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以预设的本体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借助于形而上学的抽象思维而确立。然而,内在于意识之中的哲学所信守的那种不变的世界观解释,在面对意识之外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时,客观上必然引发哲学的世界观发生变化。马克思新世界观超越了传统世界观哲学的局限,它从人的自身生存活动中去寻求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据的理论尝试,是对人与世界存在与变化的现实的、科学的、历史的回答,它实质上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的生活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即“生活世界”的实践的理解视角、“生活世界”的实践理解、“生活世界”的现实重建 ,探讨马克思实践的生活世界观 ,以此作为对现代西方诸多生活世界理论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感性世界是人与物、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感性存在与感性活动的统一.其与一般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的根本区别是,它不是独立于人的存在,而是人与物通过对象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其运动不是一个客观的、必然性的过程,而是人参与其中、并影响历史进程的对象性活动.正是感性世界奠定了马克思感性世界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践中意义世界的建构——马克思世界观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引入实践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种新世界观。世界是人在劳作中创造的意义世界,这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借助于这种哲学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确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多重理解及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研究者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呈现了多元化的理解,这不仅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对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作出的理论贡献.这些各种不同的见解大都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其当代形态、发掘其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共同目标,因而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相互契合、相互诠释的意义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哲学界,"世界观"无疑是人们最熟知的概念之一.但是,人们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认真的理性反思,仿佛它是一个无须考量的自明概念.正是这种反思的缺席,使附加在"世界观"概念上的错误解释得以长期通行,从而制约了对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的深化.在此,笔者以传统教科书对"世界观"概念的解释为例作一些简要的分析.由于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世界观"概念关涉到对"哲学"的理解,而传统教科书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几乎相当于把"哲学"变成"超级实证科学"或"太上科学"(冯友兰语),所以,从清理这个概念入手来检讨一下我们过去所奉行的哲学观,进而对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作出合理的阐释,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向”。这一“转向”的实质是,马克思初步克服了唯心论者和旧唯物论者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幻象”,在世界观上展露出“新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大学时代的哲学思索为这一“转向”奠定了重要思想前提。在求解旧哲学的世界观固有的“对立难题”过程中,马克思从前提上解构了哲学家们的“柏拉图主义信条”,建构了哲学与世界的“辩证联系”。《莱茵报》时期的革命实践是推动这一“转向”成功实现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将哲学的立足点牢牢扎根于现实世界的土壤,破除了唯心论者关于“超感性世界”的崇拜;通过解剖现实世界的“不合理性”而暴露其矛盾本质,克服了旧唯物论者将现实世界构造为“感性客体”的局限;通过思索从根本上变革“旧制度”的必然根据,初步获得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理内涵。 相似文献
8.
沈明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58-61
马克思的“社会”范畴是一个新颖而独特的新世界观的视角,它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网上纽结”。历史的人道主义是理解马克思“社会”范畴的又一个视角。人的存在与本质是统一的。在马克思那里,“社会”范畴还表现为动态的和静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地定义“阶级”一词,为后来的多种阐释提供了可能。后来的思想家主要从六个方面来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概念,这些从不同角度的阐释有助于对当代阶级问题的认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分析在当代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列宁、邓小平和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来看,马克思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通过两次批判,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神秘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改造为辩证唯物主义。在改造旧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必然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新世界观"是人借助于自身的眼光,从人的自身生存活动中去寻求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据的理论尝试。"新世界观"为人科学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范式;为人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新世界观"从人生境界的层面,为人类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新世界观"颠覆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划清了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孟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48-51
东北师范大学张澍军教授的《马克思理论世界观形成轨迹论要》一书精微考究了马克思理论世界观的创制走向、天才萌芽、关键环节、基石落定、成熟完善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世界观的说明与补充,以其独特的框架建构、详略得当的论述方式、全面的对比视角、史论结合的写作特色以及述评结合的理论自觉,向读者展开了一幅马克思理论世界观形成的生动画卷,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理论创新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揭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恩格斯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那么,探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现的真实意义,应当把<提纲>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提纲>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真实意义或新之所在,是它的关于世界观的新解释原则,它的新的哲学主题和对象,它的哲学新内容,它的哲学新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比较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基础上 ,从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 ,提出一个虚拟世界的概念模型 ,进而认为对于物质世界的真实性 ,单靠实践来进行验证是不够充分的。 相似文献
18.
19.
从对近代自由主义应得正义批判入手,马克思对正义的运思以现实正义和高阶正义双层结构同时展开,他以现实正义解释和揭示正义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性,又以高阶正义实现对现实正义的批判,历经三次视角转换:从思辨理性向现实视角的转换,从普适永恒向历史过程视角的转换,从“物质所得”向“人的自我实现”视角的转换。马克思正义观指涉自由、权利、人的全面解放等多重价值,“人的自我实现”是其对正义的终极理解。马克思在转向对正义的现实性、历史性理解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理想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也没有失去其批判和建构功能,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三重向度的交叠融合和有机统一,强化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科学性基础和批判性力量。这对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义问题,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于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分配关系的实质时 ,采用了一明一暗、一主一从的双重视角 ,从而使后人对他的分配理论产生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劳动价值论是不是要素分配论的理论前提 ?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是否是剥削 ?要说明这两个争议性的问题 ,我们必须透视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双重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