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潮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蒙古族长调牧歌是我国草原游牧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当今 ,有关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历史、美学、演唱以及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演唱群体和演唱范围却有逐渐缩小的趋向。因此 ,应该利用学校教育、文化旅游活动和广播、电视来普及和传播蒙古族长调牧歌 ,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长调是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以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但是,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方法至今仍处于自然的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教学理论体系,探索蒙古族长调的科学演唱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洪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29-230
红山文化作为赤峰地区重要的地域文化,正越来越广泛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发展的过程中,原生态的、古老的蒙古族长调这门草原文化艺术早已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纵向继承、横向借鉴的基础上,正借助于红山文化的旅游开发热潮发挥它应有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18-219
蒙古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且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其中,蒙古族长调是最具鲜明游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演唱形式。美声唱法与长调演唱中既有许多不同之处,又有许多相融相生的地方。本文重点阐述了长调与美声唱法各自的特点、长调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并提出了长调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佟德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72-77
蒙古族是善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养育者,心存敬畏,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他们早期的萨满教信仰是其朴素生态观念的基础;而藏传佛教教义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心灵,成为蒙古族生态观的重要思想渊源。蒙古族著称于世的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及其向社会习俗、生态文化的演化,成了环境保护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苏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70-73
蒙古族长调民歌由于受地理生态环境和周边不同民族文化影响等因素,导致了不同的民歌风格区在音乐题材、体裁、形态和表演特征等方面,既有相似性、共通性、交融性,又有鲜明的地域差异性。本文通过内蒙古鄂尔多斯与青海海西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形态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以点带面折射出蒙古族民间音乐一体多元、一同多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7.
8.
仁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6):59-62
蒙古族长调民歌反映着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因为有了长调民歌的相伴,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到厌倦。由于长调民歌的哺育,蒙古族才会有身心健康、感情丰富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调民歌既是草原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游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9.
呼斯勒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比较复杂。史诗的形式是基于萨满教这一文化传统,流露着萨满教思想意识。其中一些是蒙古族传统萨满教文化特有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某些母题也很古老。同时,史诗在形成过程中又受到了佛教的影响,表面上突出了佛教的地位,一些内容得以用因果报应等佛教思想作解说。但这改变不了史诗的主体。史诗中萨满教观念与佛教观念并存,这与蒙古族劳动人民复杂的宗教观是一致的。格斯尔即是佛子,也是人间英雄。正因为如此,史诗呈现出了既高扬佛教旗帜,而又在许多方面与佛教相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11.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之一,它以独特的美妙音律、风格和科学的演唱方法追求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但是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现代化的迅猛发展,蒙古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而长调也正在失去生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现代主流文化对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冲击,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年轻人对长调民歌失去兴趣,转而着迷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现代化的艺术形式,这些因素都使长调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长调文化的现状、困境其及传承问题的分析,对如何保护与传承蒙古族长调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WU Feng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完备的自然宗教形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金石并用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后,萨满教亦从自然宗教向主神教过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萨满教也步入了兴盛的顶峰时期。萨满教宇宙观包括宇宙形成或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天地万物的解读等内容。探讨分析萨满教宇宙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当代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艳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209-210
蒙古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蒙古族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展现着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她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展现着蒙古族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丰富的民俗、语言、美学观点等状况。就这些方面来看,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是十分可贵的,因此可见对于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意义深... 相似文献
14.
秦塔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5-18
研究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两种民歌产生的地理环境与演唱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仅是两种艺术形式,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因此,保护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地文明与草原文明受到了外界的冲击,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断裂与文化生态破坏的危机。经济发展程度与生态文化观念的差异使二者受到的保护方式有所不同。保护好两种文化的生存环境,加大政府方面的投入,提高宣传和保护的力度,加快培养两种非物质民歌的传承人、继承人,是传承这两种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满特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5-38
要探究蒙古族戏剧文学渊源,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蒙古族戏剧文学,尤其是研究20世纪整个蒙古族戏剧文学,必须要特别关注与之血脉相连的蒙古国同一时代戏剧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国蒙古族戏剧文学和蒙古国戏剧文学是在同一文化渊源基点上产生且又在不同国度、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从蒙古族文学发展史的脉络中不难发现,戈壁第五世诺彦呼图克图丹增拉布杰自编自导的《月鹃传》为蒙古族戏剧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张琪亚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6):48-52
民间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祖先的崇拜,祭祀活动于西周之后分化为宫廷祭典和民间礼神二途,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教、道教等对民间信仰长期的互浸互染,致使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道等宗教的某些神与民间信仰中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复杂纷繁的交叉、重叠和转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唐吉思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2,(4):94-101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与蒙古族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腾格里神 (天神 )崇拜、灵魂观念或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火神崇拜、山神以及“敖包”崇拜等 ,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 ,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或被佛教化 相似文献
18.
蔡凤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主要是由于他们传统宗教文化多神教萨满信仰的强势存在。在中国历史上,佛、道等宗教的隆盛,很多是因为统治者对神道设教的扶持和宣扬;元代各种宗教并存,而且达到相当繁盛的地步,主要是由于蒙古贵族虔诚的神灵思想的作用。元朝统治者只是出于朴素的功德或功利思想尊崇各种宗教,而并没有把宗教作为设教化民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19.
阿保机的“龙崇拜”属于宗教范畴 ,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与中原龙崇拜有相异之处。从宗教渊源上分析 ,其中主要成分为萨满教习俗 ,也包括中原儒教、道教和佛教影响 ;中原宗教文化中儒教的渗透所占的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宗教意识无处不在,萨满教和喇嘛教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拍摄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使得宗教色彩贯穿于电影始终。本文以几部蒙古族题材电影为例,对其中的宗教意识表现及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