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诚信观与社会认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同意识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接受或赞同的社会意识。诚信观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同意识 ,其特征就是对于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抽象概括中所形成的社会认同观念。这种认同观念来源于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对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真实的信用行为 ,是诚信观的重要认知基础 ;可靠的信任态度 ,是诚信观的重要评价内容 ;高度的信誉价值 ,是诚信观的重要取向标准。积极引导人们构建认同和实践诚信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任研究的学术理路--对信任研究的若干路径的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信任研究最先是从20世纪50年代由心理学路径开始的,它将信任理解为个人的心理事件,更多地关注构成"信任"的认知性内容和情感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的"信任"愈来愈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形成了信任研究的社会学路径和经济学路径.社会学把信任看作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突破了只关注个体信任的心理学视域,使社会信任和制度信任的研究变得异常重要.经济学最初是从理性选择的经济分析出发研究信任问题,后来通过融合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开创了信任的经济-文化研究的路径.信任研究跨越学科的屏障和边界而呈现出一种多学科交叉互动的态势,这在社会学路径上和经济学路径上已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而组织中的信任研究在这一点上尤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基于信任及信誉并以契约为保障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目前 ,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下并且失信行为盛行。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诚信建设、建立适应于我国国情的信用体系已成为广大有识之士的共识。新制度经济学是近期在西方日益兴起的一门经济学 ,它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分析我国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着重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中国信用体系的脆弱性和存在的制度约束 ,并且通过国际经验的比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诚信、信任与信用:概念的澄清与历史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关于诚信、信任与信用的讨论很多,但基本上没有建立于一个清晰的概念划分与研究视角之上,进而导致学者们对此问题的讨论焦距含混,从而无法应用于社会和经济建设。为了厘清诚信、信任与信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必要对相关概念的使用问题、所涉及的学科进行深入分析。但问题的解决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有必要从中国学术视角对上述概念进行整合,明晰它们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从而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央视评选的 2000年中国十大经济人物中,资深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成为当选的惟一经济学人士。这表明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一方面实业界显现出巨大的活力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则说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而被人们冷落;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脱序现象,如“彩电联盟”“价格混战”“基金黑幕”……因为市场规则屡遭践踏、市场活动缺乏理性,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经济理论的研究还没有走出书斋或书本,经济学家们还没有把他们的目光聚焦到现实生活。基于此,河北省社科联在对河北经济学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邀请河北省有关专家学者召开“ 21世纪河北省经济学发展论坛”研讨会:关注河北的经济生活,关注河北的经济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诚信的内涵、社会功能。首先,通过对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思考,指出现代公民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应该是普遍信任、契约信用和理性诚信的统一。其次,分析了诚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社会功能,指出和谐社会公民道德内涵中的诚信规范既是对做人的一种德性要求,又是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7.
王斯琪 《兰州学刊》2004,(3):112-113
诚信指人们之间形成的相信彼此能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关系。本文从交易费用的大小说明讲究信用获取的是一种长期收益 ,而欺诈则只能获得短期收益。接着从经济学的角度 ,根据诚信作为社会资本的特点 ,分析了它对交易费用的影响 ,最后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信用危机 ,针对我国信用缺失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金忠 《学术研究》2008,36(2):76-83
经济学家们长期致力于将经济学打造成一门"纯洁的"经验科学,他们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摆脱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所必然涉及到的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为此,他们区分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并把前者视为他们心目中的"纯洁的"经济学.可是.这样一种"纯洁的"经济学需要某种方法论基础,而它所缺乏的也正是一个可靠的方法论基础.罗宾斯对"纯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和研究范围的狭窄界定、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基本行为假设、弗里德曼的"假设不相关性"观点,乃至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数学化等等,都是迄今为止经济学家们为此而做出的努力.然而,这些努力未能为实证经济学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法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始终仍是似是而非的.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企业和个人的一种价值和资源.不讲信用、缺乏诚信,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社会信用落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建立信用体系、创建信用环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信任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一是因为与信任相近的词较多 ,如相信、诚信、信用、信赖、信心、信念、信仰等 ,要找出它们与信任的意义边界并非是一件易事 ;二是影响信任的因素众多且相互纠葛在一起 ,如功利与情感、自利与利他、理性与非理性、个人的性格特质与社会的制度安排等因素均对信任发生作用。因此 ,要厘清信任的所有问题 ,是笔者力所不逮的。本文仅就三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以求教于方家。1.信任与可靠。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信任是两个独立的字 (词 )。信与任的语义是较多的 ,但与任相关的信和与信相关的任 ,其含义是有限…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云华 《兰州学刊》2003,(4):176-177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人格提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则不立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 ,缺乏信用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就无法真正建立起来。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将直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秩序 ,而诚信道德观念的形成 ,关键在于培养教育。高校作为首善之区 ,其特定的职能要求不允许把诚信道德教育的任务推向社会。因此 ,以人为本 ,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诚信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充满责任感和信赖感的社会,是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本文从企业诚信在我国诚信道德体系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诚信建设中存在的缺失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市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任与公民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信任的发生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不同形式,信任的基础存在于从人本自由到社会诚信体系的确立,而信任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个人职责的履行。当前,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包括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培育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形成信用惩戒和褒扬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兰州学刊》2006,46(4):121-123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信任为基础的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信任的认识不断由自发走向理性。市场经济在个人信用意识、人际信用关系、社会信用制度等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信任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吴海文 《理论界》2006,1(7):172-174
中西方传统诚信道德教育各有不同。在教育目的上,中国人的诚信重在人格信任,目的是加强个人的道德品质,培养“内圣外王”的品格,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西方人的诚信则是一种契约信任,以法律为基础,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在教育内容上,中国人强调对个人进行诚信道德教育,教导人们做人、做事和处世的经验,适用于宗法等级“熟人”社会,重感情、情理;西方人的诚信更多的是法理意义上的,重理性,法理。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中国人的诚信强调知与行的统一,但对“失信”行为缺乏社会制约机制;西方人的诚信则重视功利和好处,建立了完备的信用体系。今天,诚信道德的精神实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展都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信用调节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从不同角度考察散落在各个领域的信用,对其多重性问题进行分析,从社会学、哲学等角度揭示其社会实践性及其经济意义,是对经济学视野中信用的深入研究。信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信用失衡意味着社会交易成本上升,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衰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信用缺失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没有形成透明度高、信息传递畅通的信息环境。二是成本收益失衡,缺乏有效的信用激励约束,守信者得不到应有鼓励,失信者得不到必要惩罚,在客观上形成对失信的纵容。  相似文献   

18.
陈绪新 《江淮论坛》2004,(5):153-156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伦理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理论和技术都较为成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传统的“人格信用”,在以自利行为假设为价值原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源头活水正遭遇干涸。信用正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当下最为稀缺的道德资源,同时也成为学术界最具焦点性的话语之一。一、我国信用伦理研究关涉的主要问题与观点1.社会信用缺失的表征、危害及其根源(1)社会信用缺失的表征。社会信用缺失的个体性表现为对他人的不信任,情感设防扩大;对市场交易缺乏稳定的心理预期;对政府的不信任:对学术权威怀疑等。群体…  相似文献   

19.
从完全理性到相关理性:21世纪经济学的新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石,在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过程中逐步完善.本文首先概述了理性研究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然后运用博弈论的思想观念和分析方法,在强调经济行为相互依赖的本质特征基础上,用相关理性概括出对理性行为全新的理论描述和实践决定,试图寻找21世纪经济学发展的新起点,并用相关理性的观点分析解释中国经济学建设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