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管润生 《金陵瞭望》2005,(18):32-33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清政府的江南官电局在南京创办电报,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创办了市内电话,开创了官办电话之先河,标志着南京电信的诞生。1986年,南京电信引入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南京电信目前已成为江苏省的通信中心,全国八大长途交换中心和传输中心之一。南京电信作为国家的通信枢纽承担江苏、安徽等省的长途通信汇接任务;主要经营南京地区的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包含本地无线环路(即小灵通),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以及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等业务。南京电信是技术密集型特征显著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象西蜀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这样类似的人物了,三帝秉赋相似、功过相似、经历相似。他们沉浮于改朝换代的大浪潮中,扮演的是悲剧性角色,可又玩墨戏彩,文彩彪炳,是艺术创造上的大师;两个极端集于一身。孟昶(公元919—965年)为五代西蜀末代之君,公元965年至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北宋定都于此),归附赵宋,西蜀遂告覆亡。李煜(公元937—978年)为五代南唐末代帝王,公元975年至汴梁,降附赵宋,南唐遂告覆亡。赵佶(公元1082—1136年)即徽宗皇帝,公元1126年,以国势险危,匆匆逊位于其子钦宗赵恒,次年,金人陷汴梁,虏佶父子北去,拘囚于五国城  相似文献   

3.
东晋末年的政治状况朴亨宽一、前言淝水之战(公元383年)的胜利成为东晋王朝克服岌岌之危的契机乃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边境的宁静未过多久,又面临内患之危机。至考武帝即位以后的太元元年(公元376年)亲政初期尚无大的征候,但到了太元10年(公元385年...  相似文献   

4.
李煜词浅探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字重光,是元宗(即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当时,北方兵祸频仍,民众纷纷逃至南唐。南唐比较富庶安定,与契丹、高丽等国也甚友善。少年时代的李煜,就生活在这豪奢的“玉楼瑶殿”环境中。在几位兄长相继夭折之后,李煜于赵匡胤建宋的次年(公元961年)夏天继承王位,时年25岁,史称后主。李煜登位后没有采取积极进取、中兴南唐的政策,而是继承其父媚周误国的衣钵,对宋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致使国库枯竭,民穷财尽。公元975年(宋开宝8年),宋师破城,李煜欲死未果,乃率臣肉袒出降,后被押解登舟  相似文献   

5.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江苏徐州)人。  相似文献   

6.
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是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太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区、一级旅游景点,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赵育春 《金陵瞭望》2011,(24):95-95
公元十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南唐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异、中主李骡和后主李煜i位帝王。南唐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教育、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佛教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且出现了宋齐丘、韩熙载、冯延巳、冯延鲁、常梦锡、查文徽等文人骚客。当时,  相似文献   

8.
《祖堂集》是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所编的禅宗语录汇集,序作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是现存最早的禅宗语录之一。其中虽然有少量内容是北宋初年增添的,但绝大部分是五代时的作品。《祖堂集》很接近当时的口语,是研究唐五代语言的宝贵资料。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传灯录》撰成并广为流传,《祖堂集》逐渐失传。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朝鲜庆  相似文献   

9.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宋太祖采用“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于975年灭南唐后,吴越北面失去屏障,978年,北宋改用政治压力胁迫吴越降宋,钱俶“遂上表献所管十三州、一军”“县八十六,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兵十一万五千三十六”,归附宋朝,从此浙江成为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斯·安敦尼(约公元前82——30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的恺撒党人。恺撒(约公元前100─44年)被刺身亡后,安敦尼成为恺撒派的主要领导人,后来,他在与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争夺独裁统治权的斗争中战败,自尽身亡。关于安敦尼失  相似文献   

11.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西方传教士们随之在这里建立了传教点并据此向中国推行天主教,从此揭开了基督教第三次进入中国的序幕。基督教第一次进入中国,为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聂斯托利教派(景教)的传入。第二次,为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也里可温教(或称十字教)的传入。这两次传人范围都不太广,为时也不长。这一次,经过罗明坚(MichaeleRugseri1543-1607)、利玛窦(MattoRcci1552-1610)、汤若望(J0hannAdamSchallvonBell1592一1666)等人的不懈努力——他们学习中国语言,潜心研…  相似文献   

12.
韦应物诗韵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应物诗韵系李无未一韦应物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距陆法言《切韵》问世(公元601年)近二百年,屑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乡音”就该是京兆长安话。从出生到47岁之前他很少离开过长安。据他的有关诗句知道...  相似文献   

13.
试论吐蕃王朝时期的藏族教育杨明公元七世纪初期,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公元633-650年在位),崛起于雅隆河谷,统一了整个藏族地区,于公元633年(唐贞观七年)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吐蕃王朝。他采取了一系列建政措施:建都于逻娑(今拉萨);分设...  相似文献   

14.
三国西晋人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局的动荡,从桓帝永寿年间以后到献帝年间,是中国人口数量不断急剧下降时期;三国中、前期(公元220-262年)是中国人口数量由减少到趋于稳定时期;三国后期到西晋太康年间是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三国中、前期中国的人口数量约有1900多万,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时的中国人口数量约有2400多万,西晋时期(公元310年左右)中国的最高人口数量约有3700多万。  相似文献   

15.
大理文化的源和流(下)──《大理丛书》序马曜有故国(唐、宋)遗风的大理文化公元738年统一云南的南诏于公元902年覆亡后,经过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王朝三十多年的短期统治之后,白蛮段思平于后晋天复二年(公元937年)以“减税粮”、“宽摇役”①为号...  相似文献   

16.
大冶富民钱监是我国宋代一座十分重要的钱监。它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始置;后来曾经历过至少三度停铸、复置:其中第一次停铸后,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至八年(公元1075年)之间的某一个时间复置,后于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十二月再度停铸,后再复置,后在北宋大观(大观年号共有4年,公元1107年-公元1110年)前后某一具体时间又停铸过一次,在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秋七月己丑又复置过一次;后于南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之后的某一个时间并入了汉阳监。至此,结束了其独立存在的历史,但作为汉阳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铸钱的功能还一直存在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至南宋末年。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10,(6):F0002-F0002
灵山县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核心工业城市钦州市东北部。该县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置南宾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易名灵山县,因县治有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灵山县总面积3550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150万,为广西第三人口大县。县内交通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18.
清末废武科的自身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一是武学、武进士不足以抵御外侮,国家设立武科,已失去了选才的意义;二是武科人才雍滞,成为社会上的流闲阶层,其中一些人恃顶戴为护符,武断乡曲,为害百姓,“既于国家无益,实于治理有害;“二是改革武科的尝试失败。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王朝在内外压迫之下,终于下决心停罢武科。武科的废除,对文科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文科举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19.
文选学书录解题三则(台)王更生《文选索引》斯波六郎主编斯波六郎为日本广岛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此书自昭和二十五年(公元1950年)四月开始,至二十九年(公元1954年)十一月完成。参加编辑工作的学者除主编斯波六郎外,尚有西谷登七郎、白木直也、小尾郊...  相似文献   

20.
爱新觉罗·昭梿的政治法律思想评介鲍明昭木连(1776—1829)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号汲修主人,又号檀樽主人,满洲族,姓爱新觉罗氏,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生于北京。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授散秩大臣,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