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卫星 《天府新论》2006,(1):146-149
从目录学角度来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列有小说家,只能说明小说家是诸子之一,具有与诸子一样的性质,是一种学说派别,而并不能表示小说文体的出现.<汉志>小说观强调的是作品之"用",而并不关注作品的题材类型、写作手法等文体因素.<汉志>小说观给后世小说目录以深远影响,后世小说家的芜杂面貌和作品收录上的混乱可以在<汉志>小说观中找到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天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充满哲学思辨和生命感的实体性概念.它是既存在于主体创作构思之中,又勃动于作品文本中的精神实体,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天机"的最早提出是在<庄子>中,而真正以"天机"来论艺术创作的是陆机的<文赋>.而后从唐代到明清,"天机"论存在于许多著名的诗画理论著述之中."天机"论所指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创作灵感,而是指创造出最佳、最独特的作品的契机.获得"天机"的主体条件决非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由自得的舒展胸臆.与西方灵感论相比,"天机"论不是仅在主体方面考察其源,而是在主客体的感应触遇中解释"天机"的原由.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说"赋"字意为敛,知贡赋是其本义.古时贡赋必陈之于庭,赋、敷、布、铺古同声,韵部亦同,因音近义通,故"赋"有"铺陈"之义."赋"作为"六义"之一,是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左传>、<国语>等书中的"赋诗"把"赋"这种表现手法加以发扬光大.伴随着"赋诗"这一现象的衰微,"赋"也由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段转化为一种文体,即赋体.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说唱"表演."说唱",一方面指以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有唱无说等形式说唱故事的伎艺;另外也指作为叙述内容的说唱情节."说唱"作为一种伎艺,反映了<红楼梦>创作时说唱艺术繁荣的时代背景;同时,有关"说唱"的情节又是整部书的有机构成,起到了丰富、展现、暗示主要情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勰“宗经”观念下的文学“通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具有严密的体系性,"通变"论是全书的一条论文主线.刘勰从文体规格立论,提出了遵循文体名理和驰骋文变之术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他站在尊崇儒家经典的立场上,以经书为"群言之祖",故以"宗经"言"通变",本于经而求乎变."通变"以宗经法古为本,以革新创造为用.  相似文献   

6.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而<红高粱家族>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体现出莫言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超越.作品在伦理道德、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作出了突破,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呼唤这一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是"新"文体与"旧"文体共同创造的,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旧"体诗词创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不免削弱了现代文学的"现代"内涵.本文以在20世纪旧体诗词中享有很高声望的詹安泰的<鹪鹩巢诗>和<无庵词>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其内容和艺术的分析,揭示其与现代文学同步但又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直写笔者对<一方水土>的阅读体验,认为该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融多种文体于同一个长篇,是运用多种文体来表达情感事件的"变奏",是大胆而成功的"跨文体写作"的艺术尝试.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在初登文坛的八、九十年代,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以呈现故乡"耙耧山脉"底层农民生活为精神指归的严肃文学作品。但新世纪以来,受文化消费主义的渗透、身体叙事的泛滥、狂欢化语言套路等文坛日渐浓重的负面因素的影响,阎连科的小说创作逐渐脱离了原先"纯文学"的道路,而向通俗化方向靠拢。具体而言,作品与现实的"零距离"接触,女性身体的空洞展示,拼贴式语言的堆砌,是阎连科新世纪小说通俗化倾向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4):98-103
阎连科早期的创作是以较为直接的方式书写乡土中国的内部权力构造,后来阎连科愈发感觉到现实主义成为阻碍其突破的枷锁,因此后期写作出现明显的转变,此时想象力成为阎连科创作的基础,并自创了"神实主义"。阎连科试图以一种不同于过往的文学表述方式,重新去关注中国这块土地,乃至整个民族、人民的命运。包括阎连科在内的许多乡土作家在书写乡土时,都不再满足于只是进行简单的陈诉,而是融合神话、寓言等方式去呈现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这也是对乡土文学第三条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何亮 《兰州学刊》2013,(7):79-84
唐小说吸收某一文体、某一文体元素进行小说叙事,破"体"为文;唐小说还从前代作品中吸取"营养"进行创作。融入唐小说叙事中的某一种文体,与融入唐小说叙事中的其他文体元素及"营养"一样,以吸收和组合两种文本自合方式,成为小说文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而形成其"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吸收"就"形式"层面而言,指唐小说在"形式"上吸收前代不同的文体或不同文体元素及其表现手法加以会通;"组合"就"内容"层面而言,指唐小说在"内容"上从前代作品中吸取相似或相近的"文本"加以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东汉文坛上,"七"体和"设论"是创作很兴盛的两类文体,但这两类文体的主题倾向却是相反的."七"体自西汉枚乘创立,到东汉时主题已经变为招隐;"设论"自西汉东方朔创立,到东汉时主题日趋遁世.这两类文体创作的兴盛,显示了东汉文人思想上的矛盾性,这是由东汉国力的强盛和儒学的发达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论阎连科小说的文体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寻找支持--我所能想到的文体>一文中,阎连科说:"必须承认,对于故事,我已经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编不出什么新鲜和动人心魄的弯弯绕绕.想象和文体成为了最为接近你的两股驰骋故事的力量,或者说,想象有可能成为故事的翅膀,使它重新获得优美的飞翔,重新展现它固有的魔力和魅力,而文体,则有可能成为它风箱的力源,成为它展翅高飞的起落架,了望塔,航海向标和加油站."  相似文献   

14.
论《四溟诗话》中的"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茂 《社会科学》2005,(11):105-112
<四溟诗话>中的"兴"是对诗歌审美的主要概括和本质揭示."兴"揭示了诗歌创作主体、创作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揭示了创作过程的形态多样性、内在规律性;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以兴为衡"的创作原则和运动机理,并以情、景为二原质,以情、景的不同指代为线索,以"情景相因"的辩证运动为依据,从诗人、诗作、修辞手法、审美标准、审美创造、审美接受等层面对"兴"阐发了独特灼见,概括了"兴"的理论构架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5,(3):237-240
翻新小说是在古今小说交汇处与中西文化碰撞中适应晚清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学市场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是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文体杂交优势,打破传统时空观而带来的叙事结构的创新等,是翻新小说独具的文体特征.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以其独有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6.
连珠体渊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珠体"是我国古代非常独特的文体之一."连珠"的含义,前人多误解为一则作品中上下词句之间文辞事理的互相启发、历历相贯.其实,它不是指一则作品,而是指一组体式相同或相近的作品.以<逸周书·周祝解><史记解>等为依据,可以考知连珠体源于西周以来祝、史之官戒勉君主的垂戒之辞.这种文体在战国时期不再为祝、史专用,而是流传开来,在诸子著作中频频出现——这对于连珠体的形成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及至到扬雄,他开始着力于连珠体的创作,并将其定名,连珠体于是正式产生;其后,班固、贾逵、傅毅等人的"受诏作之",遂使其一时兴盛起来;此后陆机的拟作更使其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黑幕"定性已久,然而仍需返诸历史现场细辨."黑幕"定性源于<新青年>同人"斥黑"."黑幕"原初有借媒体揭露社会现实的动机,其主体立场的昏愤与渐行渐变的商业操作决定其价值模糊,终于成为公共场域中的垃圾."黑幕"的客观作用恰恰与<新青年>改良社会的目的相冲突,所以<新青年>同人必得"斥黑",斥其贻毒青年的害处,斥其与传统文学糟粕的一致.斥责者的主观愿望是建构新的"个人、国族意识形态","斥黑"客观上是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的一部分,并不在纯粹的文学文体上做文章,因而申斥的方式与态度大同而不乏小异.<新青年>同人现代性强势话语一直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对黑幕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6,27(1):105-108
北村的<愤怒>作为表现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小说,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但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精神指向却不能不使读者发生疑问到底该拿什么来拯救悲剧?作家以人道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介入当下的悲剧现实难能可贵,但作品对这种悲剧现实的表现是却是第三者的,肤浅的.作品把李百义式的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理想主义人格"、"永恒的爱"视为消解和超越"愤怒"的最好途径,甚至视为"对于当今中国存在的矛盾来说,是一种最好、最高明的解决办法","是改变中国的唯一可能性",这只能是缘木求鱼的一厢情愿,作品也由宗教幻想走向了非理性.小说的出现及其评论也使人们对现今的创作与批评不能不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反省.  相似文献   

19.
诠释一部作品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意图,<歧路灯自序>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李绿园小说观的众多依据之一.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与个人经历、文本以及读者等几个方面来解读李绿园"教化至上"的小说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儿女英雄传>的主题一向以"宣扬封建忠孝节义"著称,本文从作者本身的创作意图、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情节结构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详加考察,否定了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借题目写性情"的新主题观,肯定了作品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