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关于灌输的思想具有深厚的辩证法底蕴。灌输概念蕴涵着需与输的辩证统一。灌输过程包含着他人灌输和自我灌输的辩证统一。灌输本质内含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辩证统一。深刻认识灌输的辩证法,有助于厘清对灌输教育的偏颇认识,走出灌输教育的误区,正确发挥灌输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灌输"原则的继承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文章从灌输原则的理论依据、现实需要及灌输的理念、内容、方法、渠道等方面阐明了"灌输"的本质含义,分析了新时期坚持和加强灌输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坚持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而正确理解灌输是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前提。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核,也是灌输理论的立论根基。对灌输理论的要义解读包括灌输的含义、灌输的目的、灌输的对象、灌输的内容、灌输的过程、灌输的方法以及灌输的效果等七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灌输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灌输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存在着可行性,具体的实施过程要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灌输形式,实现灌输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完成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灌输整合,最终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统一。在此进行了马克思灌输主义的解析,分析了马克思灌输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二者契合的具体措施,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而丰富的阐述,为了提高理论的灌输效果,他对灌输原因、灌输主体、灌输客体和灌输方法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学习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并且知道教育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分析教育客体差异性,怎样实施有效的灌输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错误认识入手 ,分析了灌输的认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依据 ,提出了强调灌输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通过对灌输的主客体、内容、方法现代化的考察 ,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灌输工作 ,正确实践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输理论首创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将其理论化、系统化。灌输理论有其科学的内涵,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而不是具体的方法,灌输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灌输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体现了社会统治的规律,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人们的思想实际状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面前,灌输教育只能加强,决不能削弱,灌输理论必须坚持,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灌输”概念的认识,对“灌输”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作了论述,强调“灌输”教育必须注重对灌输的客体、内容的科学性、主体的综合素质、灌输的具体方法和建立全方位的灌输网络等五个方面加以把握,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达到启发、引导人们改造世界观,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灌输的实践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原理。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灌输工作遇到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灌输理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灌输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实施素质教育,高校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灌输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对坚持灌输的必要性产生了动摇。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揠苗助长"、"凌节而施"的教育方法,应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的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这其实是对"灌输论"的误解。针对当前对灌输教育的不科学的认识,对灌输理论进行再思考,认为正确认识灌输理论对高等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国家已经趋于成熟,而在我国则相对滞后,这已经影响并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高校引入"公民"、"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概念,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与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历史转型.当然,公民教育并非凭空产生,需要科学界定若干关系,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素质即国民的整体质量,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指国民整体质量的现代化,也就是国民由“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素质。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只有实现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1928年,中国国民党开始做"以党治国"方面的工作。国民党在大陆的"以党治国"实践是失败的,它没有使中国经过党治走上宪治之路。国民党"以党治国"实践的失败,既有军政时期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国民党政权制度化水平低、国民党本身和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预设方面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心理素质、道德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素质;学习道德知识、开展道德教育、搞好道德修养、加快体制改革,是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灵魂,通过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属性、教育发挥作用的途径的分析,提出了教育在政治意识文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说明了教育与政治意识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个理论出发,着重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促进功能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从而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美国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其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政治社会化等名义下进行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批判地吸收、借鉴其有益经验,增强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动态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寻求与之思想交流的平台,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引入心理学等方法,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当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大学生,实现教育的“网络化”、科学化、现代化,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要将高校"两课"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树立适应"两课"创新教育新观念,其次要构建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将产业经济学的集群理论引入高等教育是一种可行的尝试,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集群式教育包括软硬集群、潜显集群、内外集群三大集群体系,它们共同发力、联合作用,必将全面而有效地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应该从高校自身发展和社会集体关注两个方面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群体系的构建,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两课"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是"两课"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把握网络时代机遇,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使"两课"教学与时俱进,是21世纪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