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心理成长历程的分析,探讨并阐述了青年在战争中成长,获得男子气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代表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不仅创造性地采用意识流方法刻画人物的成长历程,而且猛烈地抨击了扼杀生机的现代天主教体系,尤其是对主人公斯蒂芬成长道路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中的严重危机和症结,对于变革腐朽社会体制、创造新的进步人道主义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震聋发聩的影响作用.鉴于我国评论界对此论题尚少适时的讨论,本文从意象分析、成年礼意义和意识流的人道主义三方面尝试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3.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与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是两部现代派成长小说,作品均围绕作家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保罗?莫瑞尔和尤金?甘特这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在描绘主人公心理、家庭、社会背景、成长轨迹等方面,劳伦斯和沃尔夫采用了极其相似的手法。主人公保罗和尤金的成长历程似乎正是劳伦斯和沃尔夫艺术而独特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萨特的小说《恶心》描述了主人公罗冈丹对他自身和外界世界不断觉悟的一段心理历程。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探讨小说中几处音乐描写的内涵,对理解主人公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以及揭示小说的主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通过青年形象的塑造来展现成长主题。在这两部小说中有三类青年形象:一类是成长主人公,他们经由单位制度和文化的改造而呈现出复杂的意味;另一类青年形象是主动成长者,这些主动成长者既对单位制度和文化有揭示作用,同时又是主人公成长的镜像;第三类青年形象是拒绝成长者,他们既可能因改造而成长,也可能长期定型为单位中的边缘角色。  相似文献   

6.
魏娟莉 《南都学坛》2009,29(6):55-58
中国古代小说中转变型人物形象的描写是一大薄弱环节,而李绿园的《歧路灯》在此方面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小说的主人公谭绍闻,在其人生历程的几度浮沉中,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了儒家思想与不良社会引诱在其思想行为中的激烈抗衡。谭绍闻带着幼时的正统教育,在懊悔与自责中陷入了人生的歧途;又在父执兄长的帮助下,拔出泥沼,浪子回头。小说成功地展示了一个成长青年在这一过程中复杂的内心世界、曲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源于西方。"70后"作家冯唐著的"万物生长三部曲",主要描写的是普通男孩子15年间的生理、心理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主人公性格发展过程,符合成长小说特点。通过与相关创作的比较,发现冯唐所阐释的成长主题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对德国经典成长小说的颠覆;对传统教育思想的颠覆。冯唐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抒写了还原生活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对主人公杰克隐秘创伤的省略描写所造成的文本空白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本文通过拉康的主体理论分析阐释了这一文本空白的象征含义,即杰克隐秘的生理创伤象征了战后整个社会男子气概的缺乏,而男子气概的缺乏则又象征了战争对人类心理的创伤。  相似文献   

9.
茅盾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者”(司汤达语),“隐蔽的心理学家”(屠格涅夫语)。因为他开笔创作,就以擅长心理描写,特别擅长青年女性的心理描写著称于世;其后,他的创作不断丰富、发展心理描写方法;乃至到了《腐蚀》,用日记体形式,对女主人公心理作了深刻剖析,而被称为“心理小说”(见《论〈腐蚀〉的心理小说特征》,载《茅盾研究论文集》)。他在《腐蚀》中,不仅对人物的表层动机作了精细入微的刻  相似文献   

10.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出版于20世纪初并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极强的社会意义闻名于世界文坛。作者通过对主人公马丁·伊登悲剧一生的描写,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以他独特的声音道出了对美国社会的叩问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本文尝试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的双重成长并分析了影响主人公成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红色英雄勋章》是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成名之作。这部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章试图从战争的荒诞性及人性疏远的角度分析这部小说中表现的存在主义成分。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克莱恩在小说中采用的时空交叉和时空并置的叙述方法,通过分析空间在整个叙事进程中的推动作用,来表现主人公在现实空间、想象空间的穿梭中的心理探索,探寻其在现实梦想的幻灭中获得深刻的洞察力的途径,体现其心智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斯蒂芬·克莱恩的经典之作《红色英勇勋章》对战争场面描写,对战争中人际关系、人的心灵变化刻画,是作家对战争进行的哲学审视和伦理思考。在作者的战争哲学观里,战争是个体生命伦理的破坏者,是工业化社会生存之战,也是个体人性之战。小说立足于个体生命存在之根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探究人性之本质,充分体现了克莱恩的人本主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具有鲜明的反讽特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及哲理反讽。通过层层反讽的交织运用,克莱恩含蓄有力地批判和解构了关于战争、人性、自然宇宙以及社会人生的传统理念和信条,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状态超然、动态的思考和关怀。  相似文献   

15.
克莱恩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享章从分析作品中运用的色彩、动物、各种意象以及围绕主人公亨利心理变化刻画的故事情节等方面解读其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说明现代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主题,表现现代人的困境及人性的悲哀,表达人类在战争的环境面前无能为力的自然主义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文学史上,斯蒂芬·克莱恩以其富有天赋的创作才能和深刻的洞察力而享誉文坛。自然主义,印象主义,荒诞主题等文学流派先于他的同代而早早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偶然的权威力量决定了是非善恶,奖惩,甚至生死的宿命论主题在他的作品《红色勇士勋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以及《蓝色旅店》"B lueHotel"中展示出来,同时自然对人类命运的冷漠的悲观主题也能从他的作品《敞蓬小船》"Open Boat"中清晰地感受到。本文着重从这些角度对其作品中所蕴涵的直到现代才成潮流的文学主题——荒诞进行了分析,从中窥见克莱恩的天才之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先驱,斯蒂芬·克莱恩采纳“实验小说”的风格创作了《红色英勇勋章》。小说探索了自然主义的本质:自然的不可抗拒及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体现了自然主义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这位美国二十世纪的伟大作家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太阳照样升起》重点描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青年的迷惘精神,以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虚无精神以及悲观精神。为了找出导致当时美国社会青年精神处于绝望状态的社会根源,以分析小说中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和女主人公博莱特行为的迷惘为重要内容,剖析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得出面对社会的更迭和变化,人的精神意志和价值观的可敬可贵,以及人不应该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对于战争小说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在南线战争爆发之后,一大批反映战争题材的军旅小说异军突起,彰显出军旅小说的独特品格和重要意义。综观这一时期的战争小说创作,无论是其文学理念还是题材内容,无论叙事风格还是审美品格,都因其对于"英雄是人"、"军人是人"理念的重新确立而展示出全新的风姿。由完美英雄走向伤痕英雄、由阶级英雄走向民族英雄、由正统英雄走向民间英雄,成为80年代战争小说英雄塑造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琼斯是美国的优秀战争小说家。他的战争三部曲《从这里到永恒》、《细细的红线》和《口哨》是美国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三部曲反映了美国青年士兵从入伍、受训、出国作战到回归本土的全过程,也是他们演变(蜕变)的全过程。小说叙述了他们的迷惘、挣扎、痛苦、绝望和悲剧式的结局。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发人深省。文章评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风格与优缺点及其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