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傩戏中的少数民族神祗李绍明傩,原系我国古代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源于巫术。如《吕氏春秋·季冬》说:“命有司祭大傩。”高诱注称:“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要跳一种舞蹈,谓之傩舞,舞...  相似文献   

2.
周道 《家庭科技》2006,(1):32-32
农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 年之久,南北皆然。腊八粥有和胃、健脾、清心、补肺、益 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养血等功效,难怪人 们如此钟情食腊八粥。 至于起源,有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说,有朱元璋忆苦 说,众说纷纭。由于“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 后过年的气氛日渐浓郁,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过去人们对熬腊八粥非常重视,到了腊八前后,总要忙 上一阵子。要是粥煮得多了,腊八那天饱餐之余,放在  相似文献   

3.
腊日与腊八日是中国古代两个不同的节日,然令人往往混为一谈,下面试就史籍所载略加辨析。腊日是起源于我国古代早期的祭把节日,传说起于伊耆之时,(礼记·郊特性》谓:“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伊耆氏,唐孔颖达疏谓是神农氏,但至周时文献上才有关于腊日的记载,《左传·僖公五年》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这里的腊就是指虞国的腊祭。腊条是年终举行的对百神、祖先的感谢祭礼。它或称蜡祭,《礼祀·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大宗,大割,祠于公社…  相似文献   

4.
为了欢度中国传统佳节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准备工作是庞大而快乐的,尤其在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这天,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进行一年中最喜气洋洋的打扫工作。从客厅到卧室,从墙面到地面,爱清洁的通常情况下会  相似文献   

5.
泼水节与古代上巳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傣族地区的泼水节和我国古代上巳节是两个水的节日。作者通过对这两个节日的比较说明,由于在人们的思维深处存在着相同的结构模式,作为万物之源的水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心目中也就有着相同的象征含义,因而产生了在仪式上几乎相同的节日。  相似文献   

6.
从宗教仪式角度来考察中古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佛教仪式之一——八关斋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当某种宗教仪式确立的时候,它只能是某些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的原型,且其关系一般说来是属于表层的联结。但是,透过这种表层的联结,却可以看到文学作品的某些深层含义,即它们的核心乃是宗教的某种观念、信仰、情感。八关斋之源流在佛教诸仪式中,八关斋是起源最早、最重要的仪式之一。远在原始佛教时期,这一仪式就已经产生了。反映原始佛教生活的汉译《增壹阿含经》卷十五《高幢品》,即详细阐述了八关斋法及其缘由,其中一偈概括了奉行八…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八华诞的日子里,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举行了电子网络阅览室竣工暨网站开通仪式。这天,我校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图书馆门前彩旗招展,鲜花盛开,电子网络阅览室和网站的铜牌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12):55-58
薄荷片推荐:鼓藏又叫鼓藏节,是贵嗣黔东南图库地区苗族节日中最古老,最神秘。而且带着神圣和悲壮色彩的祭祖活动。节日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的一般13年举行一次,不定期的则要靠古卜求卦来确定。它围绕着血缘家庭的脉络来进行,成为整合苗家家庭,亲情的一项活动。节庆从准备到结束一般要历时三年,最后一年是杀牲祭祀年。也是活动最为隆重的一年,期间要举行歌舞,斗牛等多种仪式。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年     
正退回去几十年,在我们乡下,是不把阳历年当年的。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共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  相似文献   

10.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咒愿作为区分佛教仪式是修持仪式还是斋供仪式的标准,既是佛教斋供仪式的核心元素,也是佛教仪式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咒愿出现后,产生了多种种类、方式和内容,而“咒愿达襯”、“哒嚫咒愿”、“行香咒愿”、“叹佛咒愿”、“叹佛”、“叹佛宣疏”、“叹德宣疏”、“庄严”、“回向”、“庄严回向”、“发愿”等均为对咒愿的不同表述方式.与这些...  相似文献   

12.
宁夏南部山区的汉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年俗文化至今保留完好,地域特色鲜明,原汁原味、形式多样、气氛浓烈,并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年俗事象。此地的春节自农历腊月的“腊八粥”拉开序幕,直到正月二十三的“燎疳”结束,贯穿一系列传统节日及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其中的“迎喜神”、“社火游庄”和“马社火”。  相似文献   

13.
象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象征泛指一切形象,如厨川白村所说的“苦闷的象征”。狭义的象征,指形象借助暗示的手段,表现那种超越形象自身的意蕴,近似“兴”或“隐喻”狭义的象征艺术,从古代神话传说到近代各种文学思潮都有过广泛运用。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曾形成一个独特的流派,即象征诗派;后来这一流派又扩散到其它文学体裁,衍化成意象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未来主义等崇尚主观的文艺流派,当时被称为“新浪漫主义”,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现代派”。  相似文献   

14.
汉魏时期,夭折儿童瓮棺葬的习俗依然广泛存在.其原因包括人伦亲情、礼仪规范以及人们对凶祟殇魂的排斥与恐惧.许阿瞿画像石墓是汉代殇葬的特例,其建造目的在于用画像石墓厚葬的规格与隔离生死两界的功能完成对“儿鬼”的驱祟仪式.为使仪式符合汉代丧葬的礼仪,建造者又赋予墓室画像新的内涵,即以一种象征的形式为成为“儿鬼”的许阿瞿举行“成年礼”.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有广播、电视以来,中央和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无不在正月初一日0点0分宣告夏历新年的到来.数十年来,海内外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从未发现这一做法有何欠妥之处.但是最近一些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批纸上,却先后发表过一些文章,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出了批评.这些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分一日为十二时辰,始于子时;而子时则始于子初,子初即今23点.因此中国传统历法的新年元旦应从23点算起,不应从0点算起.这些作者指责电台和电视台不懂“传统习惯”,未能“遵照老规矩”,以致把我国最隆重的过年节日“弄成非驴非马”.其实我国的广播、电视在这个问题上并未做错.今特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对澄清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科技》2010,(4):20-20
古代关于性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以现代科学发展的眼光去伪存真,取其科学部分,有利于睦夫妇、和家庭、寿延年。古代性爱有八个“要点”,也可理解为八个步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人民把每年的三月三日定为祈祷、祝福女孩子茁壮成长的节日。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所以,这个节日又称桃花节。女孩节在日本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早先这个节日,只在贵族和武士阶层中隆重举行。节日这天,要用桃木雕刻小偶人,放在女孩子的床头或枕  相似文献   

18.
“元旦”,即每年阳历的1月1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新年的第一天。然而,在我国古代,“元旦”一词却有着另外的含义,与今天的意思有很大的区别。正月初一,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者“过年”,但在古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呼。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7,(12):31-31
又称“浴佛节”,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一到“四月八转山会”,康定跑马山上绿草坪里、青松林中,来自各地的人们搭起各色帐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举办民间歌舞和娱乐活动,山歌、弦子、锅庄舞交替,整个跑马山像一片沸腾的海洋。城内举办物资贸易活动,寺庙里举行宗教佛事活动和佛教乐舞演出。转山的路线是,从东面观音阁上跑马山,再由跑马山南路下山,经公主桥到金刚寺、南无寺朝拜,然后顺山路向北转往子儿坡下山,再回到起点观音阁。  相似文献   

20.
陈涵 《家庭科技》2014,(1):34-35
正腊八的"八"是节气,并非固定的8种食材。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搭配。腊八粥既有养心安神的红小豆、小米、莲子、桂圆、葡萄于,又有健脾和胃的大米、小米、薏米、红枣,还有补肾、健脑、益智的核桃、花生、黄豆等。食材因人而异孕妇孕妇在妊娠初期反应较大,不想吃东西,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这时喝粥是不错的选择。但孕妇不宜喝太稀的粥,否则会引起胃酸过多,孕妇喝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