在民族文化宫拉开帷幕。纳西族现有人口25万,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主要聚居区。东巴文化指纳西古代文化,因保存于原始宗教东巴教而得名。经考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主要记载符号“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以两种形态保存于世:一种以图籍文物为载体;一种以东巴(纳  相似文献   

9.
东巴教诱导纳西族青年男女通过毁灭现世生命来处理感情痛苦,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宗教实践,与它别具一格的民族宗教特点有关:寄托浪漫爱情理想的"玉龙第三国";模糊生死之界限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培育"重情轻生"之民族个性的东巴经,此外,东巴教的祭风仪式对殉情的负强化,以及作为文化系统的宗教与社会系统的断裂,都加强或延续了殉情习俗。总的说来,东巴教容纳了纳西族的自然观、生死观、灵魂观念、独特的民族气质,带着自身难以避免的功能冲突和文化堕距,成为纳西族历史上殉情现象相习成风的最重要的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丽江纳西族古乐队加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日本学者指出:纳西族象形文字更便于电脑传输,便于国际交流;……纳西族传统文化在轰轰烈烈影响今人之际,同时昭示了我们什么在九八岁尾、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获取了下述信息:举世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世纪...  相似文献   

11.
西藏现存的苯教由于长期以来深受佛教的影响和排挤,其教义融进了大量佛教内容,原生形态的文化特质与思维结构大都丧失殆尽,而东巴教中的苯波文化因素保留了原初风貌。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的原始苯波教息息相关。藏族与纳西族先民具有相同的族源关系──古羌游牧民族。从东巴教和古苯波教的世界观、崇拜对象、宗教观念、宗教活动形式等看,它们的宗教形态十分相似,当是同源异流的原始宗教形式。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论述这两种宗教形态的密切关系。一、纳西族与古苯波教徒“辛”的关系苯教传说认为,苯教最初起源于一…  相似文献   

12.
杨福泉 《民族学刊》2017,8(2):25-33,100-102
本文从东巴古籍记载的饮食习俗和当代的延续、饮食禁忌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食品祭祀和相关的水土观念、纳西族饮食中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饮食烹饪习俗中的社会性别和长幼观念五个方面探讨了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纳西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纳西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较大的变迁.其从古相沿的饮食文化,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华,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个彝族山区的村落,既有彝族传统的毕摩,又有纳西族独特的东巴.毕摩和东巴共存于一个村落共同体,分工明确层次不同.村落中没有纳西族村民,为何会有东巴的出现,东巴和毕摩如何实现权力的互嵌与争夺,耐人寻味.毕摩和东巴都享有特殊的地位,都依赖于支持它们的文化根基,其本质是一种巫术的实践,并作为生存手段而不断被重复.通过小凉山毕摩与东巴共存之田野调查,得出共存之因国家权力的渗透能力之强是其一,民众权力争夺之智慧交锋是其二,矛盾各方彼此之间的妥协与让步是其三,以小观大,权力的互嵌与争夺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的崇尚勇武精神及其源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是个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的民族,既有集本民族古文化大成的东巴古典文化,在历史上又以善于接受外来文化著称于世。另一方面,某些特殊的社会形态和习俗又因其独特的价值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如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丽江纳西族的殉情风尚(丽江在西方被称为“情死之都”)。这样一个具有多元灿烂文化的民族,需要从多方面探索它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5.
东巴大祭风作为纳西族祭祀非正常死亡者灵魂的仪式,“情”与“怵”交错互动、贯穿于整个祭祀过程中。东巴大祭风的目的是使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得到“解脱、释放、各得其所”。东巴大祭风习俗的形成和变迁与纳西族的宗教观念、殉情风习,以及家族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盐井村隶属于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自治乡,当地聚居着部分藏族和纳西族群众,亦有少量汉族.历史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东巴教或天主教,形成了目前多元宗教并存的局面,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宗教文化提供了一幅真实的画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伯希和敦煌古藏文写本第1134号《马匹仪轨作用的起源──〈西藏东北部的古代文学〉la》和纳西族东巴经《献冥马》作了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并以汉文献中有关马在藏族、纳西族宗教生活中的作用和留存至近现代的各地纳西族民间习俗与两种古籍所反映的内容相印证,对进一步探究敦煌古藏文写卷的内容和历史上苯教与东巴教之间的关系作了独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刍析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东巴”一词@拉巴次仁$《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东巴文化关天于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为:———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兄弟和睦才能共存共荣。称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东巴经》,把山林川泽、鸟兽鱼虫、风雨雷电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统称为“孰”,而“孰”与人...  相似文献   

20.
白庚胜 《民族学刊》2018,9(3):10-15, 94-96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对进一步抢救、保护、传承、利用东巴经典及其纳西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尤其具有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性、学术性意义。其中的科学采集、释读、编目,当是实现建立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课题目标的基础性、基本性工作。没有它,便没有中后期的东巴经典数字化加工、检索与网络传播,东巴经典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行,以及东巴经典数据库与知识库的建库、管理及利用。《国际馆藏东巴经典举要》作为该课题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之一,对其编撰背景的回顾和价值意义的阐释,对进一步推进纳西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