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障碍及其解决思路的探寻是一项很有必要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本文以云南省梁河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予以论述.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受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女童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那么,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就需要一些特殊手段来解决.因此,认真分析现实存在的女童教育的困境,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方能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以利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提高我省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青海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研究背景的分析 ,提出了青海省女童教育质量研究过程中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沉重的翅膀──关于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上)马成俊,斯琴,马文全,苏中颖,马宏编者按:撒拉族女童教育问题是民族教育工作者多少年来历经艰辛进行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为这一问题的研究付出了辛劳。本文是一篇颇有见地的调查报告,我...  相似文献   

4.
青海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之实践研究王振岭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是青海基础教育的一个难点。认真研究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伊犁州直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深入探寻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期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陶文俊 《民族论坛》2013,(9X):92-95
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伊犁州直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深入探寻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期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基础教育的重点问题──女童失学与辍学方素梅中国现有1.8亿文盲,70%以上为女性,①而1993年261万失学儿童中,三分之二以上仍为女性。②女童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更...  相似文献   

8.
沉重的翅膀──关于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下)马成俊,斯琴,马文全,苏中颖,马宏(二)客观方面的原因1、地理环境的影响循化地区多山多沟,在全县总面积中山岭面积占73.2%,丘陵和河谷平地只占26.8%。撒拉族聚居的六个乡镇位于黄河、街子河、清水...  相似文献   

9.
失落的声音——东乡族女童成长历程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东乡族女童辍学失学的根本原因,本文运用教育人类学的方法对其成长历程与生存境遇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性别观念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东乡族女童丧失了自主发展、自由选择、自我展现的机会,成了现代文明浪潮中的"失语人".  相似文献   

10.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青海循化地区。在元朝其首领曾为世袭达鲁花赤,说明撒拉族在元朝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成俊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98-206,82
在撒拉族与藏族的交往关系中,有"许乎"、"奥西"、"夏尼"和"达尼希"四个表示两族关系的词,其中",许乎"与"达尼希"是最常用的。"许乎"是藏语,意即朋友;"达尼希"是撒拉语,意即"认识的人"或"熟人",也可以引申为朋友。两者是甘青边界循化县撒拉族与藏族之间经常用以表示相互关系的称谓。在这里,撒藏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家庭之间有经常性的来往,他们互通有无,互相提供方便,在长期的交往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但是,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戈登的族群关系变量,尤其是族际通婚率来衡量撒拉族与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紧密程度,是行不通的。本文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经常性的观察,认为族际关系的好坏不能只通过有无族际通婚现象或族际通婚率的高低去衡量,至少这个衡量指标在循化县的个案中是没有解释力的。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进行全民健身、提升地区文化品味、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文献阅读及田野调查,对撒拉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渊源及特点做了一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民族地区女童失学现象严重的情况,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加强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撒拉族的族群身份,经历了一个从"番"到"回"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是与清朝的行政体系与法律体系变革密切相关的,在以往撒拉人居住地属于"番"地,所以用"番例"解决内外矛盾,随着清朝的政治扩张,撒拉人居住地变成了"内地",所以解决方式自然以内地律法执行.所以撒拉人的族群身份便转化成了"回"的分支.本文以大量的文献,分析了撒拉族群身份的社会定义与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撒拉语和土耳其同属突厥语族乌古斯语组,二者的对比研究对缺乏书面文献的撒拉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和土耳其学者的合作及文献梳理,作者分析了撒拉语和土耳其语在语音方面的异同,并指出二者既有因历史同源而具有的共同点,但也有因二者在后来独自发展中所经历的不同社会环境而导致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回”原为一个以宗教来认同的族群集体。建国以后 ,国家承认了“回回”的民族身份 ,定名为回族 ,并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进一步将原一律包含进“回回人”中的别具自身文化特点的一些群体识别为单独的少数民族 ,如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这样 ,在甘青宁地区穆斯林社会中又出现了一道新的社会边界———民族。那么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在这个由宗教提供最主要的社会互动关联体系的社会中 ,人们如何区分群体 ?怎样确定群体之间的互动规则 ?基于宗教信仰差异的社会边界和国家认定的民族边界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真实的族群边界是什么 ?本文试图以保安族为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与民族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和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距离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民族地区教育要想发展,改革体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体制的改革应该遵循将"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换;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也掌握一定的技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中低级职业教育,以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近期需求";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一个既有宏观、也有微观的毛南族人力资源分析框架,即:首先依据"五普"数据,从总量、质量及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毛南族人力资源的现状,然后又重点从教育、医疗和就业的角度分析了毛南族人力资源开发的典型个案(以广西环江县毛南族自治县及其管辖的下南乡为典型个案)。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毛南族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考察分析了教育的公平与少数民族救育的发展问题,提出从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相关史料,拟测了撒拉族传统戏剧"骆驼戏"产生、发展乃至消逝的历史,并以田野访谈材料为基础,试图获得有关民俗事象或民俗符号存在、传承的一种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