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有关“发迹变泰”的描写,别出蹊径,有其自身独具的思想特色。“发迹变泰”本是宋、元以来“说话”伎艺里“小说”一家中的一个类目。成书于南宋初期而记述北宋都城汴梁见闻的《东京梦华录》,其《京瓦伎艺》条里,只提了“说话”人的“家数”问题,尚未细分出类目,也没有涉及“发迹变泰”的情况。到了南宋中期,成书于理宗端平年间的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在记述当时临安瓦舍众伎时,在  相似文献   

2.
论"三言二拍"否极泰来的角色扮演及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  杨冬梅 《江汉论坛》2007,(6):118-121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市民文化日益高涨的语境下, "三言二拍"的角色扮演中突现出否极泰来范型,主要包括发迹变泰、破镜重圆、绝处逢生等几个维度.这种动态化的角色扮演既是那个时代人们角色期待的投影,又是当时市民阶层特定的审美心理的反映,并且形成中和美、人格美、新奇美等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论“发迹变泰”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发迹变泰”小说[韩国]张日英“发迹变泰”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题材类型,它的形成和演变,主题特征和情节模式,以及它与士人科举观念的关系,前贤虽有论及,但或论及不详,或言有未尽,而有待商榷之处亦不少①,笔者以为有必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历史上一些著名...  相似文献   

4.
“三言”、“二拍”结构艺术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三言”、“二拍”的结构艺术 ,主要表现在作者对极富有艺术张力的“结构核”的精心选择、设立和灵妙运用上 ,其“结构核”往往具有奇妙而强烈的生发力、粘合力和吸引力 ,从而制造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一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柳宗元历史观的基础是“生人之意”。这种观点所依据的材料。就是柳宗元在《贞符》中所说的如下一段话:“臣为尚书郎时,尝著《贞符》,言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累积厚久,宜享年无极之义。”而其中特別重要的又是“言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这一个分句。对于这一分句,各种哲学史著作和关于柳宗元的专著以及柳宗元诗文选注,都理解为“说唐朝的正德是受命于生民的意向”。于是,所谓“生人之意”就产生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与“三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世纪末,《型世言》的发现,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三言”、“二拍”不同的范本。对《型世言》和“三言”进行比较研究,不仅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明代丰富多采的小说世界,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话本小说发生、发展的历史也会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程国赋  常毅 《学术研究》2005,(5):129-132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的戏曲、小说作品中被大量改编,共有86篇拟话本被改编,出现126篇嬗变之作。与原作相比,嬗变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出现了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戏眼”的设置;二、构筑复线结构;三、注意剪裁与照应。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小说与戏曲文体的不同,二是两者创作主体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论语·述而》篇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后汉的郑玄旧解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朱熹《集注》也遵从郑义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义。”)郑氏所谓“口悱悱”和训“复”为“重复教之”,都是不确切的。“愤”、“悱”二字,双声,涵义是基本相同的。《文选》成公绥《啸赋》:“舒蓄思之悱愤兮,奋久结之缠绵。”李善注引《字书》:“悱,心诵也。”王臣注:“悱愤,心忧也。”二字都从“心”,都是心的动态,不应当说是“口悱悱”。实际说来,成氏赋这两句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与明末拟话本的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发现的《型世言》,堪与“三言二拍”并论。与“三言二拍”相比较,其内容多写明代事,更贴近现实生活。《型世言》及明末拟话本,较之“三言二拍”,更多是张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及针对明末社会黑暗、世风败坏发出的陈腐说教与劝戒。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以挽救危亡为旨归的明末东林党、复社倡导实学,复兴古学,大力清算晚明新思潮,从而影响到通俗小说领域,使之在关注现实人生的同时,更强调了忠孝节烈等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与劝戒。  相似文献   

10.
李绍雄 《云梦学刊》2004,25(2):81-82,118
归有光的家庭散文风格独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具有浓郁的世俗人情美;二、具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含蓄美;三、具有清新质朴的语言朴素美。  相似文献   

11.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王宏图一、引言:作为内在文体张力的欲望的凸现与调控明朝中后期堪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繁盛的年月,话本小说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尽管留存到今天的相当大部分话本作品成形于宋元时期,但它们的最后加工写...  相似文献   

12.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力,鼓之舞之以尽神。”(《易传·系辞上》)在言意理论中,《易传·系辞上》所载的这段话历来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它明确提出了两个命题:“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第二,从汉代以来,《易传》一直被视为儒家经典,以上两个命题自然关系到如何解释儒家的语言思想问题。儒家坚持“正名”、“立言”、“宗经”等,那么,“言不尽意”与上述思想是否构成矛盾?魏晋玄学家对这个问题作过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创作是作者由内 (内心 )而外 (作品 ) ;鉴赏 ,则是读者由外而内。此双向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活动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由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二度创造所共同构成的这一“艺术活动” ,正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多次双向逆反运动中“发生”的。“二度创造”表现为一是在原创作品形象的基础上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二是对原创作品进行思想和艺术的评价。而意境即应该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王锋 《船山学刊》2006,(3):127-129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到了明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为代表,塑造了一系列鲜活、复杂的商人形象,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这些在《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中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16.
冯春晖 《东南学术》2021,(2):191-198
《庄子·齐物论》“啮缺问乎王倪”寓言中所谓无“正处”“正味”“正色”或无同一之“是”,是对“诸处”“诸味”“诸色”与“诸是”的简别与区分;而真正为庄子所称述的“道通为一”之境,是对此简别与区分的一种超越.“知”与“言”相互关联,由王倪三答“吾恶乎知之”之旨趣以至“至入神矣”的致思理路,略可领会庄子之学的神致:世界本浑然为一,而人为之“言”却改变了其浑朴面目;唯有齐其“物论”,方可达于万物齐一(“齐物”)之境;唯有“齐物”,方可泯除物物、物我之别而彼此“无所待”;唯有“无所待”,方可达于“逍遥游”之境;而唯此“逍遥游”之境,方可称得上“至乐”.  相似文献   

17.
洪琼 《晋阳学刊》2009,(4):65-68
中西对“游”和“游戏说”都有着丰富的理论探讨,且存在诸多的共通性,但两者毕竟植根于两个相距遥远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表现在中西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上、不同的审美体验方式上、不同的话语体系上。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两者便没有任何对话的可能:(一)思维方式,对于西方的“游戏说”而言,应当淡化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提倡人物融合的诗化之境;而对于中国的“游”而言,既要引入西方的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但又不能重蹈西方文化的覆辙,真正的道路或许便是于中西思想的边界处的冒险。(二)审美心态,海德格尔的“诗化之思”或许为中西“游”和“游戏说”之审美心态的融合和对话提供了某些指引。(三)语言,自从“语言转向”以来,西方传统的语言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不再是那种表象一工具型的现成性的语言观,而成了一种生成性的语言观,这似乎与我们中国的“道言”观有着某种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 荀子身处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代,他对事物的“变”作了多方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超前人的思想,可以说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继承和发展。“变”为天地之道在荀子之前,先秦思想家也承认事物的变化和运动,并作了不少论述。但这些变化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属于循环论的变化观。《易经》所说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泰卦》九三爻辞),《老子·二章》说的“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孟子·公孙丑下》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邹衍说的“五德终始”(参见《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夜雨秋灯录》与“三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初年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被鲁迅称之为笔致乃《聊斋》者流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时代文艺出版社则径收它入“后聊斋志异丛书”排印行世。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它不仅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在个别情况下,与“三言”相关联。宣鼎援“三言”故事,易通俗为文雅的作品,集中在卷二,占卷二作品的十四分之五。《东野砧娘》是《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的“翻版”。闵贤与东野子良陈  相似文献   

20.
明末,随着人文思潮的高涨和世人思想的日益解放,肯定情欲、赞美真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李贽所谓“食、色,性也”。戏曲《牡丹亭》、白话小说《金瓶梅》、“三言”、“二拍”无不“言情”,文言传奇小说领域,亦出现了大量描写男女情爱的“言情”小说。根据所“言”之“情”的类型,笔者将其分为三类:①才子佳人的知己之情,如戋戋居士的《小青传》、徐瑶的《太恨生传》、黄周星的《补张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