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四川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构建了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将四川省开放型经济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及与沿海、沿边和内陆省市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分析四川省的比较优劣势,然后根据优劣势情况,对四川省进一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立内陆开放高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开放型经济理论渊源及内陆城市开放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后,以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例,提出内陆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应重点推进的五个内容: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开放通道、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陆地区未来的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开放型经济文化底蕴、加强各种要素保障、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发展内陆保税港区的战略意义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陆保税港区是推动重庆经济社会持续、深入发展的原动力和加速器。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各项功能,对实现"三个统筹",形成大开放大发展格局,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意义重大。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是保税港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在立法和司法层面积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武汉作为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东部发达城市。其中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武汉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武汉传统比较优势并不明显,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难以获得最大效益。而武汉竞争优势明显且发展潜力巨大,应该通过吸引高端FDI发展新兴产业,摆脱传统低效率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整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中国内陆开放的实践,并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内陆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启了中国内陆开放实践起点,2011—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60%,有效改善了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2)内陆开放将内陆地区变成开放前沿,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一结论能够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内陆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两种机制实现。中国内陆开放的有效实践为其他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看,湖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还未能适应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新世纪推进"三化"进程的战略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的发展,应当实施点面结合,形成湖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区域框架;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湖南省开放型经济的组织框架;做好培养、引进工作,建立湖南省开放型经济的人才框架.  相似文献   

7.
周升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的新书《从开放大市走向开放强市——青岛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升级转型研究》,2016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综合运用统计比较、定性定量描述、案例分析、战略分析、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等方法和工具,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全面回顾青岛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从沿海开放城市到开放"大市"形成,以及开放型经济对青岛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从开放"大市"走向开放"强市"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从理论上阐述了走向开放"强市"过程中,青岛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必要条件及可能的选择路径.通过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2011-2015年期间,青岛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实证检验了影响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基于定量评价和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青岛市实现开放"强市"目标及向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应采取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战略角度发展我国文化会展业,首先要清楚其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其次就是要有明确有效的战略思维和战略举措。其战略目标包括服务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文化会展业政府主导运作模式,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观众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信息化、主题化。其战略定位是它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引擎。发展文化会展业的具体战略思维和战略举措主要有正确处理社会意识融合问题,完善文化会展业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文化会展社会经济效益,充实文化会展的活动内容,提升其品质,健全有效的文化会展审批和评估机制,形成文化会展业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积极探寻文化会展业市场运作机制,促进文化会展发挥创意而不断自我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在WTO的体制下,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开放领域融入世界经济主流.WTO的成员资格,既为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也给经济安全带来了严峻考验.适应WTO的基本要求,中国政府应把发展开放型经济确立为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建立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为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能汇集巨大的商流、人流、信息流,提高城市知名度。会展业不但能带动工业、商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还能加强一个地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区域发展格局和服务业战略转移的大背景下,青岛市会展业发展的地缘环境、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结合青岛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青岛市会展业今后的重点发展领域,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会展业作为高盈利、高辐射的新兴行业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分析唐山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结合唐山市建设经济强城的具体目标,阐述了通过会展经济推动唐山经济强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会展评估是一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会展健康、良性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文化产业会展评估,在总结国内外会展评估之经验的同时,需要把握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坚持文化产业会展要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相一致这一个大方向;二是要明确文化产业会展评估具有促进文化产业会展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目的;三是文化产业会展评估要与会展业和文化产业的高端发展趋向相一致。文化产业会展评估含括数量评估、质量评估和效果评估,其关键是要制定富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其前提是要获得能反映文化产业会展全貌的真实而有效的资料。此外,要建设好文化产业会展评估主体,实施规范、有效的评估步骤,确保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3.
体验经济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基于学者们对重庆会展品牌研究,结合重庆区位、文化、旅游、产业等环境,提出了重庆会展品牌定位战略;会展品牌与体验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会展品牌管理者可以通过创建四种体验类型来进行重庆品牌定位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汉正街地区产业发展要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宏伟蓝图进行规划,以高端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以金融业、商业、旅游观光及文化产业、会展及国际采购业作为发展重点,打造服务中部的世界级滨江中央服务区。完善汉正街地区产业功能布局,打造绿色生态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发模式,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提升汉正街地区管理级别,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强化政府产业政策指导,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性出发,针对其发展误区,结合会展品牌延伸理论,提出了福建运用会展品牌延伸策略的措施:(1)加强福建会展市场控制力;(2)提升福建会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促进产业合作升级,延伸福建会展特色;(4)实施品牌扩张策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发展湛江会展经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的一种经济。会展经济具有桥梁、窗口、展台、连带等功能,在促进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湛江应以连续二次成功举办经济博览会为契机,发展会展经济,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流业与产业、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及产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和实施不同的物流业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本文利用产业成长分析模型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进入成长阶段的中期和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对物流业的战略管理对策:整体规划物流发展的战略,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积极开展物流企业合作竞争的发展战略等,以促进其整体结构优化和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进程中,会展业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做好商展结合、促进北京会展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对北京国际商贸中心、世界会展名城的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发展会展业对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重大意义;然后分析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发达国家会展业相比存在的差距;最后,文章从会展设施、会展公司、会展品牌、会展行业法规、会展人才以及政府在会展业中所起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会展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猛,刺激了会展人才需求,每年需新增从业人员20多万。但现有会展人才缺乏,高级会展人才尤缺,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广西借助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力发展”中国—东盟”会展产业,急需一批高素质、具有东盟文化特色的高级会展人才。针对于此,应加强会展产业的研究生培养,通过高校联合办学、加强学科建设,与会展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机构的合作等途径来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成都的文化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会展行业各种人才进行了调研,并对成都会展行业未来三年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成都会展行业人才的供需矛盾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